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有关约会

文/庞海

我这里讲的约会,可不是谈情说爱男女朋友的约会。我说的这个约会比较广泛,只要是约定时间地点会面,就叫约会。比如说,在商业洽谈当中,我约会一个客户。说好了,是在上午10点在办公室见面。那好,这就是个约定,口头的契约。这个“约”,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对时间非常敏感。你要考虑好了,你不能定或者是没有在意,不确定就不要和我约。一旦答应了,约定好了,到时候你迟到,或者是干脆爽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糟糕的印象。

这么多年以来,从事销售工作,对时间比较敏感,尤其是对约定的时间。因为公司一直以来在这方面要求比较严,什么时间上班,什么时候下班,什么时间开会,什么时间吃饭,等等,只要有时间概念的,我们都会严格遵守。因为你不遵守会被罚款,甚至会被踢出团队。记得有一次开会,某领导迟到了,先是罚站,然后按规定罚款。不讲任何理由,谁也不想也没时间人听谁解释。那个尴尬呀,至今印象深刻。

遵时守约,这样的习惯是长时间养成的。因为从人性来讲,谁都不愿意受约束,越自由越好,慢节奏,随便溜达,到哪里也没有人管才好。现在年轻人,最爱讲的一句话就是:“我愿意,这是我的自由,你懂吗?”然而在我形成的既有观念里面,有关于守约,这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一诺千金,在我眼里,如果你连约定的时间都不能遵守的话,那其他的事情更不能指望你。

有人要说了,谁还能没有点意外吗?还没有点儿其他的事儿吗?我也不是故意要耽搁不守约的。所以,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讲,不听任何理由,不听任何解释,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只要你有约在先,就要提前考虑,要尽可能把那些“万一”,那些“意外”排除在外。如果真是有天灾,那更不用解释了。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笑话,说一个富豪告诫他的儿子,说做生意一定要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兑现。他儿子说,那我做不到怎么办呢?这富豪告诉他儿子一个秘诀:“你什么都不要答应。这虽然是一个笑话,却看得出,“约”是多么的重要。

人生在世,行走天地之间,约,尤为重要。我们就是靠着各种约定活着的,也是因为背弃种种承诺之约而一再受苦受罪的。说好了,唯独那棵树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吃,你吃的日子必定死。然后还是吃了,是那个谁,还有那个谁,让我吃的,所以我就吃了。我们可以找出诸多的理由借口,甚至是看为非常合理的,有用吗?我们若遵守那典章律例,那就有福了。可惜我们总是研究出许多奇怪的东东来破坏那约。千折百回,幸亏我们仍然知道那约,是可信的,我们应当努力遵守的。虽然我们总是做不到,但是已经有人替我们做到了。

我扯的可能有点远了。我其实只是想说,对于约定约会,对时间的遵守,我是非常看重的。我并不是强迫别人也认同,我就是这么想的,有时候倒好像是一种强迫症似的。就拿孩子上主日学来说,我家是住最远的,但往往我们是比较早到的。为什么呢?首先是约定,老师说,我们一定要在8:30之前到指定地点。然后我们又离这么远,一定要早早的动身,留给路上的意外堵车等等因素缓冲的时间,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到的是最早的。对于约的遵守和看重,折射出你对这件事情,还有这件事情上涉及的相关人或事的重视程度。因为你看重的事,你必然会用心。

我还需要在对于别人爽约或不守时这方面要多多宽容包容,因为严以律己是对的,宽以待人也是对的。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路加福音 16:10 和合本)

 

工作中,为什么契约精神那么重要?

文/ Juno


工作中,你是一个靠谱的人吗?你曾遇到过不靠谱的同事或者上司么?

