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属天的陪伴

 

文/新雨

一、 陪伴与陪伴的不同

说起陪伴,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孩童时期我们需要父母的陪伴,青少年期我们仍需要父母的陪伴,也需要朋友的陪伴,成年后需要配偶的陪伴,老年后需要子女的陪伴。似乎我们一生都离不开陪伴这个词,离不开陪伴我们的人,在世人眼中最痛苦也最绝望的事就是陪伴我们的人离开、甚至永远的离去。这样世人熟悉的陪伴我称之为“属地的陪伴”,这样的陪伴是暂时的、有一天必定要失去的陪伴、而且参与陪伴的人付出的越多,失去时带来的痛苦也越深;但在基督里的陪伴,却是另一道风景线。在基督里的陪伴,我称之为“属天的陪伴”;在基督里的陪伴,也不只是在空间上我们在一起的相互取暖,而是即使身隔两处,仍能体会到同为一体陪伴的甘甜。
二 陪伴与陪伴的故事

侧记一:户外的陪伴


说起派出所和看守所外的陪伴,和教会一起经历户外争战的弟兄姊妹都不陌生。在那段特殊的日子当中,弟兄姊妹因着信仰的缘故,去平台敬拜,之后便会被以“扰乱公共秩序”之名带去派出所,甚至被带去看守所拘留。随着弟兄姊妹被带走的脚步,我们这些软弱的肢体因着耶稣的爱,因着同为肢体的缘故,也在陪伴的队伍中,和众弟兄姊妹一同经历户外陪伴的“难忘时光”。

在那段陪伴的时光中, 在世人看来,我们纯属浪费时间,无所事事。参与陪伴的弟兄姊妹一个个坐在派出所门口的长椅上、站在大厅的走廊上;有时人家不许只能在外面站着、等着。等着里面传出各种模棱两可的消息,有时甚至根本没有什么消息,从中午等到下午,从下午等到傍晚,从傍晚等到深夜,有时甚至从深夜等到凌晨;在看守所大门外的陪伴守候,也是这样安静地等候,有时一连等上十几个小时,从早上等到晚上天黑了,也不见人出来,看门的警卫也觉得我们这样痴等何等可笑。那些不能前往现场陪伴等候的肢体,在微信群里的问寒问暖,一个个拥抱、夸赞的表情也同样是陪伴队伍中的成员。

在户外陪伴的队伍中,有八十多岁的老姊妹,有在婴儿车中的小baby, 更有陪伴队伍的中坚力量年轻的弟兄姊妹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的师母拿着小凳在海拘门口的“痴等”,一直要等到弟兄姊妹出来才肯离开,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管太阳多么酷热,不管寒风多么刺骨,守候的人群中总能看到她矮小的身影,就是这样一个个微小的身影在那里“痴等”的陪伴,在户外争战的日子中成为一道风景线,也是一支争战的队伍。这队伍是以耶和华为元帅的,这风景线是耶稣的爱连接起来的爱的风景线。

这就是基督里的陪伴,这就是属天的陪伴,他让我们守望儿女经历了肢体的确实相爱,让我们体会到因着耶稣我们成为一家人的爱,也更深经历主耶稣与我们同在的甘甜,从海拘出来弟兄姊妹在一起的爱宴,如同品尝到主耶稣给我们预备的丰盛的筵席。

那段户外的陪伴让我更深体会陪伴的含义,是一种带着盼望的等待,也是一种带着温暖的守候。耶稣说:你们彼此相爱,众人便能认出你们是主的门徒了。相信这样的陪伴在上帝眼中被神纪念,也相信这样的“痴等”在世人面前为主做了美好的见证。

侧记二:代祷中的陪伴

代祷中的陪伴,在祷告中把肢体的难处带到主跟前,被代祷的对象根本不在我们身边,有时甚至不在一个地方,不在一个国家。这样的陪伴,在世人眼中更看为可笑、看为无用之功。然而,在基督里的陪伴,正是这样 “代祷中的陪伴”,这种陪伴是“属天的陪伴”,何等宝贵、何等真实、何等有力量的一种陪伴,这其中的奥秘也只有属灵的人可以参透。

在户外期间,我们的弟兄姊妹被带到海拘所,祷告会上众肢体就一起为他们祷告,为他们里面的生活祷告、为他们的身体祷告、为他们的家人祷告、为他们在里面见证神的荣美祷告。相信去过海拘所的弟兄姊妹都体会过、经历过、品尝过这样的属灵得胜!相信听过海拘见证分享的弟兄姊妹也都能晓得这是神自己大能的作为。确实在世人眼中看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人家在拘留所受苦,你们在教会祷告,还说什么能带给拘留所里面的人祝福?但在基督里的人却真切体会到代祷所带下的能力和恩典!这恩典不是从地上来的,因此属地的人不会明白,因为他是从天而来的,是神自己的大能把身处两地的肢体联系在一起,一起面对争战,一起对付仇敌的攻击和恐吓。这是属灵的事,还是那句话,唯有属灵的人能参透里面的奥秘。

