正在载入...

《@守望》第119期 单身弟兄

 

简讯:


1、2018年9月30日、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和10月28日这五个主日没有弟兄姐妹去平台敬拜。我们在此继续恳求我们的主,在全教会在他面前的寻求中显明他的同在、引导和拯救,使我们教会走出现今的困境,在祂面前能够一同聚集敬拜。

 


热点关注


面对逼迫,我会怎么做?/王怡 牧师

面对逼迫,我会怎么做?我在基督面前祈祷立志,并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当掌权者越过上帝所赐的世俗权力的边界,攻击和僭取属于上帝和教会的属灵事务时,将以和平的方式,坚持在信仰上的抗命。

 

圣经如何指出我们面对逼迫的态度/杨希伯 牧师

等以后,相对自由的日子来到,我们就会发现,还好有王怡这些愿意站出来的人。大家试想,在基督教界被全面逼迫的情况下,如果整片的静默无语,无人在这个时代作明显的见证,那是多么可怕。

 


教牧书信

 

启示录七教会之士每拿教会/晓峰 牧师

这封书信主题单一,就是专门处理怎么看待苦难、怎么面对苦难,可能对于我们当下有很适切的意义,这封书信的确带给普世所有的教会,尤其是给在逼迫患难当中的教会以极大安慰。

 

启示录七教会之别迦摩教会/晓峰 牧师

哪怕有恐惧,依然坚守了神的名。哪怕有恐惧,依然坚持了聚会,哪怕有很多的压力,他们依然持守了上帝的道。所以,对于别迦摩教会来说,可能有一些人离开了,但是,教会整体上算是站立得住,哪怕说这是底线,但这依然是可值得夸奖的地方。

 

这个世代的“平安”/一琨

上帝的国在今天这个时代当中展开了,上帝的烈怒没有向这个时代转消,上帝的慈爱也向我们展开了,这才是真正的平安。所以,我们其实是活在这样一种张力当中。坏消息是耶和华的烈怒没有向我们转消,好消息是耶稣基督是我们唯一的拯救。


单身弟兄

 

性与单身生活/约翰•派博

既然我们相信上帝创造了性欲,并且为了我们的益处把它赐给我们(否则我们不会感谢领受),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合理地推断说上帝知道每个人可以多大限度地享受这份礼物;并且他的话语是我们最大限度地享受性满足所不可或缺的指引。

 

享受单身/ Abel

当翻开字典看“享受”的解释“在心里上或生活上得到满足,要求和愿望得以实现”。我觉得单身的我是得到了满满的恩典和祝福,用“享受”这个词作总结乃是最恰当的。

 

过有节生奏的单身生活/石伟

努力成为圣洁、远避淫行,无论结婚与否,这是神的旨意与永远不变的原则。关于悔改、持守圣洁、传福音,我现在的想法是,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有节奏。那就是在默想后行动,在行动中经历,在经历后感恩!

 

拓宽境界 仰望上帝/郑峰

这个阶段还像一帧守望户外的影像,有困惑、有苦楚,但总体上欢笑多于痛苦、保守多于跌倒。在这个过程中,我常会思想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还没有进入婚姻”。

 

我的单身时间都去哪了?/徐蒙

我该如何利用好神所赐给我的时间,首先会想到的是之前时有弟兄姊妹会问,参加这么多服侍会不会累,一贯回答就是,反正自己一个人,时间也多。


单身男生必读的5本书

《当好男人遇上试探》、《做个大丈夫》、《爱与罪:基督徒的婚恋观》、《生命的冠冕》(男人篇)、《镜中的男人:解决男人独有的24个问题》。


美好见证

 

相信有神,我在黑暗中看到一束光/唐建英

能坚持到今天,实在是因为神的怜悯。虽然我常常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觉得自己一个人在黑暗的隧道中行走。但是,我一旦读经祷告,他的话语就常常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虽然微弱,我真的感觉很温暖,给我了希望,照亮我前行的路。

 

癌症,在万丈深渊中寻找光明的另一种方式/王建秀

我记得刚生病的时候,师母转达了牧师的劝慰,牧师想对我说的,只有几个字:“置于死地而后生”。这几个字刚韧有力,至今回想起来都会让人充满力量。


宣教之窗

 

为万国祷告之为索马里祷告

面对逼迫,我会怎么做?

文/王怡 牧师

 

面对逼迫,我会怎么做?我在基督面前祈祷立志,并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当掌权者越过上帝所赐的世俗权力的边界,攻击和僭取属于上帝和教会的属灵事务时,将以和平的方式,坚持在信仰上的抗命。

下面是一些具体打算。作为家庭教会和长老会的一位牧师,这些做法都属于我的“保守的福音派”的立场及“加尔文主义”的神学。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忠诚的和归正的传道人或基督徒,都必须如此行。因为处境和负担不同,在这场属灵争战中,上帝赐给忠贞的儿女们不同的责任和做法。

这也不意味我的信心已坚固到一个地步,可以在各种威胁、构陷和暴力面前,完全坚持这些立场和做法。我祈求基督的死常在我身上,以至于基督复活的能力,能随时遮蔽我。我完全知道和承认自己是一个不堪重用的罪人,惟愿基督的主权恩典在逼迫中不丢弃我,惟愿主的灵始终与我同在,使我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的孤立状态中,能以极大的忍耐和盼望持定这些立场,或者直到见主荣面,或者直到靠主得胜,重返教会讲坛。

 第一、不停止聚会

在任何情况下,不停止公共聚会,尤其是不停止、不放弃信众的主日崇拜。因为神的主权高于任何政权,教会的使命和《圣经》对不可停止聚会的教导,也高于任何世俗法律。无论宗教局和警方针对主日崇拜采取任何行政强制措施,也无论他们的执法是否遵循正当程序,我都将以和平的方式予以抗命,不配合警方取缔、关闭、解散、查封基督教会及其聚会的任何处罚决定,不停止举行、召集、主持和参与教会的公共敬拜,直至警方以暴力控制我的人身自由。

第二、 不配合

即便警方诉诸暴力,我仍将以和平的方式予以抗命,不适用上帝赐给我的一丝力气来配合警方攻击教会和礼拜的行为。在主日之外的其他日子,当警方依正当程序执行公务时,我将在身体上予以顺服和配合,尊重上帝赋予他们的权威;当警方不依正当程序而非法执法时,我仍然在身体上以非暴力的方式拒绝配合,直至警方以暴力控制我的人身自由,而我也将不使用上帝赐给我的一丝力气来配合警方的非法行为。

第三、 不顺从

不接受、不顺从政府部门对教会及其聚会的取缔、查封、解散等决定,不服从警方在逼迫和取缔教会的现场对我发出的任何指令。因为上帝没有赐给政府这样的权力。在教会和家庭拥有物权的场所,有封条则撕封条,有锁链则断开锁链,除非警方以暴力控制我的人身自由,否则不能使我停止以和平的方式召集、主持和参加教会的公共聚会。

第四、 不签字

不在宗教局的任何行政决定的送达文书上签字,不在其他政府部门配合宗教局迫害教会的任何送达文书上签字。同样,也不在任何因信仰和教会的缘故而被询问和讯问得警方笔录或其他文书上签字。

第五、 零口供

除分享福音外,不接受、不回答宗教局对教会和信仰问题的行政调查的任何问题;除提供个人信息和分享福音外,不回答警方因信仰和教会的缘故对我进行询问或讯问的任何问题,不为行政和司法部门提供任何一份可能为信仰和教会定罪的书证,除非警方以严酷的刑讯逼供,摧毁我的健康和心志。

第六、 要求阅读《圣经》

从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我将在询问和讯问过程之外的休息时间,要求获得和阅读《圣经》的自由。在不能获得和被禁止阅读《圣经》时,我将以和平的方式拒绝服从一切行政措施,并不配合警方在询问和讯问中的任何命令,直到获得《圣经》或警方以残酷的刑讯摧毁我的健康和心志为止。

第七、 不认罪

不论在询问、讯问和审判中,不承认任何因信仰和教会的缘故而加诸在我身上的任何罪名,无论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寻隙滋事罪、非法经营罪、扰乱社会秩序罪、以邪教破坏法律实施罪这些常见的逼迫和构陷教会的罪名,或任何其他罪名。不认罪、不悔改、不寻求、不同意免于起诉、缓刑、监外执行、假释、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任何建立在有罪认定基础上的被释放方式。一旦我被刑事拘留,要不直至判我坐牢并执行完毕,要么将我无罪释放,绝不为第三种中间状况留有妥协和交易的地步,除非警方以残酷的刑讯摧毁我的健康和心志。

第八、 不服从思想改造

所谓劳改,是前苏联、朝鲜和中国等共产党国家对入狱的犯人,通过强制劳动和政治学习进行“思想改造”的一种方式。作为基督徒,我将在身体上服从任何不公义的判决,也顺服狱方的纪律看管。但我可以坐牢,却不可以被改造。我既不认罪和不悔改,我的良心将禁止我顺服建立在认罪基础上的一切关于良心和信仰的改造措施,如强制参加政治学习或收看电视节目、强制参加升国旗仪式、强制写作思想报告、强制唱红歌或喊口号等。我将以和平的方式不服从上述改造措施,并预备自己承受任何代价,除非狱方以残酷的暴力摧毁我的健康和心志。

第九、 不缴纳罚款或罚金

无论是在行政处罚或司法措施下,绝不因信仰和教会的缘故,缴纳一分钱的罚款、罚金或保证金。因为政府无权对教会的信仰处以罚款。

第十、 不接受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

所谓政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及担任公职的权利等。作为本国公民,我无这些虚假的权利可言;作为神的仆人,我也毫不在乎它的得到或失去。然而,所谓政治权利也包括了言论、集会、出版等设计信仰、良心和教会的自由,正如《威斯敏斯特信条》第20篇第2条所言,“唯独上帝是良心的主宰”。政府无权剥夺上帝赋予人类的良心与信仰表达的自由,因此我不接受所谓“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只要恢复我人身自由,就将竭力传讲福音、牧养或建立教会、撰写并出版文章,践行主基督所赋予的大使命,直至再次失去自由为止。

第十一、坚持传福音

无论在派出所、看守所、监狱或其他任何被羁押的场所,只要我有机会与人接触,就会分享福音。因为世俗政权和法律,无权剥夺任何人听到福音的机会,也无权剥夺一位牧师向任何人传讲福音的自由。因为唯有基督的福音,才能真正对一个罪人进行“改造”。我将在被羁押中尽力践行这一福音使命,除非警方以残酷的暴力摧毁我的健康和心志。

第十二、不接受官方指派的律师

只有我本人或我妻子所委托的律师,才能代理我的行政或刑事案件。在任何情况下,我不会接受官方指派的律师。

第十三、不上电视、不与官媒接触

只要尚未恢复人身自由、尚未与家人和弟兄姊妹相见,我将不接受狱方、官媒及任何国内媒体安排的采访和拍摄,不在警方控制之下录制任何视频,也不在询问室或询问室之外的任何场所录制视频,以避免被扭曲和剪辑为“电视认罪”。除非警方以残酷的暴力摧毁了我的健康和心志。

第十四、要求公开审理

在我因信仰和教会的缘故被起诉后,将要求法院公开审理我的案子。如果法院不按正当程序、不举行公开审理,不允许我的妻子、家人、弟兄姊妹、朋友及媒体出席并旁听,我将在行文上不服从这样的开庭。因为秘密审判的法庭,不再是《圣经》要求我顺服的法庭。我将拒绝出庭,拒绝配合法官的任何指令;除非讲福音外,我将以零发言、零答辩来回应一切对教会和信仰的非法审判。

求主基督使我敬畏他到一个地步,而不惧怕任何不敬畏他的权势。求主在关乎良心、信仰和教会的事上,赐给我和平的反抗、积极的忍耐和充满喜乐的不服从;而在一切关乎肉身和外在的权益损益上,赐给我忍耐和沉默的力量。求主除去我在这一切过程中可能被激发的血气和怨恨,也怜悯和扶持我在孤立状态下随时的软弱。

求主帮助我,从被羁押之日起,天天为与我案子有关的大小掌权者,及警察、国保、检察院、法院或其他部门的公务员祷告。求主在他们中间拣选悔改信主的儿女,也可怜他们卑微的灵魂。求主在这一过程中,至少领他们一人归主,使我的心得着极大的喜乐和安慰。

也求主基督使我在被羁押的期间,卸下一切对妻子、家人和教会的负担和挂虑,也将一切置之度外,全然向主交托,单单向主尽忠,专心践行这十四条立志,作为对家人的思念和服侍,对会众的牧养和教导,及对上帝国度所尽的责任。

圣经如何指出我们面对逼迫的态度

文/杨希伯 牧师

 

(修改版,尽量澄清原先没有讲道清晰的地方)

请问:怎样从圣经的角度,看待那些更愿意隐藏自己,尽量避免与政府冲突的教会?具体表现在引导教会要“灵巧像蛇”,教导会众隐藏自己、在逼迫来临前早早预备分小组聚会、若有关部门找上门就转移聚会地步会据理力争,很不赞成秋雨圣约教会做法等。(在真理教导上是没有问题的,教导即使真正遇到逼迫,也不能不承认主名。)

这两种都有圣经立场。耶稣也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于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

但是同时耶稣又对彼拉多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

在当时,耶稣的言行就是颠覆国家政权罪,就是反革命罪,就是故意要挑拨政府的政权……她是这样被定罪、被抓、被钉十字架的。

而且耶稣一点没有回避“他是王”,甚至骑驴进城来证明他就是旧约应许的君王,他们人民期待的真正的王。

所以,从耶稣的教导里面可以看到这两方面都有提到。一方面,耶稣教导我们: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另一方面,耶稣也教导我们,隐藏的事没有不显露出来的,要坚持公开光明的做法。

再比如,保罗的时代,被逼迫的教会也分散到各处。但同时保罗自己不以性命为念,一直要上告到凯撒。也有人说保罗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教会,所以,圣经对两种立场都有经文支持。

从旧约来看,也是如此。先知都有责备君王的传统。以利亚一直攻击亚哈,奉神的命指出亚哈的错。但是,神也存留了7000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以利亚都不知道这7000人在哪里,所以这7000人是分散在各处。

所以,从圣经的角度来讲,福音是我们最首要的目的。分散和坚持都是为了福音。

有人为福音癫狂,所以站出来;有人为福音谨守,所以躲起来,为了保护小羊。

所以,两者都有圣经的依据。

但是,这两类人都要小心可能出现的问题。愿意站出来发声的,要小心自己不要在血气中,要常存饶恕人的心。

躲起来的,也要常常认自己的罪,因为很多的时候是出于胆怯和害怕。所以,要更加刚强、壮胆。

现在提前分散的教会,也不见得好日子过,还是会继续地被追着打。

就像王明道讲的:自从有人类以来,世界上就有一种战争,那就是基督和撒旦的战争。基督徒在这场战争中,只能向前进攻,无法往后退缩。若是在真理、信心、圣洁上退缩一寸,就会退缩两寸,一尺,二尺,一里,五里,十里……一直到完全失败为止。

所以,提前分散的教会,要承认自己的软弱,别人都还没有冲击,你就先分散了。至少得真的有逼迫才分散,虽然逼迫到什么程度才分散各自教会领受不一样,但提前分散给的理由总是显得不实在,放在未知之处。

所以,提前顶住的教会,在我看来是比较明智的,因为早晚都得背十字架,为什么要三心二意,摇摆不定呢?