或许你的上司曾经承诺给你升职、加薪,结果一样都没做到;明明按照他的思路制定好了计划方案,结果第二天被他由有了新的想法,全部推倒重来。

也许你有个不靠谱的同事,催了好几天的资料,过了约定时间还没给你;明明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却总是推脱、想让你顺便一起做了。

这种不靠谱的人在职场中并不少见,和他们相处时你会感到很没安全感,无法完全相信对方的承诺,总是做好了被出尔反尔的准备,特别是一到重要关头,他们就开始掉链子。

即便这个不靠谱的人和私交不错,也依然避免在工作上和对方有来往。

而很多90后之所以为人诟病,并不是因为特立独行、自私,而是因为在工作中缺乏契约精神,说话做事随心所欲,说辞职就辞职,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职位谁来接替;做错事的时候,不想着办法补救,而是两手一摊,一副“我就这样,你能拿我怎么样”的理直气壮;不管工作多么紧急,只要在周末打扰到自己就一律关机…….

工作中,一个人如果缺乏契约精神,不仅给人不靠谱的感觉,往往会失去更多的机会。没有契约精神的你,寸步难行。

一、什么是契约精神?

契约的实质就是交易

契约的实质就是交易。它是商品社会的基础,在交易中,一个人付了钱,就应该得到等价的商品。契约将一个人的权利、责任、义务进行明确划分。

在西方社会,契约精神是普遍的社会观念,在《圣经》中,对于犹太初民与上帝的契约关系,至少有三次“立约”的记载。基督宗教形成之后,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立约”之说,人们自觉遵守契约精神。然而这种严格遵守契约精神的行为,在国人眼中,却是死板、不懂变通。
在中国,人们恰恰缺少这种契约精神, 更多的是耍小聪明,一件事情,怎么方便怎么来,有捷径绝不走正道。在一个人人都很擅长变通的社会中,遵守契约精神的人就和那些经常在十字路口停下来等绿灯的人一样,在一群不守规则不看红灯就过马路的人面前,显得有点“傻”。

然而,在越是发达的城市、在制度越是完善的公司里拥有契约精神显得更为重要。

当我们在说一个人“靠谱”、“守信”、有职业素养时,其实是在说这个人有契约精神。而那些“不靠谱”、“掉链子”往往是缺乏契约精神的体现。

二、“为什么契约精神很重要?

1、契约精神是人与人合作的基础

古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交易靠的是个人的品德、诚信,而在现代社会,人类社会大规模的合作、全球化的交易中,如果仅仅依靠个人的品德,风险太大,这时候,契约便出现了。

我们彼此互不认识,我也不用去考察你的人品,契约的存在,得保障了各方的权益,使人类的合作扩大到全球而不仅仅局限在熟人之间,当一方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时,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或者是经济上的损失,或者是法律上的判刑。

在商业社会,在职场中,有一个已经成形的游戏规则,我们大多数人都还做不到修改、制定游戏规则,而是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打怪通关。除了那些以文字确定下来的规章制度以外,职场中,往往存在很多“潜规则”(未以文字形式确定的规则),通常来说,一个人越是了解游戏规则,通关所需时间越短。

而契约精神,就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除了你和公司签订的文字上的契约以外,实际上,每个人每天都在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同事签订契约,只是有些只是小事,停留在口头上的承诺。

但有的人往往不把口头承诺当做一回事,说过了便忘记了,而在对方心目中,这份契约并不因为事小、没有约束力而不存在,你在失信于别人的同时,便是单方面撕毁了契约。

2、拥有契约精神的人其实是在积累信用资产

当你向一个人承诺一件事时,实际上是在发行自己的信用货币,俗称“刷脸”。

在工作中,我们喜欢些很靠谱的同事,和他们一起共事觉得很有安全感,因为觉得事情交给对方办,可以完全放心。而这种靠谱便是高信用值的体现。

那些靠谱的人在承诺别人时,往往态度谨慎,他们不轻易发行信用货币,当同事拜托一些事情,如果不确定做不做得到,便不会轻易打包票,而一旦应承的事情,即便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也要做到。

职场中会遇到一些人,当你和合作伙伴确定合作后,同事一句“感觉他们要价太高了诶,要不然就算了吧”,或者“之前谈好的价钱,能不能再让他们降低一点?”