在弟兄姊妹生病住院手术、化疗等重大疾病中,代祷陪伴给病中的肢体所带来的安慰和力量也是世人所不晓得、看为稀奇的。记得去年,我们为芳洲姊妹祷告,在为她和丰羽弟兄所建的“风雨同舟”祷告群里,众肢体和他们一起经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一次次大大小小的身体的艰难,看到她一次次在病痛中被肢体的爱所激励,被肢体的代祷所包围的时候,所带下的平安,是真平安、所带来的安慰是真安慰;因为这样的代祷陪伴是属天的陪伴,是有耶稣我们的救主参与的陪伴,是神要透过我们这卑微的人在病痛中的肢体显出他自己爱的作为!

在为建英姊妹代祷的微信群里,我们也常常看见建英姊妹和她丈夫为着主在他们求医过程中一路的看顾和带领所带来的安慰和帮助而感恩。在这样的代祷陪伴中,看见神借着弟兄姊妹的代求,将恩典真实地倾倒下来,叫我们在病痛中的肢体更深与主相连,更深明白主的应许的真实,神未曾应许天色常蓝,神未曾应许花香常漫,神确曾应许苦难有恩助、危难有赖、无限的体谅、不死的爱。如今我们为着在疾病中的丰艺姊妹代祷,相信神仍然愿意垂听我们属神儿女的代求,仍然要将应许的爱赐给我们的丰艺姊妹,相信神的恩典就是在我们软弱的时候显得完全。


三、 属天陪伴的意义

属天陪伴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爱的表达,属天的陪伴是有耶稣基督参与的陪伴,陪伴之人的付出如同主耶稣手中的五饼二鱼,在世人眼中这五饼二鱼不过喂饱一两个人,但放在主耶稣的手中,他掰开祝谢了,就分给五千男丁吃饱,剩下的还盛满十二个篮子。因此,在基督里的陪伴,是世人不明白也不晓得的,但在属神的儿女中是常常发生的恩典的奇迹。在基督里的陪伴是属天的陪伴,这必定带来永恒的价值,每一次这样的陪伴都有财宝积存在天上,等到我们在主面前领赏的时候便真正晓得这其中的份量!

服侍的人成为一群——记百合花、溪水边团队服侍

文/咏莲


“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甚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甚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又甚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37-40]

这是我所喜欢的一段经文,也是支持我这几年勇敢推动小组各项服侍的主导经文。感谢神使用我这卑微不配的器皿,赐给我负担和刚强壮胆的心推动各项群体服侍。下面我分享一些主要的服侍。

小组的团队服侍开始于户外敬拜第二年即2012年初,那年,百合花小组前组长丹波出国读神学,把小组托负给了我。

 牧者探访

百合花小组开始的第一项服侍就是牧者探访。因为那时所有牧者都被软禁在家,我想除了祷告,我们唯一能为牧者做的就是去看望他们,表达一点我们的关爱。于是,从2012年起定下小组传统,每学期探访牧者一次,到如今,我们已坚持了6年。6年来组员更替,但无论新老成员,大家都享受着这个传统。凡参与的姐妹们不觉得自己付出了什么,反而常常得着牧者们的坚固和牧养,带着满满的喜乐回家。

资金奉献

A.为前组长奉献学费

百合花小组开始的第二项服侍是资助前组长学费。我真佩服丹波有这么大的信心回应神的呼召,放下著名大学的教师工作,自费出国进行神学装备。我能猜到(后来事实也证明)他们一家在美国会有多艰难。有感于圣经的教导:“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在道理上受教的,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加6:2,6]  从丹波出去的第二年,我在小组发起了学费奉献,之后也成为小组传统,到现在已奉献了三年。感谢神感动有些姐妹大力奉献,金额是两次两万多,一次近两万。虽只是学费的一小部分,但对于一个只有十一二个稳定成员的小组来说,已经很多了。而且特别让我感动的是,随着小组人员搬迁、移民等流动,后来参与奉献的姊妹中认识前组长的不到一半。我们从丹波感恩的反馈中得知,每次款到之时正是解她燃眉之急时:或交费快截止时;或正在向神要凭据是否继续深造博士学位时……显然,参与学费奉献是圣灵要藉着小组完成的工作,我们只是与圣灵同工。