当然这样的教会也应该清晰的意识到,如果局势继续恶化下去,他们也不会永远顶住,顶肯定是有一定限度的。因为到了一定程度,最终他们教会还是会被分散。但是他们很清楚,教会不能轻易地分散。而且,也需要提前做出策略性的回应,即使被迫分散也要继续牧养教会。

等以后,相对自由的日子来到,我们就会发现,还好有王怡这些愿意站出来的人。大家试想,在基督教界被全面逼迫的情况下,如果整片的静默无语,无人在这个时代作明显的见证,那是多么可怕。

大部分保自己的教会的人,他们的目的是保教会的生存,没有考虑神的国度的需要。如果站出来的人,只是为了自己的 ,为了保自己的教会而站出来,那也没什么意思。

我认为,站出来的人,不仅是为了保自己教会,也是为了众教会,也是为了下一代。

以前,如果巡司顶教会没有我们长辈杨心斐和杨元璋——在厦门长老会当中,唯一两个进入监狱的,没有他们的站出来、受苦、背十字架,且当时被当时大部分教会反对、孤独地走十字架道路……就没有今天厦门的教会和福建的很多地区的家庭教会。

同样,如果今天没有为主作见证、站得住的教会,也就没有教会的下一代。我们也没有办法牧养下一代。

二战时期的日本教会,通通在日本天皇的淫威下建立了信仰团体,支持大东亚共荣圈的扩展。据说那个时代的日本就是没有清晰勇敢的见证人,导致战后教会一直的衰弱。后来到70年代末,他们认罪悔改,因为他们把天皇当作了神,犯了第一条诫命。

二战后德国教会重建的良心是签了巴门宣言的牧师们,如巴特。

感谢神中国有王明道、以巴弗、李天恩、林献羔、郑惠端、杨心斐等一批见证人。

这些长辈在他们那个年代,都是年轻人,其实有点不受待见,被批评是“愤青”自以为义的年轻基督徒。就如杨心斐当年顶着厦门所有长老会的压力(他们全部进入三自),被基督徒批斗,说她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比厦门二十几位牧师属灵……她当时最痛苦的不是政府的逼迫,是基督徒的逼迫……结果这些年轻人成为神为下一个时代预备的人。

不管教会采用哪种方式应对逼迫,我们都要彼此合一,而非论断。

因为站出来发声的,是为那些软弱的人发声。目前站出来发声的,他们到了极大被逼迫的程度,他们也没有办法继续站出来,最终他们要为主坐监、殉道、背十字架。

那些躲起来的也要承认自己的软弱,最好能够好好祷告,更要支持那些站出来的人。因为站出来的人,不单是为自己在站立,更是为了整个中国教会和下一个时代去站立。

所以从属灵的角度,今天越被打击的教会就是下一个时代最可能被神用的教会。

也感谢神,如果去海外看看就知道了,灵恩派、自由派神学是非常纵横的。上帝在这个时代允许中国的教会受逼迫,实际上是阻击了成功神学、自由派神学,阻击了极端两国论的神学,就是那种只顾自己得救不参与上帝国度的神学。

其实我挺看好改革宗的,我认为,在这个世代,神是要用他们的……

目前的逼迫是全面性的,不是只针对改革宗的。在福建,目前被逼迫的教会还主要集中在福音派,但其他教会也躲不过的,改革宗先站出来,我认为他们是有“先知性”的敏捷,看清了属灵争战的实质……唯有求神帮助他们。

对于被迫分散的教会,我也说几句:

第一,不是每个教会在争战中都能表现得完全。一开始要不是过于胆怯,就是过于血气。总是要在多几次冲突中,变得刚强勇敢,或有温柔的态度、饶恕的心。教会间对于不同做法,多一些包容、代祷,才不会给魔鬼留地步,形成内忧外患。

第二,对于采取分散的教会,更要有清晰的牧养目标,效法以前受逼迫的家庭教会,设立一下四个目标:

1)坚持不停止的查经聚会,有可能尽力想尽各种办法在周间全教会聚集,如感恩聚会、安息礼拜、结婚聚会。

2)多开祷告聚会,建立更加亲密的与主的关系。

3)推动全员传福音,利用分散在家的小组,建立爱的氛围,主力传福音。

4)门训不停止,继续进行,栽培工人。

这样就能如以前家庭教会拓展的经验,在逼迫中不断成长,以后局势扭转,我们就可以向主交账。

因为分散容易产生失败情绪,这时候教会容易把生存当成了教会当前的重点,只要保存成了教会的重点,教会就会不进则退。

求主让我们看清这场属灵争战的实质,走十字架的道路,期盼中国有更大更纯正的属灵复兴!

2018.10.25

启示录七教会之士每拿教会

文/晓峰 牧师

 

弟兄姊妹,平安!

我们一起来读《启示录》第二章8-11节:
2:8 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使者说,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说,
2:9 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你却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所说的毁谤话,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乃是撒但一会的人。
2:10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叫你们被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
2:11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我们一同来祷告:

在你面天父,我们要前献上我们的感恩,因为你以你的话语召集我们众人到你面前。惟愿我们一同这样敬拜的时候,你就藉着你的灵,将你话语当中的亮光、奇妙都赐给我们,也藉此来坚固我们的心,使我们能够在今天的世代当中,明白你的心意,也能坚信跟从你。听我们这样的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之前我们已经分享了以弗所教会,《启示录》里主耶稣所写的这七封书信具有同样的结构,都是主耶稣先自我介绍,然后论到这个教会可夸赞的地方,第三就是指出这个教会可责备的地方,并且给出解决的方案,最后是得胜的应许。但今天我们所分享的写给士每拿教会的书信很特别,第一,这封书信比较短,第二,写给士每拿教会的书信当中没有一句责备他们的话。写给七教会的书信中,对两个教会没有任何的责备,就是士每拿教会和非拉铁非教会,给士每拿教会的书信里责备的部分就变成了特别的勉励。但士每拿教会和其他教会最大的不同,不单单是他们没有被责备,而是这个教会以受苦、为主受逼迫而著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通常把士每拿教会当成普世教会中被逼迫教会的典型。

这个教会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跟以弗所教会有点像,但我们从经文上却看到他跟以弗所教会之间有巨大的区别。之前我们提到过,对以弗所教会如果没有责备他们失落了起初爱心的话,以弗所教会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完美的教会了,因为除了起初的爱心,他各个方面都被夸赞到了。但是,给士每拿教会的这封书信,主耶稣对他们有夸奖的话,但对于以弗所教会所有的夸奖之词都没有用在他们身上,给士每拿教会的书信里面,实际上夸奖就是主知道他们所受的患难,知道他们的贫穷,知道他们受的毁谤,这一切主都知道。似乎主耶稣特别看重他们为主所受的苦难,过于其他方面。其实可以这么说,给以弗所教会所有的夸赞,我们从士每拿教会所受的苦难中都可以看见,他们的苦难就是他们的行为,苦难当中的持守就是他们的忍耐,他们在苦难当中没有放弃信仰就是他们对于真理的持守,对于以弗所教会的很多夸赞都可以放在士每拿教会的身上。为什么要把以弗所教会和士每拿教会作对比呢?这跟这两个城市之间有些类似的地方有关系。之前提过,之所以亚细亚省的众教会中,《启示录》就选了这七个教会是因为这七个教会各自有特别之处,而且这七个教会所在的七个城市跟教会的特点之间有某种类比的关系。比如,以弗所是一个港口城市,经济发达,这个城市非常的忙碌,因此以弗所教会的行为、劳碌、忍耐被主所夸奖。士每拿教会所在的士每拿城,跟以弗所城很像,这两个城市距离不是特别远,士每拿就在以弗所的北边,距离以弗所大概有五十多公里。这两个城市虽然都是港口城市,士每拿城甚至在经济的发达、异教的崇拜等各个方面跟以弗所城非常类似,也就是说,这是唯一一个能跟以弗所城相媲美的,但是它跟以弗所城比起来有一个不同的地方。以弗所城有一个重大的危机,它是一条大河的入海口,所以这个港口城市有泥沙淤积的危险,他们要经常清淤,相对应的,以弗所教会看起来非常的兴旺,但他们有一个致命的隐患,就是他们失去了起初的爱心。士每拿城没有这样的隐患,就像士每拿教会没有像以弗所教会那样的隐患。在这七个城市当中,士每拿城是唯一一个能够跟以弗所城相提并论的城市,但是他没有以弗所城那样的隐患。我们之前分享以弗所教会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以弗所城已经消失了。而士每拿城今天还在,这个城就在土耳其境内,在爱琴海的东海岸,士每拿这个城市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据说这个城市在主前一千年就建造起来了,那到今天这座城可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这个城不是一直都在,主前六百年的时候,这个城曾经被毁灭过,毁灭之后,可能只有几十个人居住在这里,三百年之后又被重新建造起来,一直到今天,所以这个城被称为是一个死而复活的城,这是它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渊源。

除此之外,士每拿这个城市还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这个城市对于罗马的忠诚,是所有城市当中最忠实于罗马的,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在罗马还没有闻名于世的时候,士每拿跟罗马的关系非常好,她效忠于罗马。就像士每拿城对于罗马的效忠一样,士每拿教会也忠诚于基督。只是士每拿城对于凯撒的忠诚带来的是对于教会极大的逼迫,这个城市对于皇帝的崇拜,影响力非常大,可能是在这几个城市当中,士每拿城最闻名的是对于皇帝的崇拜。而且,士每拿这个城市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个城里的犹太人比较多。对于教会而言,这是在政治因素之外,另一个逼迫教会的主要力量,这个城里的犹太人很多,影响力很大。我们须要知道一个事实,初期教会,虽然保罗作为外邦人的使徒,福音传到了外邦,但是在教会内主体还是犹太人,不单是耶路撒冷教会,其他很多城市的教会里信主的多是犹太人,也因此在教会最早开始被逼迫的时候,逼迫的力量不是从政府来的,而是从犹太人来的。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个人觉得士每拿教会应该是这七教会之首,他应该超越以弗所教会,历史上士每拿城被称为“亚细亚明珠”,在教会历史上,士每拿教会被称为“殉道者之城”,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士每拿”这个名字本身的意思就是没药、苦涩的意思,他们是以为主的名被逼迫、受苦而著称的。《殉道史》那本书里面,讲到非常著名的一个殉道者,就是士每拿教会的主教坡旅甲,事实上坡旅甲不是士每拿教会第一位为主殉道的人,据说在他之前,已经有十一个教会的领袖或者圣徒为主的名而殉道了。