反之不靠谱的人大多是轻易承诺了别人又做不到的人,在自己一次毁约中丧失信用资产,被列为同事、合作伙伴的黑名单。而靠谱的人,每一次说到做到,都是在积累个人的信用财富。而个人的信用财富,除了会赢得同事、合作者的信任以外,还能带来潜在的合作机会和人脉。你有过接触的人觉得你是个靠谱的人,在有合适机会的时候,也会介绍你给他的工作伙伴,从而发行二次信用货币。
一个靠谱的人,信用货币发行的范围越广,而积累的信用资产也会越多。

三、如何拥有契约精神?

1、了解潜在契约

大多以文字形式确定的契约大多数人都能遵守,因为一旦毁约,会受到经济上的损失,而那些不守约的行为大多是发生在口头上的契约,或是一些无法让人轻易察觉的不明显的契约形式。
当在进行一个项目时,和你对接的同事希望你能够在某个日期前做完,也就意味着契约的建立。或许这件事并不是你的主要任务,你可能还有其他任务在忙,在对方提出deadline之前,就应该根据自己的进度进行商量,一旦定下deadline就应该尽量守约。

2、衡量承诺实现的可能性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坏习惯,当别人提出请求时,不过脑子就一口答应下来,直到做的时候,才发现实现起来有难度,或者自己太忙顾不过来。

当同事提出请求时,第一反应不是答应或者拒绝,而是考虑这件事情自己实现的可能性,当无法保证百分之百实现时,尽量避免使用绝对性的词语“一定”、“绝对”、“没问题”……适当地给自己留一些退路,以“尽量”、“大概”来表明。

“人和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的,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动物,是订有契约的: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 ”

契约无处不在,契约不是外部对一个人的要求,而是一个人内心秩序的建构。那些信用破产的人,在职场中寸步难行。

(本文来自公众号:孤岛(ID:gu_dao2015),作者微博@Juno_2015。)

 

中国古人的守信水平

文/躬行人文

中国人守信吗?

先一起看看一个故事。

话说春秋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路过徐国,被徐国国君招待。席间,徐国国君看到了季札所佩宝剑,非常喜欢。由于季札需要出使他国,此时不便赠送给徐国国君,内心是想等完成出使任务,回来经过徐国时再赠送宝剑。

可惜,等回来时徐国国君已死。季札便到其墓前,将宝剑挂在坟前树上。

季札的手下说,您都没有答应过要赠送,干嘛要这样呢?

季札说我心已答应了。

这就是著名的季札挂剑的故事。

看完这个故事后,才明白中国人的守信水平原来如此之高。

您可以比较一下:

欧美人是有字为证。

犹太人是有话为证。

中国古人是有心为证。

哪种守信的水平最高?不言自明啊。

而这个故事能传下来,也表明咱们中国古人是很重视守信的。所以才会有“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凡出言,信为先”、“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之类的说法。

中国古人的守信水平真的很高啊,我们只要传承就好。

原文出自:《史记•吴太伯世家》

昔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上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何再予之?”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而背吾心哉!”
我等好好守信,勿让先人蒙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躬行幸福志愿者”)

 

回家的浪子 ——纪念我的父亲

文/孙毅 长老

1、

周六那天晚上听到母亲来电话,说我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虽然已经在预料之中,但脑子还是一时处在完全空白的状态。前两天就已经买好票了,但还是决定明天一早赶第一班高铁回去,可以再早几个小时回到家中。

那天夜里梦见父亲,这是多少年来我第一次梦见父亲。他坐在一辆卡车的后箱里,前面看似站着几个人。当车子路过我的时候,他转头看着我,像是看最后一眼,没有说什么,然后车子就消失在路的远方。当我醒过来后,我才意识到,多少年来我都没有梦到过我的父亲,现在竟然是以这种方式梦见了他。为什么会是这种方式呢?第二天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回想梦中的情景。这让我想起很小时候的一个场景,它在我以往的人生中不时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就是我们姐弟三人坐在马路沿上,等候着那辆载着父亲和他同事的卡车开过来。经常是等到天黑了,远远地看见两束灯光,车到跟前,果然是父亲他们的卡车。他从车上拿下来很多好吃的东西给我们,多数是他在试验场附近的农村买来的农产品,让我们先拿回去给在家中做饭等着的妈妈。然后他们要把车开回到厂里,他才能下班回家。