然后我们来看,这封书信中主耶稣写给他们的内容是什么。写给士每拿教会的书信,提供了今天我们怎么去看待逼迫、怎么去安慰在苦难当中教会的一个范例。这封书信主题单一,就是专门处理怎么看待苦难、怎么面对苦难,可能对于我们当下有很适切的意义,这封书信的确带给普世所有的教会,尤其是给在逼迫患难当中的教会以极大安慰。这安慰从主耶稣得自我介绍就开始了,主耶稣的自我介绍针对不同教会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写给以弗所教会的时候,主耶稣的自我介绍是“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这个自我介绍主要强调主耶稣是教会的元首,他是教会之主,教会在他的手中,在他的保守当中,而且他也鉴察、责备,所以侧重点在于他是教会的元首、他是教会之主。到士每拿教会时,主介绍自己“我是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那首先的、末后的”,侧重在基督是历史之主,他是世界之主,他为教会的缘故作万有之首。从某个角度来说,士每拿教会不需要主耶稣来提醒他们说主耶稣是教会的元首,他们的受苦已经表达了他们对于教会元首的忠诚了,所以这个时候主耶稣所表达的重点就在于他不单是教会的元首,而且他是历史的主宰。就是说,不但教会内,教会之外的任何事情,也在主耶稣的掌管当中,这对于当时的弟兄姊妹来说,就具有格外的安慰了。当我们看教会的时候,我们说“反正有主嘛”,但一看到外面很多环境变化的时候,心里就开始忐忑,好像上帝不在这个世界当中掌权似的,有很多事情超出了我们的预料,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就像今天的中国,十年前谁也没有想到中国今天会是这样一个样子,那么你觉得今天的中国还在上帝的掌管之中吗?当然在。哪怕就像士每拿教会他们遭遇了如此的患难,主耶稣说“他是那首先的、末后的”的时候,其实就在提醒士每拿教会的弟兄姊妹,也提醒今天我们每一位,这个世界并没有失控,可能有些事情会让你惊奇,甚至让你惊慌,但神既不惊奇,更不惊慌,这个世界还在上帝的掌握当中,这里强调的是上帝对于整个历史的掌控。任何一个事件,君王的更替、世事的变化,凡是你能想到的,包括你想不到的,都在上帝的掌管当中。但面对苦难的时候,我们还依然要问神“神啊,为什么”,特别是面对我们不愿意去面对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在上帝面前,似乎是理性上发出一个问题说“主啊,为什么让这些事情发生”。从某个角度而言,我们对于上帝的提问,其实在本质上都不是理性的疑问。我们对于上帝的疑问,有时候是我们情感的疑问,就是我们不愿意碰见这事,然后我们问神说“神哪,这事为什么会临到我们身上”,其实你需要的不是上帝给你个解释,你需要的是向上帝表达这种情感“我不乐意”。所以当我们读到“那首先的、末后的”的时候,其实也不是完全从一个理性的角度来提醒他们说这个世界掌握在上帝手中,神学上我们都知道,甚至这节经文本身可能也是针对我们心中更深入的问题,当我们说“神啊,为什么这事临到我们”,其实我们隐含的一个说法是“神,你足够爱我吗”,就像我们面对世界上的苦难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就是“上帝真的良善吗”。所以,在主耶稣这个自我介绍当中,除了表达他是历史之主之外,其实配合后面所说的“他死过又活过”,就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神不单是掌管万有,而且他也是良善的,他也是有智慧的。其实,神学的思考如果到了这个程度的话,我们基本上就哑口无言了,你没有办法再对上帝说什么了,神能掌控这事,就说明神可以让这事临到我们,也可以让这事不临到我们,但神却允许这事临到我们了。你肯定就说“神啊,你爱我吗”,圣经说“是的,神是良善的,神也爱你”,然后你说“上帝,我觉得这事不好”,圣经说“神是智慧的,比你聪明得多”,那你还能说什么呢?所以,你只能在信心上做一个突破说“上帝既然让这事临到我了,那么必然上帝在这件事情当中所给的恩典和赏赐远超过苦难本身”。当我们处在压力和痛苦当中的时候,你的神学才能够成为你生命当中真实的东西。就像亚伯拉罕一样,上帝说“你的后裔将来要如天上的星、海边的沙那样多”,然后说“以撒是你唯一的儿子,把他献上”,对亚伯拉罕来说,这就是他生命当中极大的痛苦了,如果真的把以撒杀了,怎么会有如天上的星、海边的沙那么多的后裔呢?所以,那天晚上,亚伯拉罕在祷告当中,他的神学就产生了巨大的突破,神是那让死人复活的神。但这一切的根基是什么呢?是你对上帝的信心。如果你相信上帝掌控一切,你也相信上帝有纯全良善的旨意,你又相信上帝的智慧远超过你,而这事却真的发生了,那么,这对于上帝而言就不是一件坏事。对于我们来说,上帝藉着我们的苦难要成就的,为我们所准备的荣耀远超过在地上的痛苦,我们只能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然后主耶稣就说“他是那死过又活的”,其实主耶稣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今天在地上所经历的一切的痛苦他都经历了,而且主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了。所以,保罗有一个祷告,他的祷告是“他愿意在肉身上补满基督苦难的缺欠”,然后他说“或许我也可以得以体会到让基督从死里复活的能力”。你会发现,对于主耶稣而言,他之所以能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安慰,就在于他的身上他所经历的苦难,和在他身上上帝所显出来的荣耀,都是真实的。在主耶稣自我介绍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给士每拿教会的弟兄姊妹们有很大的安慰了。

然后是主耶稣对他们的称赞,主耶稣的称赞是以两个知道来表达的。第9节说,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所说的毁谤话。我们通常说,其实不需要主耶稣说更多安慰的话,只要主耶稣说“我知道”,就得了安慰了。这是真实的,就像我们今天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心里的痛苦和挣扎有时候不是来自于外在的痛苦,而在于我们内心当中信心的摇动,我们有时候会怀疑说“我所做的这一切值得吗”、“我所经历的这些,神都知道吗”,我们所说的“神都知道吗”,不是说神知道这件事,而是在说“神喜悦吗”、“我这是为神所付出的代价吗”。所以,当主耶稣在这里面用两个“我知道”,其实给你印证说“是的,你所经历的就是为他的缘故”。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并不是特别担心受苦,而是担心不是为主受苦。一旦你能确信这就是为主的缘故,你的那个确信在你里面就有勇气。我想,这既是夸奖,同时也是鼓励,主都知道,他们是为神受苦的。

当然,主耶稣并没有停留在“我知道你的患难”,主耶稣特别说到“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贫穷”这个词,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贫穷,我们今天说“贫穷”,通常是指买不起某些东西,这跟这里所说的“贫穷”,有很大不同。因为这个希腊词的意思不是在希腊语中惯常用的“没钱”那个词,而是表达了一种极度的贫困。到了什么程度呢?一无所有,一贫如洗,他们的基本生活——吃穿可能都出现问题了。我们要思想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贫穷呢?显然不是因为他们好吃懒做,而且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他们天然的贫穷,不是他们在信耶稣之前就这么穷。今天对于这个教会来说,当主耶稣说“我知道你的贫穷”的时候,显然是指他们今天的贫穷是因为他们的信仰所导致的,是因为基督的缘故。其实我们在分享以弗所教会的时候已经提到过,在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职业都有各种各样的行会。你要想在这个行会里面找一个工作的话,你得拜这个行会的偶像。即使没有这些,士每拿这个城市对凯撒是极其忠诚的,这种忠诚不是来自政府的要求,整个城市群体对于罗马自发的忠心。如果他们发现身边竟然有人不向凯撒的像下拜的话,你想,如果他是你的上司,估计很快就把你辞退了。所以,他们今天的贫穷,是因为他们对于上帝的忠诚所导致他们的失业,他们很难再找到工作了。今天在我们当中其实也有类似的情况,当然我们距离这里面的贫穷还差得太远。有弟兄姊妹因为信仰的缘故,在工作当中失去了晋升的机会,也有弟兄姊妹因为信仰的原因而被辞退,但我们还没有到一旦被辞退,就再也找不到工作,家庭生活出现危机这种程度。我想,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虽然在我们的感觉上比前些年更加不好,但是相对于士每拿教会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说,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你依然还可以再找到工作,但他们当时,如果失业了,就很难再找到工作,更不用说他们的家产可能会被敌视基督信仰的人无理地抢夺。所以他们的贫穷,是因为为主的缘故所导致的。其实从这个角度而言,逼迫患难和一个人敬虔生活之间的关联的确是必然的。这是保罗在《提摩太后书》所说,如果有人立志在基督里敬虔度日的话,他必会受逼迫。保罗这句话对于我们今天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句话没有留余地,保罗没有说“如果有人立志在基督里敬虔度日的话,他很可能会受逼迫”,保罗说的是“必会受逼迫”。我们每次读那句话的时候,是在逼迫当中读的吗?我想,我们每次读的时候,应该对这句话要表示怀疑,为什么呢?你会觉得保罗说的话或许跟你的信仰经历不符,我们有没有以我们自身的信仰经历质疑过圣经的话语?如果我们读那句话觉得有张力的时候,我们要思想的是,保罗讲错了,还是我们的生活出问题了?我想,我们应该思想的是,如果我们从来没有体会过那句话的真实的话,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不够敬虔。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逃离逼迫的话,我们已经逃离了敬虔,因为这两件事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对于十年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表现在,如果二十年前你要在北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的话,你还可以有一点点盼望能靠工资收入买房子,在今天这种可能性不大,你必须靠外力,如果靠一般工薪阶层工资的话,很难在北京买得起房子。我之所以说这个的意思是什么呢?我发现,今天教会的弟兄姊妹的精神面貌,和十年前的精神面貌相比,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变化就跟着外在的局势在变化,当这个社会上弥漫着收入之间的悬殊的差异、阶层的固化、物价的上涨,弥漫着对于将来的各种灰心甚至是绝望的时候,同样的氛围在教会当中也弥漫着。我们都是同一批人,十年前如果我们对上帝那么有信心的话,十年后我们生活中的激情却消失了,因为我们也觉得,我们工作再怎么努力,也够不上十年前所期盼的那种生活了。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的敬虔,和对上帝的热心,到了今天终于发现,似乎是有前提和基础的。基础就是,我们觉得我们在地上世俗生活里面,我们的收入、我们的奋斗,似乎能够抓到一点我们所期望的世间生活,有这个基础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在上帝面前敬虔地生活和追求。那个根基一旦开始没有的时候,我们似乎发现我们的敬虔也没有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思想的是,我们信仰的真实到底是什么。

士每拿教会的弟兄姊妹,他们是为主受苦处在了极度的贫困当中。但括号里面的经文,主耶稣补充了一句话“你却是富足的”。这封书信虽然短,但却充满了一种对比的张力。过去我们分享“八福”的时候,第一福就是“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主耶稣在这里看处在极其贫困的士每拿教会的弟兄姊妹们的时候,他却说“你却是富足的”。我不知道当时士每拿教会的弟兄姊妹们读到这封书信的感受如何,他们的晚饭还不知道在哪的时候,主耶稣说“你却是富足的”,你觉得这有安慰的功效吗?但我们却知道,这真的是上帝从属灵的角度来看待他们在地上的生活。在这七个教会的评价中,老底嘉教会觉得他们凡事都是富足的,穿金挂银一样都不缺,但是主耶稣却说“其实你是赤身露体,你是一贫如洗的”。士每拿教会跟老底嘉教会,主耶稣对他们的评价是截然不同的。我想,今天我们依然要在上帝面前思想,神怎么评价我们在地上的生活?如果你觉得自己什么都有,你是富足的,我希望主耶稣对你也说“是的,你真的是富足的”,如果当时你是贫穷的,而主耶稣说“你却是富足的”,我想,我们里面真的就受了安慰。因为上帝看问题跟世人看问题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别人看你是不是富足的,就是看你所拥有的财产,银行里有几百万的存款,你可能觉得自己是富足的,但就怕上帝说“其实你是贫穷的”。对于世人来说,没有这个问题,但对于基督徒而言,你看重什么,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是照着一个属世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在地上的生活,还是照着一个属灵的标准来衡量?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为了在基督里的富足,落入到了在世人看为贫穷的境地,你觉得值吗?主耶稣在这里把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对比放在了士每拿教会的弟兄姊妹面前,其实是告诉他们说“不要以你的贫穷为耻,也不要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更不要自怨自怜,不要自卑,觉得自己过得很差”。如果真的有一天你落在贫困当中,主耶稣跟你说“你却是富足的”,那么,这就是极大的安慰和力量。我们可以面对这个世界,我们也不用妄自菲薄,这不是一种阿Q精神,而是因为你拥有了另外一个世界的视角。

然后,主耶稣论到他们患难当中的第二重,就是毁谤。其实相对于身体和财产的损失,毁谤对一个基督徒的伤害可能更大。士每拿教会的弟兄姊妹们,他们面对的是从自称是犹太人所说的毁谤话。我们知道,当时教会中很多弟兄姊妹都是犹太人,而且十二使徒也都是犹太人。保罗每到一个地方传福音的话,虽然他是外邦人的使徒,但他是先到犹太人的会堂,然后再传福音给外邦人。所以,士每拿教会当中有很多弟兄姊妹过去就是在犹太会堂里聚会的,他们信耶稣之后就被人从犹太会堂里赶出来了。但今天,他们过去熟悉的这些同胞们,在社会上、在官府面前说很多毁谤他们的话,这让他们的内心非常痛苦。甚至他们的痛苦当中还带着一种疑惑,因为他们的同胞、他们的祖宗都被称为是上帝的选民。他们的毁谤,可能各个层面都有,比如他们认为耶稣就不是弥赛亚,只是一个普通的拿撒勒人,甚至会说他们是邪教,因为他们吃肉喝血。初期教会,对教会的诋毁就是这样,要么说教会是吃肉喝血的,要么说教会是无神论。历史有时候很奇妙,在罗马帝国那个时候,教会被看为是无神论,因为基督徒不拜任何偶像,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无法想象的。第三重的毁谤,很有可能就是用在主耶稣身上,用在保罗身上的,说“这个人来是要搅乱天下”,因为他们不拜凯撒,所以说他们意图推翻罗马政权,说他们谋反。藉此,犹太人就挑唆罗马的官府来逼迫基督徒。这个类比在我们今天的话,其实是同样的。对于我们而言,面对政府的逼迫,其实我们的内心里面没有那么多的愤怒和难过,我们觉得为主受苦是一种荣耀。让我们心里难过的,其实不是因为被外邦人诋毁,而是因为很多称为是弟兄的所说的各样的批评,那些话说出来的时候,会让你的内心很痛苦。当然,我们并不是说那些人就不是弟兄了,而是说这些攻击的话语,会让你的内心更难受。但是主耶稣对于那些说毁谤话的犹太人的评价是什么呢?说“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乃是撒但一会的人”。每次读到这儿的时候,我觉得没有比这个再严厉的话了。甚至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个就解决了当时弟兄姊妹内心当中的某些困惑。那些人也自称是神的子民,但是他们竟然不认耶稣,还反过来毁谤跟随耶稣的门徒,所以主耶稣对他们的评价是“他们其实是撒旦一会的”。其实这个评价,我们并不陌生,当年施洗约翰面对某些法利赛人,就说他们是“毒蛇的种类”,主耶稣也说他们是“毒蛇之种”,也是把他们归到了那个撒旦的阵营当中。你会发现,给士每拿教会的这封书信里面,其实在主耶稣给他们的鼓励当中,就区分了两个不同的群体,一个是在光明国度中上帝的子民,一个是在撒旦一会中的那些攻击上帝子民的群体。对于士每拿这个城市来说,那些殴打、攻击士每拿教会的不管是罗马人还是犹太人,他们藉着士每拿教会,蒙了上帝格外的恩典。我们可能心里有疑惑说为什么说他们是撒旦一会的人,又说他们蒙了格外的恩典?从某个角度而言,士每拿教会所受的逼迫,是为这个城市所受的,他们所受的苦难,也是为这个城市所受的。我相信,在这个逼迫的过程当中,在坡旅甲等等那些受难的圣徒整个殉道的过程里面,就像保罗一样,司提反被打死的时候,他是看衣服的那个人,就在他目睹司提反被打死的过程当中,圣灵在这样一个群体里面已经做了很多奇妙的工作。这个教会里面,后来肯定有很多曾经逼迫教会的人信主。所以,士每拿这个城市真正的市民,应该是士每拿教会的圣徒们,他们是这个地方真正的主人。我们唱的诗歌里面说“这是天父世界”,如果天父世界里面所充满的都是属撒旦的人,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就不能说这是天父世界。你会发现,《启示录》里面有一个非常高远的属灵的视角,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跟我们今天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不太一样的。也就是说,在使徒约翰的眼中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看这个世界是基督的权柄在这个地上得胜的世界,他看这个世界是撒旦被捆绑扔在那个无底坑里的那样一个时期,当然并不是说撒旦在这个地上就没有工作了,而是说万国万族,每一个城市当中有上帝子民存在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上帝的恩典依然在这个地方,所以神的子民当为这块土地来祷告。甚至从某个角度来说,为我们所在的这个城市,为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来承受苦难,是上帝子民的荣耀,因为我们是活在死人中间的活人。

然后从第10节开始是对他们的勉励。这个勉励说,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我们读第10节的话,不知道大家的感受是什么,我们是觉得又被安慰了吗?你读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突然间绝望了?主耶稣的这个安慰,从某个角度来讲真的不能称为是安慰,前面主耶稣说“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你所受的毁谤”,这个是对他们过去和现在正在经历的苦难的安慰,这真的是安慰。后面说“你将要受的苦”,我读完之后,觉得这可不是安慰,我们本来觉得说主耶稣安慰完了,是不是该转入平安的日子了?然后主耶稣说,不,你还有要受的苦呢。我想,这可能恰恰就是上帝安慰人的方式。主耶稣在这里面说“你将要受的苦”的时候,真的是指后面还有更多的苦难在等着他们。从某个角度而言,他们真的应该绝望了,如果他们之前带着一种期望的话,他们今天就绝望了。他们以为受的苦差不多了,主耶稣说“不”,这打破了他们内心当中某些不切实际的期望。甚至从某个角度而言,我们只要在这地上生活,逼迫、患难和争战就是我们跟世界之间的主题,其实跟外在的具体环境和政权是没有关系的。不管是君主制还是民主制,不管你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这种争战始终都在。只是主耶稣说“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叫你们被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他们终于又松了口气“才十天”。大家要知道,当《启示录》说到几天的时候,不能按照真实的几天来算,这里面的“十日”,有可能是十年。这里面的“十日”就是指上帝的子民被试炼的时间,就叫“十日”,是一个确定的时间。但是,这的确给了我们很多的盼望,这个盼望就是你受的苦难都是有限的,而且也不要把这个有限理解成为几年,因为后面还说“你务要至死忠心”。死亡是一个解脱苦难的方式,也是面对苦难的心志。上帝有他自己定的时间,我们就把我们的所有对于将来的期望都放在上帝身上就可以了,不要放在一个具体的时间上。上帝可以说几天就过去了,上帝也可以说几年之后,再给我们有一段平静的生活,上帝也可以说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的使命就完成了。这都可以,只是说你所忍受的患难,都是在上帝的手中被控制的,不会超过你所能承受的范围。主耶稣的安慰是什么呢?主耶稣安慰说“你不用怕”。你觉得这是安慰吗?如果你正处在患难当中的时候,有人跟你说“你不用怕”,这个通常不起安慰的作用。但是要看这话是谁说的,如果是主耶稣说的“你不用怕”,就真的起安慰的作用。今天我们对这节经文要分享的不在于说,主耶稣说的这句话在你的心里面能不能起到真正让你有勇气的作用,而是说主耶稣是怎么在这种患难当中安慰弟兄姊妹的,因为我们可能也会面对同样的状况。我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主耶稣在说“不用怕”的时候,没有说“我把你所害怕的那些东西给挪去”,也就是在圣经当中对于人的安慰,上帝的方式是什么呢?不是要把你害怕的那件事给挪去,这是我们通常用的方式,我们通常的方式就是逃避,我不去面对那个事,让那件事消失,然后我以为恐惧也就消失了,不是,那个恐惧还在。其实真正的恐惧,不是那件事,你最怕的时候,是还没发生、即将发生的时候。所以,真正让你害怕的是你内心当中的害怕。主耶稣这句话“你不用怕”,其实他所处理的是你里面的那个恐惧,你要把那个恐惧带到上帝面前来。处理的不是那件事情本身,而是你对那件事情的反应。如果你的反应是恐惧,那么你把你的恐惧带到上帝面前,上帝要处理你的恐惧。主耶稣一般是把你的恐惧给除去,加添你的信心、力量,让你的生命被提升,那件事还是那件事,但你就能面对了。我们很多的时候,对于弟兄姊妹的安慰也是这样,神会加添力量让我们可以胜过那件事。

他们将要受的苦是什么呢?魔鬼要把他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所以,我觉得士每拿教会的弟兄姊妹在读这封书信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如同过山车一样。虽然只有几个人,但是整个教会在面对痛苦和患难。神量给每个人的界线和恩典,我们就照着神给的去面对就可以了。这个“下在监里”的意思,大家不要把它理解成就是拘留十天,然后就放出来了,我们要知道,当初的罗马帝国跟今天世上的政府之间有巨大的差异,它的差异在哪呢?就是罗马帝国没有那么多钱,它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它不像今天那样盖那么多监狱,有很多狱警,不是那样的。今天的政府有那个经济上的实力,可以判终身监禁、几十年徒刑等等,那时候很少有这样的监狱,那时候没有终身监禁这一说,那时候所谓的“下在监里”,通常就是判决之前先抓在那等着,等着判决。通常有三种判决,犯的罪很轻,交罚款,交点钱就把你放了,重一点的,就是流放,使徒约翰就是被流放到拔摩海岛的,再重一点的,就拉出来砍头。所以“下在监里”基本就意味着这三种状况,所以跟我们今天所想象的不同。这里面一说“下在监里”的时候,是他们要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了。就跟彼得当年被下在监里一样,希律先杀了雅各,一看犹太人很高兴,立刻把彼得给抓了,抓彼得的那天晚上就把彼得扔在监狱里面,第二天彼得就要被砍头了,所以那天晚上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看守,拿铁链子锁着彼得,跟他睡在一块,然后教会的弟兄姊妹在外面切切地为他祷告。我常常觉得那段经文里面,耶路撒冷教会的弟兄姊妹当时体现出的灵性是,他们在祷告彼得能够欣然赴死,不要让主的名受损。就像这里面所说的“务要至死忠心”,他们在里面祷告的是彼得能够有殉道的机会临到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能够在他的身上荣耀上帝的名。

如果说从第10节开始是主耶稣给士每拿教会各样勉励的话,你会发现,这里面的勉励跟我们平时所想象的勉励差别很大,一方面说你还有要受的苦,另一方面说你不用怕,然后说你务要至死忠心。当说到“务要至死忠心”的时候,它表达的其实就是对基督的忠诚比死亡要重要得多。我们可能马上就想到,主耶稣在《马太福音》里面所讲的“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十六25),其实这里面所讲的就是这一点。为什么呢?因为后面紧接着有一个应许就是,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你会发现,这个对比强烈到一个程度,在这里面,生与死就交织在一起了。当一个人为基督的缘故,把对基督的忠诚排在他生命的前面的时候,他轻看他在地上的生命的时候,他就能够得着那永生的冠冕,其实这里面“生命的冠冕”就是指永生的生命。这是一个双重对比的第一重。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对死亡,圣经里也说,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既然反正都是要死,还不如想一想怎么为主死更好。连死都是为主而死,死亡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但是,这里面说到“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的时候,我想,对于士每拿教会的弟兄姊妹而言,他们真的是听在了心里。所以,历史上在他们中间,有层出不穷的殉道者。我们要再一次提到坡旅甲,可能我们都很熟悉坡旅甲的殉道,我们最熟悉的是他在殉道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其实当时的那个罗马官员一直在劝他,并不想杀他,而犹太人一直在鼓动要杀了他,据说那天是安息日,犹太人为了杀他,不惜在安息日捡柴,因为要烧死他。所以当时罗马的官员就跟他说“你只要说凯撒是主,然后辱骂基督,立刻就释放你”,可能那个官员是想救他一命,但是坡旅甲却说“八十多年来,我一直事奉衪,衪从未亏负过我,我怎能亵渎、辱骂我的救赎主呢?”,所以坡旅甲当时拒绝了他的建议,然后那个官员说“你要知道火刑是非常痛苦的”,而坡旅甲说“这个火只能烧一会,但地狱的火是永远的”,当他站在那个柴堆上的时候,有士兵要把他捆起来,因为火一烧,剧烈的疼痛之下他可能会站不住,甚至可能是士兵担心他一打滚就从柴堆上下来了,怕带来麻烦,所以想把他捆住,但坡旅甲当时说“不用了,那加给我力量的必能帮助我坚立柱前,比钉子钉得还牢靠”,所以他是一直站着被烧死的。

你会发现,当时的士每拿教会,这封书信给了他们极大的安慰和勇气。所以,后面第11节里面,最后那个得胜的应许里面说“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这依然是一个非常强的对比,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给士每拿教会的这个得胜的应许,从某个角度来说,跟给以弗所教会的那个应许之间有很大的差异。给以弗所教会的应许是说,得胜的,我必将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那个生命树的果子是好的。可是给士每拿教会的信里面却说“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害”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损害,甚至我们可以理解为,第二次死的害其实就是在对比士每拿教会在地上所受的患难。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如果你在地上忍受了从世界而来的患难的话,那么你就不用去忍受将来第二次死的患难了。“第二次的死”,这个词是《启示录》当中使徒约翰特别使用的词语。既然有第二次的死,就意味着有第一次的死。我们通常说,在《启示录》里面,如果你的千禧年观是无千禧年的话,那么你就会认同一种说法叫“如果你有两次复活,只有一次死亡,如果你只有一次复活,你就会有两次死亡”。什么叫“两次复活,一次死亡”呢?第一次复活是指你灵性的复活,就是今天在座的诸位,我们都经历了第一次复活的恩典,就是圣灵在我们身上因信耶稣基督所给的重生的恩典,就是你的灵魂苏醒了,你今天是有灵的活人。所以你知道在给士每拿教会的这封信里面,说犹太人是那个属撒旦一会的,其实它隐含了一个对比,我们是有灵的活人,你是属基督的,你在基督里面是一个活着的人,属撒旦的人都是死了的人。所以,我们都经历了第一次复活的恩典。将来,我们在基督里面还会有身体的复活,这个被称为是第二次复活。这就叫“有两次复活,一次死亡”,就是如果你有这两次复活的话,我们最多经历一次身体的死亡,当然如果主耶稣明天就再来的话,你连身体的死亡都不用经历了,直接你就被提到天上,身体变化,与主在空中相遇了。更可能的是在座的诸位都会经历一次死亡,但是我们有两次复活。那什么叫“有一次复活,两次死亡”呢?将来除了基督徒要复活之外,不信耶稣的人也会复活,这个是在《约翰福音》和《使徒行传》里面有非常清晰的经文,将来恶人和义人都要复活,在上帝面前被审判。如果有一个不信耶稣的人死了,将来他还要复活,在上帝面前被审判,就复活这一次,身体的复活,审判之后,要被扔在那个永远的硫磺火湖中,那个永远的硫磺火湖就被称为是“第二次的死”。他经历第一次身体的死亡,再经历一次身体的复活,被审判之后,再经历一次和上帝永远的隔绝,就是那硫磺火湖。所以在《启示录》里面,“第二次的死”就是指永远在硫磺火湖里的死。因此,这个应许是在讲什么呢?其实这个应许是在讲,主耶稣在《马太福音》里面所说的那句话“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太十28)。谁是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就是我们今天在地上所面对的一切对于教会的逼迫以死亡威胁你的那些人,他们最多能杀身体,他们是不能杀灵魂的。那么谁是那杀身体又能杀灵魂的呢?是神,最后在白色大宝座的时候,复活之后的人,没有被记在生命册上的,连身体带灵魂都要被扔在硫磺火湖里,那个硫磺火湖就是杀身体和灵魂的刑罚。所以,我们真的要惧怕的话,应该是怕神。

在给士每拿教会这封书信里,用了一个双重对比来告诉地上的圣徒,对基督的忠诚是值得的,忠诚至死也是值得的。为什么呢?因为在第10节里面说,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也就是说,宁可死也要那个生命的冠冕。保罗曾经说过“那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就是指的这个,在地上的痛苦当然是真实的,尤其是长达十年、二十年的痛苦,更是痛苦,但是跟将来上帝所给的那个永生的应许相比的话,就变成至暂至轻的。这是从正面的对比。第二重的对比是,相对于将来第二次的死、永远的火湖的那个痛苦的话,在地上所受的这些因逼迫患难而来的痛苦,真的不算什么。其实使徒约翰就是在对比这个。也就是说,我们今天为主的缘故,如果在地上真的经历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痛苦患难的话,我们觉得已经无法忍受了,可是他要说,有一个让你更加恐惧的事实,就是如果你放弃了这个信仰,说你不再信耶稣了,那么将来那个第二次的死,就是那个永远的硫磺火湖,比你在地上所经历的这几十年的痛苦要可怕得多。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你就不能放弃主耶稣,当然这是靠着上帝的恩典,这不是靠着我们自己的能力和勇气。主耶稣在写给士每拿这短短的四节经文的书信当中,反复不停地在说一个属灵的真实,那就是对基督的忠诚,从理性的角度而言,是你所能做的最好的选择,至死忠心,是合乎你的理性的。但是,理性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呢?首先你得相信,那将来生命的冠冕真的是好过地上的一切,这是凭着信心的,第二,你也真的相信将来有永远的硫磺火湖,如果你信的话,你就会发现,地上的痛苦真的不算什么。所以最终使我们能够胜过这世界的是谁呢?岂不是我们信神的儿子耶稣吗?