父亲是在一家军工厂的试验站工作,工作的内容就是把厂里生产出来的成品炮弹拉到附近山里的试验场试射。由于这样的工作性质,他常年出差在外。有时当天可以回来,有时要多天才能够回来。因此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等爸爸回来,似乎已经成为烙在生命中很深的情结。能够想起来的与父母一同出行,比如一起去公园的记忆,大概屈指可数。在那时的文革年代,我们三个孩子主要靠母亲拉扯长大。

将我父亲从家乡带出来工作的是他的叔叔。之前听我的这位叔公说,父亲出生前,我祖父因为吸食鸦片,受不了我的曾祖父,一位从孙殿英部队退役回乡而广置田产的军官,对他的严厉管制,就离家出走了。这一走就渺无音讯。父亲完全是由祖母抚养成人。祖父出走时,家里分给他的田产已经被他倒卖得差不多了,留给孤儿寡母的实在所剩无几。想来这让母子随后的日子并不好过。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到过父亲的母亲与姥姥,两个穿着大襟衣服的很传统的中国妇人,守着这个宝贝独苗的照片,至今印象深刻。我后来读到余华的《活着》时,心里总算是多少有了一些安慰。至少因为我祖父的缘故,可以让父亲参加工作不久就成为培养对象并入了党;并让我小时候在家庭出身一栏中可以非常自豪地填上中农。

在49年之后的社会环境下,想要像我的祖父那样离家出走,浪迹天涯而不再回家,也确实不容易了。不过如果基因里有这个因素在其中的话,就算是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也还是会创造出让人常年奔波在外的机会。而且对于我的父亲来说,可以是很名正言顺地以工作的名义。他在工作方面确实是非常尽心努力,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因此很少回家。在文革的年代,既做到了认真工作,又可以让自己活得随心所欲,不用承担太多的家庭责任,看来二者还是可以合一的。

回想我祖父的故事以及父亲的前半段人生,常让我联想起《路加福音》中耶稣所讲的那个浪子。今天让人唏嘘的是,对照着回来的浪子,那没有回来的浪子多么让人心中惋惜,既让人想要想象他所过的是哪种生活,可又不敢去细想。

2、

到八十年代初期,国家当时执行子女可以顶替的政策。我父亲选择了提前退休,好让一个孩子能够进厂有个正式工作。当时他们把这种正式工作还是视为终生的铁饭碗。这让他的生活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他由一个常年在外跑的人,变成了一个常年在家服侍的人,就像是在还他前半生所欠下的债一样。

这个时期,每次我回家,都会发现是父亲在下厨炒菜。而且我逐渐发现,我很喜欢吃我父亲炒的菜,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吃我父亲炒的菜,还会有些怀念。他做的都是十分家常的饭菜,却带着这个家特有的味道,让我百吃不厌。为了让做出来的饭菜好吃,他会花很多时间在厨房,炒菜的时候,该有的工序绝不会省略。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跟着我的母亲读圣经。我猜测,一方面可能在家里的时间太多,除了做饭看电视,没有其他太多的事情可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讨好我的母亲。不能说他不爱他的妻子。其实当年,正是为了追求他所爱的这个女人,他放弃了自己原可被单位栽培的大好前程,跟随着我的母亲来到现在这个位于大西北的军工厂。如果说他在青年时期活在他母亲的宠爱之中,那么在结婚后,他就活在他妻子的宠爱之中。凡是自己能不拿主意的,都交给自己所依赖的妻子。不过,在读圣经这件事情上,我逐渐发现,他越来越认真起来,甚至花了很多时间用手抄写圣经,与我的母亲一起读经。当然,他还没有做到完全让我的母亲满意,就是跟着她去教会。这是他无法勉强自己的。