我们一起来祷告:

是的,主啊,我们要再一次在你的面前来感谢你,因你不单除去我们罪的刑罚,而且还给我们有永生的生命,但你还依然把我们放在这个弯曲悖谬的世界当中。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但我们却是向着那属天的盼望而活。愿我们在地上生活的时日,能够时刻来仰望你,也使我们知道,在地上虽然有逼迫患难,但你所赐给我们的恩典却能够超越这些。愿我们在地上的时候,能够在你的面前带着信心盼望将来那荣耀的冠冕。主,我们也知道你会照着我们每个人所能承受的让我们来面对,但不管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愿我们能够被你所使用,能够荣耀你的名。听我们这样的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本文是晓峰牧师2018年6月6日在教会圣餐聚会的分享,根据录音整理)

启示录七教会之别迦摩教会

文/晓峰 牧师

 

弟兄姊妹,平安!

我们一起来读《启示录》第二章12-17节:

2:12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使者,说,那有两刃利剑的说,
2:13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杀之时,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的道。
2:14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因为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
2:15你那里也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
2:16所以你当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临到你那里,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
2:17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我们一同来祷告:

天父,我们再一次在你面前来献上我们的感恩,因为你用你的权能、话语召集我们众人到你面前来,每当我们如此聚集的时候,愿你显出你话语当中的奇妙,也成为我们今天在世上跟从你的亮光和我们生命的供应。接下来的时间,求你特别临在我们中间,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之前已经分享了以弗所教会和士每拿教会,今天分享第三个教会就是别迦摩教会。亚细亚省的这七个教会,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特点,他们的特点跟他们所居住的城市相关联。如以弗所教会,因为以弗所城本身很忙碌,所以以弗所教会自己也是以行为见长,这个城本身就有致命的危机,以弗所教会也有致命的危机。如士每拿教会,士每拿城对于凯撒非常忠诚,士每拿教会对上帝也极为忠诚,所以他们就以为主受苦而著称。

今天我们所分享的别迦摩教会,也依然与这个城市相对应的特点。别迦摩城在士每拿城的北部,距离士每拿城大概有五六十公里,这个城和以弗所、士每拿都不太一样。以弗所和士每拿都是港口城市,是港口就意味着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所以,以弗所和士每拿这两个城在整个亚细亚省都是地位比较高的城市。而别迦摩不是港口,她距离海边大概还有二十多公里。这个城的特点,如果是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它被建造在一个山顶上,海拔不到一千米,如果从最高处看的话,能看见海边,她的地势比较高。所以,的她特点就不是以经济、交通而著称,这个城的特点是以文化和宗教氛围浓厚而著名。这个城有一个藏书达二十多万册的图书馆,据说可能是当时最大的图书馆;这个城还有很浓厚的异教崇拜。所以,在论到这个城的时候,主耶稣说“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竟然能够称这个城里面有撒旦的座位,可见这个城里面的异教崇拜之发达。其实除了异教崇拜之外,还有皇帝崇拜。别迦摩是亚细亚省的首府,虽然之前说到的以弗所城和士每拿城影响力很大,但是别迦摩城才是这个省的首府,而且这个城市也是第一个为凯撒建造庙宇的。她的世俗文化和异教崇拜之风极其盛行,到了一个地步,似乎这个城就是撒旦掌权的一个城市。就像保罗走在雅典的大街上,看到四处都是偶像,他就心里着急。这个城里面偶像的崇拜、世俗思潮的影响,对于上帝的抵挡,到了一个程度,教会的生存环境非常困难。就像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在中国,因为三自运动的开始,教会进入到一个普遍被压制、甚至连正常的聚会都不能进行的程度,可以说一个不加入三自的教会面临很大的困境,即便进入三自系统也同样步履维艰,在一个无神论的环境之下,信仰处在一个被严重压制打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类比,来体会一下这里面所说的“有撒但座位之处”。其实别迦摩真的可以称为是亚细亚省这七个城市中“属灵氛围”第一名,所谓“属灵的氛围”就是对于上帝敌挡的属灵氛围,似乎撒旦在这里作王了,这不是天父世界了。这是别迦摩这个城市的特点。

与此对应的,就是这个教会所面对的特别的挑战。在这里,当主耶稣在介绍自己的时候,特别介绍说“那有两刃利剑的”。 “两刃的利剑”在圣经中往往指上帝的道。可是在圣经当中论到上帝之道的比喻有很多,比如说神的话语就像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侧重在上帝的话语可以指引我们在生活和人生当中的选择,面对一些事情让我们有分辨的能力,比如说上帝的话是我们“生命的粮”,它侧重在是我们属灵生命的供应,可以使我们有一个活泼的灵性。当这里说“那有两刃利剑的”,侧重的是上帝的话语对于我们的内心有鉴察、指正和审判的功用,强调的是神的道有权柄和能力。所以在这里面特别用“那有两刃利剑的”,来说明别迦摩教会所面对的挑战,他们格外需要上帝哪个方面的恩典供应。

随之,就是主耶稣对他们的夸奖了。像以弗所教会那样,别迦摩教会属于既有夸奖又有责备的教会。对别迦摩教会的夸奖有两个层面,第一,就是有一个人在他们中间为上帝的缘故被杀了。首先提到了一位殉道者,这位殉道者的名字叫安提帕,圣经除了《启示录》这里之外,其他地方就再也没有提到过安提帕这个人了,我们并不知道他是以怎样的方式为主作了见证和以怎样的方式殉道的。但是,关于安提帕的传说在初期教会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的,据说是在居普良的文章中记载安提帕是被放在铜牛当中被烤死的。上帝特别把这一位殉道者的名字给写在这里,主耶稣写的信里面特别提到“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杀”,特别提到了这个人。安提帕在这里面,用“忠心的见证人”这个前缀来称呼,可以跟《启示录》一章5节中“那诚实作见证的”这个对主耶稣的介绍相类比。所以,虽然我们不知道安提帕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见证主,但是在这里很清楚,他是基督忠心的见证人,他是为见证基督而死的。甚至,我们可以思想别迦摩教会和士每拿教会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士每拿教会里面有很多殉道者,以坡旅甲为首有十几位,而在别迦摩教会里面可能安提帕是非常特别的一位,或许安提帕是为数不多的殉道者当中的一位,甚至可能只有他一个殉道者。从后面对于别迦摩教会的责备来看,对于安提帕而言,他不单为信仰付出了代价,很有可能的是,安提帕在别迦摩教会为信仰不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他可能是孤独一个人去面对的。有时候殉道者就是这样,他不单要面对为持守信仰而有的对他本身的威胁,他可能还要面对他持守信仰的时候,身边并没有太多理解和支持他的人。就像先知,殉道者有时候也是孤独的,甚至有时候殉道者也是被人误解和嘲讽的,被人轻视的。教会外的人可能觉得说“这个人神经有问题”,教会内大家可能会说“他这么做值的吗”,更进一步的想法可能会说“这足够智慧吗?何至于此呢,一定要如此地坚持吗”等等。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那个时候的殉道者和今天现实中的教会,尤其是站在争战一线面对很多的压力的时候,可能都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但是,并不是说只有这一个人在主面前被夸奖了,因为后面还说“当他被杀之时,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的道”。所以主耶稣的夸奖是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那位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第二个层面的夸奖就是当教会看到即使有一个人因为持守信仰而被杀的时候,教会依然坚守了神的名。我把这里面对于教会的夸奖看成这是教会的底线,我们不知道那个时候会众内心当中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是有很多恐惧吗,还是说心里并不惧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哪怕有恐惧,依然坚守了神的名。哪怕有恐惧,依然坚持了聚会,哪怕有很多的压力,他们依然持守了上帝的道。所以,教会在那个时候,在这个意义上站立得稳了,没有解散,可能有一些人离开了,但是对于别迦摩教会来说,教会整体上算是站立得住,哪怕说这是底线,但这依然是可值得夸奖的地方。

我常想,上帝真的是鉴察人心,神对教会的要求非常的高,但是夸奖教会的时候,似乎要求又很低。旧约亚哈被称为是北国诸王中最坏的一位,但是亚哈在听见以利亚告诉他因他抢了拿伯的葡萄园,上帝给他的刑罚的时候,亚哈就“心里沉重,缓缓而行”,神立刻就看到他这一点点后悔的表现,就跟他说“这灾祸,不降于你,等以后再说”。我当时读的感觉就是,神其实真的是愿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那种心肠可能是我们很难理解的,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上帝的公义、圣洁,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上帝的怜悯、忍耐和恩典。有一点点变化,上帝就都能知道。但是,我总感觉对别迦摩教会而言,可能责备才是重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后面论到责备的时候,篇幅比较长,而且对他们的责备有两个层面,或者说有三个层面他们需要被责备。

第一个层面他们被责备的地方就是,他们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巴兰是旧约中假先知的典型代表,关于巴兰和以色列人之间的恩怨,主要记载在《民数记》第22~25章。其实从这个篇幅也可以看出来,这件事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上是个很重要的事情。巴兰这个人物的出现,是以色列在旷野期间四十年之后准备进迦南之前,摩西带领第二代以色列人进入到摩押平原,在耶利哥城对面的约旦河边扎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摩西宣讲了《申命记》,就是再次宣讲律法,然后摩西就去世了,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过约旦河了。在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到摩押平原之前,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先做了一件事,就是在旷野漂流四十年之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击杀了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杀了这两个王之后,他们来到摩押平原。杀这两个王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使约旦河这边和那边所有的人都心惊胆战。约书亚打发了两个探子去耶利哥城的时候,妓女喇合就跟他们说“其实我们的心早就消化了”。耶利哥城那边迦南人的心都消化了,耶利哥城这边摩押人的心也消化了。巴勒是摩押人的王,那时候巴勒也害怕,所以巴勒就想还不如先发制人,但是他却不知道其实上帝对以色列人是有限制的,上帝跟以色列人说“迦南地是你的,摩押人和亚扪人的地不是你的”,因为毕竟他们是罗得的后裔,但摩押人在猜忌之下准备先动手。但是巴勒还算是一个有点属灵常识的人,他知道直接打是打不过以色列人的,他也知道耶和华的名号,所以他就请了假先知——那个最有名的术士巴兰过来咒诅以色列人。巴兰是个资深的“神职人员”,很专业,而且估计当时他的名声也很响亮。巴勒第一次派人去请巴兰的时候,巴兰不去,其实巴兰不是不想去,之所以说他专业,就是他还对耶和华有一点认识,所以他说他得先去问问神,他一问,上帝显然告诉他不能去,他就很“遗憾”地说不能去。巴勒是个政治家,一看他这么矫情,觉得这是嫌送的礼不够,再一次巴勒给的礼物足够让巴兰动心了,所以巴兰说他再去问一遍,耶和华就说“那你就同这些人去吧”,人在被利益蒙蔽的时候,他就分不清正反话了。然后他真的就去了,去了之后,他发现他咒诅不了,因为他一开口就说祝福的话,巴勒带他换了四个山头,连续四次巴兰都没有咒诅成功。巴勒就很不高兴,巴勒说“我花了钱请你来,哪怕你不咒诅,你也别祝福他们”,他们就走了。圣经经文记载到这里就结束了,后面马上就是以色列人和摩押的女子犯奸淫、吃祭偶像之物和拜偶像,然后就是攻打米甸人,把巴兰给杀了。这两件事之间是有关联的。这个关联从摩西的话中就可以知道,摩西说“以色列人和摩押女子之间的奸淫,其实是巴兰出的主意”,所以我们说巴兰是个资深的“神职人员”,他很了解以色列人。巴兰给巴勒出的主意是什么呢?他说咒诅是不行的,他出的主意是让以色列人犯罪,以色列人只要一犯罪,不用巴勒去收拾以色列人了,耶和华神就收拾他们了,事实上的确是这样,当他们犯罪之后,神就下降瘟疫,他们死了好几万人。最后是非尼哈一枪刺穿了正在行奸淫的那两个人之后,瘟疫才止住了。所以,摩西特别跟以色列人说“攻打米甸人的时候,一定要用刀杀掉巴兰”。从那以后,巴兰就成了为自己的利益使别人陷在罪中之人的代表,所以新约论到巴兰的时候,不管是《彼得后书》还是《犹大书》里面都说巴兰是为了利益而陷神的子民于不义的人。所以在这里面论到说“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巴兰”就是指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让神的百姓犯罪的人,我们用另一种表达就是,让别人犯罪而使自己得利。今天从某个角度来说,那些不正当的职业都是这样的,损害别人让自己牟利,比如说贩毒、售卖假药,伪劣商品,所有损害别人的都跟巴兰的性质类似。那么对于今天的教会而言,我们不要把经文只理解成巴兰只是让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了奸淫之事,这才是指巴兰的教训,不,所谓巴兰的教训是指什么呢?就是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扭曲上帝的真理,并用扭曲之后的真理教导别人,让别人也陷在罪中,这就被称为“巴兰的教训”。

不管是在小组当小组长,还是在教会站在讲台之上,如果你是话语的执事,不可因为自己的私利而歪曲神的话语。比如说在今天这个时代当中,在中国的商业环境里面,如果不撒谎、不收受贿赂、不行贿,很多事情你谈不下来,很多事情你做不成。假如在一个教会里面,大部分的会友收入都很高,都是做生意的,牧师们也都知道他们在商业上用了一些不太符合圣经的方法,劝导之后,他们都说“你这太严格了,要不我们就换个教会吧”,牧师想了想“那还是别说了”,再说的话他们就走了,教会的奉献少了,收入也就少了,这个时候牧师可能就说“那还是要灵巧像蛇吧”。有时候一些错误的教导,自己说的时间多了,自己也行这些事,他自己就分辨不清了。当这里面说“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的时候,对于当时的别迦摩教会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当说到别迦摩城有“撒旦的座位”的时候,是指它的世俗文化、异教之风以及皇帝崇拜极为盛行。对教会的压力,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一个外在的压力,对教会来说,更多的是一个真理层面内在的压力、渗透和诱惑。刚才那个例子,比如受贿、行贿的问题我们大家可能都觉得非常清楚,如果今天我们可以跟有关部门去谈一谈,然后对于教会的一些属灵权柄做一些妥协,以此换来教会可以聚会,可以有一些传福音的活动,是不是有时候我们觉得也未尝不可呢? 看起来是非基要真理的问题,但是跟服从巴兰的教训有类似的地方,那就是在某些方面做一些妥协,能够换取一些所谓的自由,你会发现,这比刚才的因为贿赂、利益而歪曲真理有稍微的不同,而且更加隐蔽了,其实性质上是一样的。很多时候,撒旦的诡计,并不需要你那么直截了当地说“不要信耶稣了,耶稣不再是教会的元首了”,不是的,在这挂一面国旗,你依然可以唱“基督,荣耀的君王”,你照样可以唱,只是要求你将国旗与十字架挂在一起再唱。教会换来了一些利益,这个利益不一定是指钱财的利益,这个利益有可能是我们在信仰上的一些需要,但却是通过扭曲和妥协而换来的,在我看来,这在性质上和服从巴兰的教训是一样的。

第二个他们被责备的地方就是,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我们并不知道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主要是指什么,但是我们从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信里面主耶稣所用的词汇,可以来做一些推测,主耶稣在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中说“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在圣经中,主耶稣一旦用到“恨恶”这个词,就表示那是非常严重的事。如果我们有时候迫于压力,或者迫于利益,撒了个谎,做了一件犯罪的事情,从某个角度来说,上帝还不至于说“这是我所恨恶的”,还没到那个程度。也就是说,巴兰的教训,其实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那么做不合适,只是为了某些利益妥协了。而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就到了恨恶的程度了,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异端的教导。他们可能没有直接想得利,但他们是纯粹地对于上帝话语的扭曲和谬解,试图让神的百姓离经叛道。

对当时别迦摩教会的责备就这两个方面,迫于压力、出于利益,他们竟然妥协,第二,他们竟然允许错谬的教导就在教会当中。所以,主耶稣对他们的责备后面,给他们的解决方案是“你当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临到你那里,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圣经里面在论到悔改的时候,从来就不是指认个错这么简单。“悔改”至少有三个层次,认错只是第一个层次,而且还不能单单在人面前认错,悔改的第一个要素是在上帝面前认错,你首先要承认得罪神了。悔改的第二个层面就是,你不能把认错当作功德。我们今天其实有时候把认罪当成功德,这会产生两个问题,第一,你会自我赦免,第二,你会觉得上帝欠你的,你会轻视上帝的救恩。我们有时候真的是把道歉、悔改当成是一种功德,似乎我一认罪,立刻就拥有了被赦免的资格了。凡是认为自己配得上帝怜悯的,那都不是真悔改。第三个层面就是,必须从罪中出来。所以,“悔改”在圣经里面是“归正、转向”的意思,必须从那个错谬当中出来。当这里提到“悔改”的时候,不是说让他们认个错,这里的悔改至少有两层涵义,第一,他们不能够容忍错谬在他们当中,而他们的问题就是他们容忍了这个错误教导就在他们当中,他们的容忍就是他们的问题。第二,他们不单不能容忍,应该制止、与之争战,而且他们还要宣讲纯正的道理。

也因此,给他们得胜的应许就很有意思。给别迦摩教会得胜的应许,是这七个教会当中不易理解的。给他们得胜的应许是,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吗哪”在旧约里是指神从天上降下来供应以色列人身体需要的粮食,到了新约的时候,“吗哪”就被比喻成供应我们属灵需要的天上的粮食。所以,主耶稣说“我就是从天而降的生命的粮”,主耶稣的话语就是我们生命的粮食,我们就可以把“隐藏的吗哪”中的“吗哪”理解成神的真道。可是这里面为什么说“隐藏”呢?其实正是针对别迦摩教会他们当中的主要问题,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有人也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就是指着那些错误的教导,有人服从了,如果他们站起来,愿意悔改、抵挡、与之争战,去寻求,那么上帝必定把纯正的真道告诉他们,所以这个“隐藏的吗哪”就是相对于那个在教会当中流行的错误的教导而言的。

然后我们来看那一块白石,“白色”在《启示录》里面一般是指圣洁、无罪的、公义的。我个人把这个“白石”解释为这是救恩的确据,这是上帝给的那个凭证,上面刻着你的新名,拿这个就可以赴天国的宴席了。我理解为这是得胜基督徒的身份凭证,这个凭证就表明他们没有服从巴兰和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他们没有在撒旦的座位所在的那个城市里面伏在撒旦的座位之下。但为什么上面写着新名呢? 从上下文看,应该是指领这块石头的那个圣徒的新名。中国人和希伯来人的名字都具有一定的涵义,父母在起名的时候,往往赋予了很多美好的愿望。希伯来名字更加是这样,这个人一旦起了名,其实是寄予了父母的期望,那如果是上帝把你的名改了,那就说明上帝在你身上有他的期望,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上帝给你一生的使命,你一生在地上奔走,就是为了你的名字所预示出来的那个使命而奔走的。所以,彼得见主耶稣的时候,主耶稣说“以后你不要再叫西门了,你叫矶法”,“矶法”和“彼得”都是石头的意思,因为神要把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之上,教会要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之上。所以彼得一生的使命就是做这件事,一听他的名字,就知道上帝在他身上的心意。因此,这里的“新名”就是指一个人在上帝面前寻求神的时候,从上帝那里所领受的恩典,领受的上帝对他诸般的启示,给他的托付和带领。

相对于上帝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恩典而言,我们今生在地上所表达出来的,我们生命里面能够让别人看见的,真的太少了,所以这里所谓的“隐藏的吗哪”、“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都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的,神跟我们之间,其实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交通、带领和指引。就像保罗一样,保罗说“我说的方言比谁都多”,但是保罗从来不在教会里说这一点,保罗在论到自己那个三层天的经历的时候,保罗说“我从来不想说我的经历,但是你们逼得我没办法了”,所以他说“我认识一个人”,保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愿意提。同样的,我们如果在上帝面前没有任何的追寻和经历,你很难在众人面前有为神作见证的机会。我们在上帝面前有很多属灵的沉淀,对他的寻求,你的生命跟神有非常深厚的积累的时候,你在世上才能够成为上帝忠心的见证人。当然,那些积累很多时候是别人所不知晓的,但是,神知道,你也知道。

我们一起来祷告:

是的,主啊,我们再次到你的施恩宝座前,来把我们自己奉献给你。主,你知道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我们生命的软弱,你也知道我们里面有各样的私欲,但是主,你却在这里鼓励我们说让我们切切地来寻求你,因为你说“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主啊,你的应许当中所带给我们的盼望、带给我们信心的鼓励,盼望能够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命从新得力、我们生命复兴的起点,使我们愿意到你面前来寻求你,来经历你,因此从你那里有看见、有得着,能够在地上成为主你自己忠心的见证人。听我们这样的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本文是晓峰牧师2018年7月3日在教会圣餐聚会的分享,根据录音整理)

这个世代的“平安”

文/一琨

 

弟兄姊妹,平安!

我们来看两处经文:

他们轻轻忽忽的医治我百姓的损伤,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耶6:14:)

他们轻轻忽忽的医治我百姓的损伤,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耶第8:11:)

我们一起祷告:

天父,感谢你招聚我们来到你的面前。主啊,你要藉着你的福音在我们心中做那美好的工作,好让我们来跟随你。主啊,求你的道自由地运行在我们当中,求你的圣灵开启你的道,让我们看到那亮光,我们心中就有从你而来的力量和喜乐。主啊,你知道我们每个人心里的力量如何,你是按时分粮的主,你照着你圣善的美意,就把力量、智慧大大地加给我们,因为你愿意来恩待我们,我们来向你献上感恩,求你亲自祝福你的话语。祷告奉靠恩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我们刚才读的两处经文是一模一样的,先知耶利米在不同的讲论当中都讲到了这样一个信息,就是从先知到祭司轻轻忽忽地医治百姓的损伤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在《耶利米书》里面,两次出现这样的信息。耶利米在描述一个怎样的场景?耶利米的这个信息是对当时犹大国百姓生命状况的一种诊断。虽然先知和祭司一再说“平安了,平安了”,但实际上没有平安。为什么先知和祭司会说“平安了,平安了”,而上帝藉着耶利米却说“没有平安”?在第六章第14节当中,表达的这个“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是发生在约西亚王的时候。约西亚王是犹大国的最后一个好王,在约西亚之后,后面几个王是他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没有一个像样的,一直到犹大亡国。约西亚是最后一个好王,他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那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先知耶利米却有这样一个评价呢?

我们简单看一下《耶利米书》当时的背景。《耶利米书》在一开始的时候,上帝藉着耶利米发出先知的声音的时候,是在约西亚王十三年的时候,后来在约雅敬一直到西底家的时候,上帝也一直有信息给耶利米。我们一般都说耶利米是一位流泪的先知,因为他经历了犹大国最后亡国被掳这样悲惨的事情,他一再跟犹大的百姓来讲上帝审判的信息,但是百姓们却置之不理。如果我们只看到在约雅敬到西底家这个年代的时候,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前面还有一个好王约西亚。约西亚王八岁继位,在位三十一年,三十九岁的时候战死沙场。在《列王记下》和《历代志下》里面都讲到约西亚王确实是一个好王,他在位第十二年的时候,就是二十岁的时候,他开始清除从犹大到以色列地的那些偶像。在位第十八年的时候,他开始修圣殿,修圣殿的时候发现了律法书。约西亚确实是难得的一个好王,确实也做了一些重要的举动。首先他清除了犹大国的偶像,他还进行了北伐,打到了伯特利,清除了伯特利的偶像。然后他修缮了圣殿,发现了律法书,而且整个犹大一起过了逾越节,圣经里面对这个逾越节评价很高,从士师开始到那个时候,从来没有这样的逾越节。盛大的复兴的景象,这是我们对约西亚那个时候的印象。约西亚王是要让犹大国中兴,最后没完成,他在三十九岁的时候战死了,犹大国的民众非常痛心,为他作了哀歌。

对这样的事件,中国历史一般会说“天命不可违”。一位伟大的人物战死了,接下来犹大国的命运就急转直下,他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没有一个像样的,发生了两次被掳,最后亡国。如果用中国历史的惯常角度,这段历史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人物最后没有完成国家的中兴,是一个悲剧的英雄为“天命不可违”做了一个注脚。

但其实上帝对约西亚的改革是有一个评价的,就是约西亚是可以蒙上帝喜悦的,最后回到列祖那里,上帝认可他是蒙神祝福的大卫的后裔,是一个好王。但是,犹大的百姓是不蒙上帝喜悦的,他们还是逃脱不了上帝的怒气。在《列王记》里面,我们能看到清楚的表述。中国人觉得神秘的或者是很难描述的“天命”,最后是以上帝对约西亚的这样一个回应展现出来的,这不是天命,是上帝的命令。当然我们知道,上帝对犹大国这样的审判,原因是前面出现了一位以色列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坏王玛拿西,自从玛拿西上台以后,上帝对犹大国的审判就已经定下来了,他们不可能逃脱这个命运了,就是上帝的审判是不可能挽回了。在我们看来,约西亚做再大的努力,也是回天乏术。玛拿西得罪了神,上帝的怒气不可遏止,所以无论约西亚做怎样的改革,都不可能挽回,只有约西亚自己是蒙神喜悦的,但是整个犹大国的百姓是逃不过的。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会觉得不太公平,不是有百姓一起清除偶像、重修圣殿,一起读律法书,一起过逾越节吗?好像在信仰上要去复兴,要改变,人已经做了当做的一切了,就因为玛拿西所以就要审判百姓吗?这不是很公平。

如果我们回到《耶利米书》就会看到,《耶利米书》对约西亚那个时候整个犹大国百姓的属灵状况有非常清晰的描述,那么大的一个宗教复兴轰轰烈烈地进行,但是犹大国百姓的灵性并没有实质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讲,上帝对他们的审判是他们罪有应得的。一方面,在玛拿西那个时候,神的心意就已经定了,但另一方面,玛拿西之后的约西亚这个时候,那些跟着约西亚一起去修理圣殿、一起读律法书、一起过逾越节的犹大国百姓,从整体上来讲,灵性上没有实质的变化。在《耶利米书》第三章第10节,告诉我们在约西亚王在位的时候,耶和华神就藉着耶利米对犹大国百姓的属灵状况有一个清晰的描述,就是他们比以色列国的百姓还糟糕。圣经讲到以色列拜偶像非常严重,就像淫妇一样在各处行淫,而犹大国更糟糕,这里说“虽有这一切的事”,以色列已经是拜偶像那么严重了,上帝的审判也已经显明了,而“虽有这一切的事,她奸诈的妹妹犹大还不一心归向我,不过是假意归我。这是耶和华说的”。这就是在约西亚年间,我们看到那么轰轰烈烈的宗教复兴、宗教改革,实质却是“还不一心归向我,不过是假意归我”。上帝看得清清楚楚,犹大百姓非但没有归向神,反而是假意归向神。他们比以色列更糟糕,以色列公然地就是拜偶像,而犹大更严重,假意归向神。