他所寻求的这位上帝也没有亏待他。我的母亲先是因为视网膜脱落,后来因为被电动车撞伤换了股骨头,而不得不中止她在教会中繁忙的服侍,在家中修养。我后来才意识到,这是上帝对我父亲的恩待,让他们夫妻两人可以每天在一直唱诗敬拜,一起读经祷告。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父亲走完他人生的终点,竟有十余年之久。确实,他只是偶尔跟着我的母亲去教会,这对他的信仰无疑是一个损失。但满有怜悯的上帝却没有离弃他,竟然专门差了一个属祂的婢女,我的母亲,一对一地服侍了他十余年的时间。我相信,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与自己的妻子每天在一起敬拜唱诗的情景,一定是呈现在他眼前的生命中最为美好的片断与图画,成为他离开这个世界在基督里安睡前的安慰。

3、

我父亲是2015年6月查出左肺有肺癌,当时他已经82岁,我们不希望他再经历手术或其他治疗手段的痛苦,因此就没有采取任何更积极的治疗,也没有明确地告诉他,而是采取了吃中药等比较保守的治疗方式。按照医生当时的说法,他大概只有半年到两年的时间。这是我第一次开始意识到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于是我们三个孩子一起去为父母看了一处墓地。

他实际又活了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而在这两年多时间中,除了他后来抱怨强迫他吃这么苦的中药之外,基本上没有感到肺部有痛感或上不来气等不适,以至于他在多数时间中差不多相信母亲所说的,他不过是肺部有个感染点,因此不时地要去医院检查或打点滴。当然,我想他后来一定意识到他得的是什么病,只是他也选择了没有向我们明说。

在他生命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他再次住院的时候,他开始意识到他的时间不多了,不再像以往那样期待着病症能够完全好。在他身体还可以自由活动,说话还没有任何问题的时候,有一次当着我母亲及教会中来看他的弟兄姊妹,他十分清楚地说,他现在全身轻松,就看主什么时候来接他走了。

我父亲生命的最后三个月是在床上度过的。这时,虽然没有肺部的疼痛和上不来气的不适,但由于长时间的疾病,他的体力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他已经没有足够的气力站立或走动。7月初,当我带着儿子回到家中来看他。他看到他唯一的孙子,那种从心中发出来的欢喜之情跃然脸上。他说,没有想到,我还能见到我的孙子回来看我。那次,或许他也意识到是与我的最后的谈话,他竭力地忍住困乏,尽力跟我说话,时间超过了我所期待的长度。现在回想起来,他最大的挂念,就是他先走了以后,我的母亲怎么办。我说,你放心吧,还有我们姐弟仨呐。

从那以后,他每天昏睡的时间越来越长,需要花不少时间才能将他从睡梦中唤醒过来。过去,每次他的孙女回来看他的时候,叫他爷爷,他是那么心满意足地答应。可是现在,我们任何人叫他,想要将他从睡梦中那个世界唤回,都不如他的妻子在他面前的唱诗那样管用。看来,他在这一段时期常常梦游的那个世界里,他一定非常熟悉这种歌声。或者可以这样说,只有这种赞美诗的歌声,可以将这两个世界连通起来。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已经处在弥留之际,差不多一天都处在昏睡状态的时候,两位教会的姊妹在他的床前为他祷告,他意外地醒来,连连用微弱的声音说,阿们,阿们。

父亲是在那天晚上停止呼吸的,具体的时间不是那么准确。我母亲事后回忆说,有可能她在为他擦洗的时候他就已经离开了。差不多在她擦洗完的时候,那几天在医院守护他的弟兄进来,发现显示屏上显示心跳与血压的图型成了一条直线,赶紧叫护士与医生来,才确认他已经离开了。让我的母亲心得安慰的是,我的父亲离开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孩子,浑身柔软温顺无保留地把自己交在她的手中,丝毫没有被死亡的阴影或恐惧的挣扎所占据的痕迹,就像是安静睡去一样。一直到后来为他穿好衣服时,都是如此。

我父亲最后几天基本上处在昏睡的状态,因此当我问守在他面前的母亲和姐姐,他最后说了什么话没有,她们都提到我父亲清楚地说过的一句话,非常谢谢你们,这样地服侍我,拖累你们了。是的,和她们一样,我们都不太相信这是过去所熟悉的那个父亲所说的话。他以往很少表达情感,更难以向孩子们说声谢谢。然而,我们又都相信这是他从心中表达出来的话语,是他特别想在自己离开之前说出来的话语。我知道,他是带着满足离世的。