所以,如果我们这么看的话,上帝对玛拿西之后约西亚年间犹大国百姓的审判,他们不冤枉。最重要的是,犹大国的百姓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想,真正让耶利米流泪痛心的其实是犹大百姓这样的一个状况。北国以色列反正就是这样了,公然地在信仰上堕落、背叛,已经被上帝审判了。耶利米拿这样的例子,包括把上帝的心意,把上帝对犹大百姓灵性的看法都告诉了他们,但是他们竟然不听。大祸临头了,他们却对先知的警告置之不理,反倒走向了相反的路,这是让耶利米真正痛心的。

约西亚都已经把可见的偶像全都清除了,然后重修了圣殿,发现了律法书,百姓们去诵读西奈之约,弄清楚了今天以色列这样的处境、犹大面临的危机就是因为没有遵守上帝的律法,所以上帝的怒气就在他们身上,这些神学问题也搞清楚了。拜偶像的问题搞清楚了,教会的敬拜也恢复了,这一切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地办完了,而结果却是这样。

我们可以从经文里面来看其中的一些端倪。经文里面两次出现了对假先知和假祭司的审判,就是“他们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第一处是在第六章第14节,前面的信息是从《耶利米书》一开始的时候,耶利米就告诉犹大百姓说“北方有一个强大的侵略者要来攻打你们”,那背后是上帝的怒气和审判,从第一章开始一直到这里,而且告诉他们说“你们谁也别想逃脱”,从大的到小的,从男的到女的,全部都要面对表面上是战争,背后是上帝的审判。为什么耶利米在讲这一处信息的时候,先知和祭司却说“平安了,平安了”呢? 这些人不是纯粹的坏,而是他们瞎了。那他们为什么会瞎呢,为什么百姓也会接受他们讲的“平安了,平安了”的信息呢?当时的处境是,犹大国百姓看到亚述灭了以色列,他们认为他们面对的北方那个大敌是亚述,但恰恰在约西亚年间的时候,亚述衰落了,北方强大的亚述衰落了,它被玛代、巴比伦弄得自顾不暇。在那个时候,有一段时间,北方没有出现一个强大的可以威胁犹大的敌人,巴比伦还没有崛起,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强大的亚述消失了。这就是先知和祭司说的“平安了,平安了”,“你看,上帝怜悯我们呀,亚述被灭了,我们安全了”。从先知、祭司到百姓,他们的眼瞎了,不是说他们看不见有形的,而是他们看不见背后那无形的。在当时,对于“平安”的解读就是强大的亚述没了,没有人再来攻击他们了,这时候先知再说“北方要来一个强大的敌人,这是上帝怒气的审判”,没有人去听,他们只看眼前形势的变化。这是一种“平安”的信息,很能够让大家接受。

另外一处关于平安的信息,是在第八章第11节,它处在从第七章开始的一个大的信息单元,是上帝让耶利米站在圣殿门口告诉他们说“上帝的审判要到了”,这又让犹大的百姓在眼睛可以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之间产生一个巨大的张力,他们选择了看得见的。为什么?约西亚重修了圣殿,他们发现了律法书,然后他们知道要讨上帝的喜悦,上帝要与他们同在,那么就没有什么比圣殿更能让他们确信上帝与他们同在的了。所约西亚重修圣殿,而且在圣殿里面竟然发现了律法书,那么这对犹大的百姓来说,那个殿就是圣的,要不然怎么会这么顺利地重修了圣殿,而且还发现了律法书。这是上帝亲自跟他们说话呀,他们觉得只要有圣殿,就证明神与他们同在,他们当然“平安”了。

而上帝却让耶利米站在圣殿的门口,指着每一个进入到圣殿的犹大百姓说“没有平安,上帝的审判没有撤去”,那犹大百姓选择相信谁呢?他们还是选择相信所谓的先知和祭司,因为先知和祭司说“你看,平安了,圣殿都重修了,律法书都被我们重新发现了,当然有平安了”。

上帝藉着先知耶利米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合时宜”的。当时的犹大百姓非常期待听到平安的信息,因为他们看到北国以色列被灭国了,周围强敌环绕,如今好不容易亚述竟然衰落了,圣殿被重修了,律法书被发现了,真的是皆大欢喜,人们不需要做什么,先知和祭司在讲台上不断地传讲“平安了,平安了”的信息。但是我们看到,在约西亚年间的时候,上帝看到犹大百姓的属灵淫乱比以色列更严重,他们看到反面的例子,非但没有悔改,反而假意归向耶和华,所以《耶利米书》里面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其实就是指的这个,看上去外表非常兴盛的宗教生活背后,实质却是比以色列更严重的属灵问题。所以,耶和华藉着耶利米说“耶和华的烈怒没有向我们转消”,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张力,耶和华藉着耶利米说的是“耶和华的烈怒没有向我们转消”,而宗教领袖先知和祭司却是在传讲“平安了,平安了”。

我们今天来看约西亚那个时候,犹大百姓属灵的问题,特别是先知耶利米对当时那个时代属灵上的诊断,不是耶利米自己的诊断,而是上帝对那个时代犹大百姓属灵上的诊断,对我们今天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圣经藉着这一段要向我们说什么呢?刚才我们看到,犹大百姓他们判断是否平安,当然他们也理解“平安”是指他们跟上帝之间的关系,就是上帝是否喜悦他们,而他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

第一,是可见的环境,如果平顺的话,那肯定是平安的。第二,是对自己宗教生活的评价。这是他们判断平安的标准。而上帝却是藉着先知耶利米打破了犹大百姓的幻象。真相是,耶和华的烈怒没有向他们转消。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那是旧约的时候,而主耶稣已经来了,今天是一个福音的时代,不存在这些问题。什么是福音?福音是好消息,好消息是相对于坏消息来说的。圣经让我们看到的是,福音是所有坏消息当中唯一的好信息,福音不是给你的一堆优惠券当中一个比较大的,不是这样的。当我们看到上帝的烈怒没有对这个世代转消的时候,福音才成为好消息,如果上帝对这个世代的烈怒已经消除了,“平安了,平安了”,福音不过是众多平安当中的一个,那就不算是“福音”。
我们今天读先知书的时候,不要认为先知传递的只是那一个遥远的旧约时代的信息,跟今天没有关系了,先知的信息是超越那个时代的,先知看到的是上帝对这个时代的烈怒没有转消,先知同时看到上帝对将来世代的美好的心意。

上帝的烈怒没有转消,不是就在约西亚那个时代,也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上帝对今天这个时代的烈怒没有转消,因为“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没有任何改变,今天这个时代的人心依然是这样的情况,上帝的烈怒也没有向今天这个时代转消。

但是我们说,今天这个时代是福音的时代,主耶稣已经来了的这个时代,那意味着什么呢?就是上帝的国在今天这个时代当中展开了,上帝的烈怒没有向这个时代转消,上帝的慈爱也向我们展开了,这才是真正的平安。所以,我们其实是活在这样一种张力当中。坏消息是耶和华的烈怒没有向我们转消,好消息是耶稣基督是我们唯一的拯救。如果我们不像爱德华兹那样讲“罪人在永生上帝手中是何等的可怕”,福音只不过是这个世界上我们看中的一切好处当中的一个,那又有什么了不得的呢?你又看不见,又换不来什么好处。现在很多时候我们的信仰就是这样的,福音又不能让单身的立刻进入婚姻,又不能让婚姻立刻美满,又不能让孩子立刻能够上个好学校,又不能人们马上到美国拿到绿卡,那福音算什么好消息呢?如果我们不讲上帝对这个时代的审判,那福音就无所依存。在先知的那个时代,就像《希伯来书》一开始的时候,上帝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就在主耶稣的那个时候,晓谕我们,传递的是一样的好消息,只不过先知是在他那样一个时代,而我们今天是在一个主耶稣已经来了的时代,但传讲的都是一个消息,上帝对这个时代的看法是一样的。这是我们要思想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更要思想的,今天这个时代为什么邪恶?今天政府对我们的逼迫,是我们面对的争战当中最轻的,后面我们将面对这个世代真正的争战和逼迫。因为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已经听到很多廉价的福音、很多“平安”的消息?跟耶利米那个时候是一样的,耶利米告诉我们说那样的信息带来的是百姓属灵生命当中的问题是不得安慰和医治的。我们今天跟那个时候是一样的,为什么说今天这个时代更加邪恶?因为今天这个时代正前所未有地高看人的能力,前所未有地认为我们人可以把这个时代变得更好,趋向于越来越好,中国不好,美国会更好,这一代不好,下一代会更好,会越来越好,这是从今天这个时代背后能看到的非常清晰的一个属灵上的诡计。当然,每一个时代都会高估人,但这个时代前所未有地高估人的能力,这样的问题同样出现在教会当中。我们前所未有地期待环境,我们期待外在的环境,但环境是人造的,我们就是期待人的能力、人性的变化,可以不依赖于耶稣基督就能变化。同样,在教会当中也是一样的。我们对人性有一个乐观的估计,好像如果我们做对了什么,我们就可以减少抵挡、减少逼迫、减少被羞辱,这就是对人性的高估,对教会之外人性的高估,其实就是对我们自己人性的高估。今天这个时代对人性的乐观和高估,是很有趣的,一方面好像很悲观,但另一方面很乐观。现在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那样的乐观,以至于我们已经不需要耶稣基督,以至于我们期待在这个时代一切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不需要耶稣基督再来,不需要上帝的荣耀在他再来的时候完全彰显,在耶稣基督再来之前,一切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一切的困惑都可以解答,一切的伤害都可以被医治。另一方面我们越来越落在焦虑、失望和虚空当中。这个时代看上去是两极,其实是一极,乐观和悲观、满怀希望和绝望、充满价值感和虚空在这个时代不断地出现,背后就是对人性的乐观。

耶和华的烈怒并没有向我们转消,我们的指望是到耶稣基督那里,就像《耶利米书》里面最后展开了新约那样的伟大的图卷,我们最后是要回到耶稣基督那里,在耶稣基督那里得着拯救。今天这个时代,人们有很多指望,但是我们唯一的指望是在耶稣基督那里吗?很多时候,在理论上我们认同这一点,但实际上我们用我们的行动表现出我们比那不信的更败坏,更没有一心归向他,不过是假意归向他。这是我们里面一个非常深的属灵的顽疾,因此我们不得医治、不得安慰。我们要重新回到耶稣基督那里,重新看待我们自己,重新认识神。

(本文是2018年9月26日一琨弟兄在教会祷告会的分享,根据录音整理)

性与单身生活

文/约翰•派博

 

假如圣经一直以高度重视的态度来论述某一问题,且这个问题与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潮流有关,那么宣讲神话语的使者应该迟早就这个问题表明上帝的态度。上帝非常关注婚前性行为这个问题(我们下周讨论婚外恋问题)。虽然我们当中的一些人还未将自己救恩的主权交托给上帝并且也不追求上帝,或者说你只是勉强遵行上帝有关性欲的诫命,但是上帝还是同样地关注你。虽然你反抗上帝对你的所有权,但你还是上帝的。他创造了你,他完全有权告诉你对你有益的事情。上帝派遣耶稣基督到这个世上克服我们的叛逆,并借着在十架上所流的宝血与我们和好。我今天一开始的祷告就是:你能克服背叛、不信和悖逆的心理,你能开始相信基督的救赎,开始为上帝的荣耀而活。

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自己

我可以向在座的各位说:“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林前6:19—20)

噢,对于我们叛逆的人性,这是多么尖锐的批判啊!你所拥有的身体不是你能随意使用的。上帝用自己的独生子把你从罪的咒诅中赎回来,所以你现在应该单单追求一个目标:“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正如保罗在《罗马书》6:12—14所说的:“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做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也不要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神。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因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

上帝关注你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上帝创造我们的身体,他赎回我们的身体,他拥有我们的身体,他居住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我们对待自己身体的方式会告诉世人谁是我们的主。假如我现在停止分享,只给出这样一个笼统的教导,那么我们的良知可能会在一些具体方面给我们指导,比如说:我们是否该吸烟、喝酒、吸毒、贪吃,或从不运动、过少休息,或发生婚外情、手淫,或穿奇装异服,或在其他方面乱用或滥用身体。但是我们良知所允许和禁止的并不一定都是上帝所明确许可或禁止的。圣经不只是给予一个概括式的诫命;特别是在性欲方面,圣经明确地提出了“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所以,我也打算具体地阐述细节。

上帝为什么创造性欲?