我非常羡慕父亲以这种方式离世,安睡在基督里。他在一个进入安息的日子被接回天家。主基督用我们看得见的方式告诉我们,祂实在是爱他,祂既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约13:1)。他离开这里,去了主基督在天家为我们预备的地方。这次,是轮到他在那里等我们了。我现在体会到,他在离开的时候,在梦中再次向我告别,实在是他顾念他的这个儿子,要让我从幼年留下的等候父亲的情节中被释放出来,得着医治。或许我自己都不再意识到这种情结了,但他让我明确地意识到,地上的父亲迟早都会离去。我们所等候的那位父亲,按照我们内心里所期待的程度,只有天上的阿爸父才能够满足。祂实在是信实的,总有一天,在我们的等待中,会差派他的儿子或天使,来接我们回到祂的家中。

2017-08-19

(转载自公众号“橡树文字工作室”)

 

辅导的真谛

文/丰羽

辅导学教授Eric Johnson今晚课上给我们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结婚后不久,他发现自己和妻子产生了很多冲突。于是,接受过良好神学训练的Johnson试图用自己正确的神学观点说服妻子,当然妻子在这样的辩论中完全无法取胜,然而过了不久妻子却陷入深深的抑郁之中。于是,他们决定找人进行婚姻辅导,Johnson联系了一个’most biblical counseling’的辅导者,和妻子开车6小时去接受辅导。可是那次辅导并不成功,因为辅导者说的话只是丈夫在家所说内容的加重版,妻子在辅导中大哭却没有得着帮助。辅导结束后,妻子在6小时的回程中没有和他说一句话。到家后,妻子两个星期不和他同床,而是睡在地板上。后来妻子对他说,之所以那段时间不和他说话又睡在地板上,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权利发言并和他睡在一起。”

年过60的Johnson和我们分享这故事时,怀着谦卑且承认自己当年对妻子犯罪(spiritual abuse)的心态,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这些年轻人,仅仅是神学正确有时无法真正帮助他人带来改变。很感恩,神学院里有这样的教授,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掰开、将自己曾犯过的错误展现在我们面前来进行教导。钦佩!

让我们都变成孩子吧

文/梅小真

 

蹦呀 跳呀
笑声一串串
开满野花的山坡
姑娘们跑向湖边
光着脚丫 拎着双鞋
踩在清透的湖水中
迎着夕阳 泛着波光
姑娘们的倩影
映在美丽的乌拉盖湖

颠来 簸去
我们欢笑着跑了三回
路边的巴士成为奇谈
同行的车队带来喝彩
我踏着岩石 你稳坐车中
告别淙淙的河水
去追溯它的源头
穿越哨所和丛林
直奔婀娜的阿尔山

阿尔山的少年
神秘如天池的水
阿尔山的姑娘
秀美如三潭峡
石塘林的暴雨
好奇地看着
少年和姑娘的约会
又轻柔地为他们
洒下一片片仙境

绰尔河中的白马
骑着美丽的姑娘
一片片油菜花和麦田
向我们挥手而来
弯弯曲曲的河道
来来往往的过客
打水的蒙族妇人
天空中最明亮的星
引导我们前行的路

近了 近了
就如见到梦中的情人
呼伦贝尔大草原
一望无际地展现在眼前
哀伤她的贫瘠 怜爱她的妖娆
骑马的汉子 跳舞的姑娘
相遇在莫日格勒河的黄昏
草原上的篝火啊
燃烧过后又被点起
微笑着地看着每个人
变成一个个小孩子

我们像孩子一样
在天父慈爱的怀中

 

我是一个哈比特人

文/梅小真

 

我墨守成规活了好多年
儿时的愿望一直未实现
总是渴望打破那成见
挣脱束缚的牢笼
放下对故土的牵绊
我背起行囊打起伞
看着下雨和晴天
期待路途精彩无限

我日复一日活了好多年
人世的悲欢离合几回尝
我的人生终究要交账
不如洒脱去闯一闯
迈开前行的步伐
告别昨日的忧伤
就算经历风雨
天空总会有彩虹
(忘记过去努力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