我想以这样的问题开始今天的分享:上帝为什么创造性欲?在我引用圣经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允许我先定义性欲。首先,我们排除同性恋的欲望。对于同性恋我先讲三点,以后有机会我再具体阐述:

1、如果在座的有同性恋者,我祈祷你愿意留下来寻求帮助, 而不是感到自己不被接纳。

2、同性恋是罪;它违背了上帝的旨意。

3、同其他许多欲望一样,同性恋欲望是不正常的欲望。同性恋患者应当通过祷告、团契和圣经辅导来改变自己。改变是不容易的,但它是可能的。

当我问到:上帝为什么创造了性欲?在我的脑子里浮现出自青春期初期开始并持续的对性刺激和性亲密的正常生理萌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萌动会渐渐转化为发自内心的正常渴望,不再是对身体亲密接触的强烈欲望;但是对于某些人就不一定了。我相信在这个年代里有性欲强的人,也有性欲温和的人。在这里,我并不是要分门别类,比较谁好谁坏。当然,谈到性欲时,我是针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需要在青春期一开始的时候,就处理好上帝创造的性欲。

那么,上帝为什么创造性欲呢?让我给你一个扼要的答案和一个延伸的答案。简要的回答源自圣经《创世记》1:27—28节,“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性欲最终产生性行为,而性行为又是男女生养众多和遍满地面的途径,因此,我推断上帝赋予我们性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确保人类能够遍满全地。对于一些人来说,除非是为了生养后代,否则,寻求性欲满足的行为都是不合宜的。我们下周谈婚姻中的性关系时,再具体阐述细节。使徒保罗对于婚姻中的性关系有独特的见解。

上帝创造性欲的另一个原因我相信可以在《提摩太前书》4:1—5找到,“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这是因为说谎之人的假冒,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他们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或作‘又叫人戒荤’),就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谢着领受的。凡神所造的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为圣洁了。”

在上述经文里保罗乃是为要帮助提摩太明白如何应对假先知的教导。那时在以弗所已经有一些假先知,他们教导说要尽量减少性欲,哪怕是在婚姻中的性满足,同时也要减少身体的食欲,这意味着禁止嫁娶和禁戒食物。

保罗在这里同时提到性欲和食欲,并把两者当成同一类问题来处理,这绝不是巧合。因为不管是性欲激发,或是想吃食物,本质上这都会给身体带来快乐满足感,但它们并不是必需的。假先知会说:“只有将身体的快乐减少到最小你才可以存活。”在4—5节里,保罗很清楚地回应这个错误的禁欲教导:凡神所造的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为圣洁了。

那么,上帝为什么创造性欲和性行为来使我们快乐呢?上帝又为什么创造饥饿和食物来使我们满足呢?《提摩太前书》4:3给出了一个非常直接的回答:“就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谢着领受的。”生活中所有非必需的正常乐趣(有成千上万的这种愿望)是上帝为那些认识和相信真理的人创造的感恩机会。上帝之所以创造性欲和满足它的性行为,不单只是为了让人遍满全地,也是为了给予在这种享受中充满感恩的男女另一个独特和高尚的机会向上帝表示感谢。

让我们不要被这个世界所蒙蔽。这份特殊的礼物是单单为信徒创造的。请看第3节,“就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谢着领受的。”这份特殊的礼物只是为了基督徒而造,因为它是作为感恩的契机而被创造的。所谓的真道是指上帝是万有的赋予者,他是配得我们的感恩和尊崇的。对于那些“不相信真道的人”,也就是那些不信奉这个真理(罗1:18,25)和不相信上帝的人,他们不可能根据上帝的创造来满足他们的性欲。他们所有的性行为都是罪,因为那些行为不是出于信心的(罗14:23),并且他们也没有感恩的心。只有基督徒才能正确享受性的愉悦。非基督徒的性行为都是偷窃和抢劫。别让这个世界欺瞒你,以为我们基督徒在这个世界上只能尝到一点有限的乐趣,而且还要“圣化”它们。性欲是单单为上帝的子民创造的;这个世界背叛了上帝,偷窃了他所预备的礼物并且滥用和贬低了它们,还把它们作为武器来嘲讽和毁灭那些忠心跟随上帝,按照上帝旨意来享用这份礼物的人。但是我们不会被他们所欺骗。这礼物是为我们所预备的,我们要使它圣洁美好,就像保罗所说的一样,用“神的道和人的祈求”使它圣洁。

既然我们相信上帝创造了性欲,并且为了我们的益处把它赐给我们(否则我们不会感谢领受),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合理地推断说上帝知道每个人可以多大限度地享受这份礼物;并且他的话语是我们最大限度地享受性满足所不可或缺的指引。我说这是个合理的推断,前提条件是你真的信靠上帝。世人可能会因为我们认为圣经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享受性生活而笑掉大牙。但是如果我们相信上帝是美善的,且在基督里面他已经赦免了我们一切的过犯,那么我们必须相信他对性欲的指引也将带给我们最大限度的满足,即便对有的人来说要实行完全的禁欲主义。

为什么说性满足是单为婚姻创造的?

那么,上帝对于未婚人士又有哪些教导呢? Pornography (色情)的希腊原文是 porneia。在圣经新约里,porneia被译为fornication(苟合) 、unchastity(淫荡),或immorality(不道德)。通常情况下(虽不是所有情况)它是指未婚人士的性放荡。在《马太福音》15:19中,耶稣说:“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在这里fornication(苟合)同adultery(奸淫)放在一起。奸淫特指犯了婚外情的罪,苟合则是概括性地含盖了未婚者不法的性关系。

不管是新约还是旧约都指责苟合和婚外情是罪。在《加拉太书》5:19保罗把它列为情欲的罪之一。在《哥林多后书》里,保罗已经准备好为那些不肯悔改的人流泪忧愁。在《以弗所书》5:3,保罗说到淫乱的事在基督徒中间提都不可。在《歌罗西书》3:5,淫乱是保罗第一件要治死的事。在《启示灵》9:21,奸淫同凶杀、邪术、偷窃同列为未悔改人所做的事。在《哥林多前书》7:2,保罗说:“但要免淫乱的事,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

接下来在《哥林多前书》7:8—9,保罗说:“我对着没有嫁娶的和寡妇说,若他们常像我就好。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与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为妙。”

我为什么引用这些经文呢?根据圣经,所有婚前的性行为都是错误的。当今的社会有很多以人为中心的道德家,他们承认说不加选择的性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他们又狡辩说:“当两个人已经订婚或有深厚的感情,事情就另当别论;性关系只是爱的一种合情合理的表达。”但是圣经原则不能被扭曲去掩盖这个谬论。保罗考虑到了两个人可能彼此欲火攻心,而婚姻是释放这个欲望的唯一途径:“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上帝不但创造了性欲,而且他也创造了完满的性满足——婚姻。任何尝试改变上帝创造的企图不但在上帝看来不道德,而且会毁灭人际关系和个人价值。

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上帝告诫我们只能在婚姻中满足性欲呢?据我所知,上帝在圣经里面没有给我们一个直接的回答;但他也没有义务那样做。有些时候上帝让我们在生命经历中去领会他的诫命。顺服的人借着忍耐和喜乐领会它,而叛逆的人则通过生活中的悲剧发现它。

如何通过限制在婚姻中的性关系来理解上帝的智慧和爱呢?我会问:“是什么让婚姻同其他的异性间的关系区别开来?”圣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婚姻关系因它的持久性而比其他的关系特殊。婚姻是一种终身委身、至死不渝的关系。参考《哥林多前书》7:39,“丈夫活着的时候,妻子是被约束的;丈夫若死了,妻子就可以自由,随意再嫁,只是要嫁这在主里面的人。”

男女之间没有其他的关系同婚姻关系一样要求永远的委身。因此,为了我们能表达这种最亲密的爱,上帝设计了婚姻这种独一无二和稳定持久的关系。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如果我们丢弃了婚姻间的合一,那么婚姻间美好的性亲密也将丢失。上帝可以赦免婚外情的过犯,但是他并不会挪走那个伤疤。事实是不可改变的。当丈夫和妻子能够完全平静、自由地躺在彼此的身边,说:“我所给予你的我从来没有给过别人”时,那种上帝喜悦的深切的合一之美,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对于还有机会改变的人,请你们不要错失良机。

我发现引用耶稣在《马太福音》7:6的类比恰到好处,“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如果不对真理加以区分对待,容易导致对真理的践踏。真理珍贵无比,因此我们不能在敌意和世俗的背景下讨论它们。对待我们的身体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人不加选择地表达他的身体语言。比如说:你并不同你向其点头的所有人握手;你并不同你与其握手的所有人拥抱;你并不同你拥抱的所有人亲吻。我坚信有一种像珍珠一样宝贵的价值存在,这种价值就是在身体、情感和灵性上的亲密;这种亲密只能保存在一个不能被践踏和毁坏的容器里,这就是坚固、永久和圣洁的婚姻。那些保守自己纯洁的人,就能在这种永久的婚姻中体会到独特的、个人的性满足,他们就是上帝为何将性满足限制在婚姻之中的一个最好解释。

对于每一个有正常性欲的单身男女来说,这些问题都不是容易的。即便一个人在20岁出头时就结婚了,他仍然会面对持续一生的性诱惑。对于那些选择单身或仍然单身的人来说,面对性诱惑的时间更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这些人呢?如何帮助他们处理性刺激和性满足。这些人包括所有13岁以上的人和所有的未婚人士。在这个问题上,我盼望你能在身子上荣耀上帝,只做上帝的奴仆,而不被别的东西辖制。在《罗马书》6章里,保罗说:“岂不晓得你们献上自己作奴仆,顺从谁,就作谁的奴仆吗?或作罪的奴仆,以至于死;或作顺命的奴仆,以至成义。”

在《哥林多前书》6:12,骄傲的哥林多自由主义者说,“凡事我都可行”,但是保罗却说,“但不都有益;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保罗这里看起来很小的改变,意在强调,在自由的名义下,你可能会受到辖制,这就是当今社会的状况。在性自由的名义下,我们成为一个被性辖制的国家。如果你想了解一个国家在追求什么,请观察一下这个国家的媒体用什么抓住人的注意力。在所有商品的销售中,我们都使用性的元素,在电影、汽车、家具、服饰、美酒、新闻、香烟和体育器材上,都在用性来推销,这是因为我们是一个被色情图片辖制的国家,我们会一再驻足观看那些图片。但是在你们中间却不应该是这样的,因为你们是属于神的子民,你们已经从罪中被释放。因此要保守你自己不被世界捆绑,荣耀上帝的名。

给单身人士的十句箴言

我有十句箴言要送给面对性诱惑的未婚人士。其中大部分是针对男性的,因为我知道男性会比女性更直接地面对这诱惑。这十句箴言包括“当行和不当行”两个方面;但它们都旨在积极地帮助你保守自己的心,顺服上帝,而不是犯罪。

第一,不可通过手淫寻求性满足。手淫是指刺激自己获得性高潮。手淫并不能长期解决性压力,反而会导致不良的习惯、产生愧疚感,它同上帝创造的性相矛盾。上帝赋予的身体和欲望是为了夫妻间的性联合,手淫同这个创造相矛盾。但是可能最糟糕的是:手淫不可避免地让我们的头脑产生脱离现实的性幻想。我们将变得像法利赛人一样:外表冠冕堂皇,但是内在肮脏无比。

第二,不可通过触摸或被他人触摸来获取性满足,即便你在性行为发生之前就停止。大家都明白亲密的抚摸是性行为的前奏和准备,因此它也只能属于它该属于的地方,即婚姻。如果没有标志出婚姻关系的永恒承诺时,爱抚就成为同他人之间的手淫;为了个人的身体刺激,使别人的身体成为了手淫的器具。上帝以特殊的方式创造了我们,除非有忠心的承诺,我们不可能通过身体的触摸来表达个人和心灵的爱。我们心中那时不言而喻的想法是:你可以抚摸我,因为你已经答应永远不离弃我;你可以拥有我,因为你就是我。我们是这样被造的,所以当我们把最珍贵的礼物给予别人时,我们渴望永恒的关系,而这些都属于婚姻关系。

第三,避免不必要的性刺激。你不需要多想就能明白,这个城市里面有多少X级别的电影院和成人书店可以让一个人整天处在亢奋中。这些肮脏的地方是很大的诱惑。但是真正的考验是越来越多含有性暗示的信息——限制级电影、时尚杂志、报纸、电视、药店里的小册子、摇滚音乐歌词——正在通过正规途径逼近你。性刺激充斥了现今的社会,但是我们可以拒绝寻求它们。很多时候,当我们见到这些刺激时,我们可以避开它们。这可以很好地检测我们是受捆绑的还是自由的——我们是否可以对身体里面奴役我们,使我们继续观看色情图片或是沉浸在淫念中的力量说“不”呢?

第四,当刺激来临、欲望高涨时,请自觉地转向基督。真盼望我能早些明白这个道理。驾车时,如果路边有些广告招牌或大门前的广告让我想入非非,我就对这个欲望宣告:“耶稣,你是我的主我的神,我最大的愿望是认识你、爱你和顺服你,因此这个欲望也是属于你的。我把这个欲望从你的竞争者手中夺过,净化它,转交于你。谢谢你把我从罪的捆绑中释放出来。”如果我们真的盼望蒙上帝悦纳,掌管我们的上帝就会帮助我们,将欲望的对象改变过来,这种改变是非常明显的。

第五,请你祈求上帝给予你持续增长的力量,可以超越其他一切事物,不断追求去认识他、爱他和顺服他。我曾经读到一篇名为《新的爱慕,排他性的力量》(The Expulsive Power of a New Affection)的讲道。讲道里谈到,克服不良欲望的最好方法就是获得一个新的爱慕。借着祷告我们可以呼求上帝神圣的帮助,使我们对神产生新的爱慕。

第六,借着上帝的话语洗净我们的头脑。耶稣祷告说:“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约17:17)没有什么比定期默想上帝话语对更新我们的思想并让我们按圣经的教导评价事物更有效的了。没有用圣灵的宝剑武装自己的人(弗6:17)会因为他或她的肉体而输掉战争。

第七,让自己忙碌起来,当有时间放松娱乐时,选择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可敬的、可称赞的事(腓4:8)。无所事事会带来很多麻烦。当我们忙于有意义的事务时,性诱惑很难在我们身上占得一席之地。如果你需要呼吸一些新鲜空气,请到公园里去走走,而不是去一些诱惑你的地方。

第八,不要太长时间独处,经常同其他的基督徒在一起。不可停止聚会,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同可信任的朋友分享你的挣扎,彼此代祷,彼此相顾。

第九,常常为他人的永生考虑,特别是为异性。如果我们想到别人可能会很快因为不信而在地狱里受永恒的折磨,那么我们就不容易对一个人产生幻想;如果知道一个人会在基督里成为我们永远的姊妹或弟兄,那么我们也就不容易对他(她)有一些赤裸裸的想象。保罗在《哥林多后书》5:16说:“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我们应从神永生的角度看待每一个人。

最后,我们应决心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而其他的一切都要加给我们,包括对我们的性需求的满足。或许你将有一个配偶,或许因上帝的恩典和自由你将清心满足地单身。这取决于上帝。我们的责任是追求他的国度,或者换一个角度说:我们身体的所有激情都要用来荣耀上帝,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保守自己不被喜乐之外的任何东西掌控,单单做上帝的仆人。

(本文来源“渴望神”事工网站www.desiring Go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