B. 特别奉献

资助前组长相对比较容易,但对一位姐妹们不认识的姊妹大力奉献却是相当难得。当我发起这次奉献后看到参与人数之多,数额之大真的令我感动。起因是我得知XX姊妹当下身心处境都非常艰难,想到XX姐妹多年来对神的摆上,我感到有负担伸出援手。于是我在溪水边、百合花两个小组发起了自由奉献,我的倡导文是这么写的:
“XX姊妹目前……(出于对本人的尊重在此略过)。XX是你我的姐妹,主教导我们对贫乏的肢体不可塞住怜恤的心。因此,请姐妹们祷告后凭感动参与奉献。
【雅 2:15】 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
【雅 2:16】 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
【雅 2:17】 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感谢神!我看到这件事同样是圣灵在姐妹们心中做感动的工作,两个小组有18个姐妹(家庭)参与了奉献,从2百-5千元不等,共计1万8千8百元整。其中有的姐妹是全职妈妈,多一点的开支需要向不信的丈夫申请说明,姐妹不惜凭爱心多般劝勉争取。神必纪念每一个奉献的家庭。“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


圣餐服侍

百合花小组第三项较长期的服侍是圣餐饭食服侍。三年前我观察并考虑到多数妈妈晚上出来领圣餐不便(有的住得很远),决定跟香柏团契一起于月初周三上午领圣餐。这就涉及到中午用餐的问题,因为香柏团契是做中饭的。开始两次我们聚完会就离开了,尽管阿姨们热情地一再挽留。后来我征求姐妹们的意见,是聚完就走还是留下吃饭?若留下我们得承担起做饭的责任。我猜姐妹们可能会选择不吃,毕竟又省事又方便安排时间。感谢主!我又一次看到神的美意!多数姐妹赞成留下,愿意承担做饭。于是,我们两两搭挡开始了轮流的饭食服侍。姐妹们尽显厨艺,有些丈夫虽未信,也帮忙妻子搬运食品,而一位不会做饭的姊妹专门请来了会做饭的丈夫(不信)主厨。主必纪念每一个服侍的家庭。

送餐服侍

前一阵,因着我们亲爱的小白牧师做心脏大手术,我们两个小组难得有机会参与到对牧者的送餐服侍中。感谢阿迟建立了送餐群,她们小组承担了最多的服侍。后来我把我们两个小组中有心愿有时间的9位姐妹拉进去参与排班。有6位姊妹才排上5月第一周的班,就差点没机会服侍了。因为白牧不想太劳动大家,只让送到4月底(还没满月呢)。他特意给阿迟打电话,并让冰霞师母“态度坚决”地表达他的意思。我一想这6个姊妹一次没送,肯定会很遗憾,姊妹们纷纷表示能服侍牧者是我们的福份,排到五一的姊妹(准备全家一起去探访),向师母表达了大家的心声:“亲爱的师母,请您转告白牧,我们能轮上,藉着送餐看看牧师一家,机会是多么宝贵,心里是多么感恩和高兴!特别是我们这些户外以后才来的小羊,接受教会和牧者牧养多年,有机会向牧师表达爱、和牧师分享爱是多么大的盼望啊!”于是,我“态度坚决”地给师母打了电话,请求按计划给姐妹们一次机会,坦然接受神护理的恩典,照顾好圣灵的殿。感谢主成全了。

我确信这也是神亲自推动的服侍,其中点点滴滴可看到神的手在扶持。我们一位姊妹本来身体不太好,仍有感动报名。她住在很远的南城,对北边路况很不熟悉。那天她出门时心里还有点发虚,生怕路不熟不能按时送到。细腻的神明了并体恤她的软弱,她开车一出大门竟然发现前面一辆车后来写着“以马内利”,顿时她的心得着了抚慰,一路顺利地按时到达。神何等奇妙,他的恩典处处够用。我们还有两位姊妹,丈夫未信,却愿意开车送妻子,还有一位亲自参与主厨。主必纪念每一个服侍的家庭和姊妹。

小组参与的短期和临时性陪伴、探访和奉献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滋润人的必得滋润”,我信服神的应许,也看到了他应许的成就。感谢神这几年在两个小组中所做的活泼的工作,在姊妹们参与各样服侍的过程中,我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造就。  当我们去扩展服侍疆界的时候,我们生命的疆界就被神扩展;当大家比较齐心地去做属灵的事情时,那些属肉体的是是非非就自然远离;小组就拥有生命力,并保持较强的服侍能力。

这几年我个人的一点领受是:

一切服侍的真正推动者永远是神自己,然而神乐意藉着带领人(小组长),这个外在的推动者来在小组中推动一些事工,让其中的肢体得着更多的造就。因此,小组牧养的目标要超越“让组员活着”,而是迈向更高的目标:通过抓读经(输入)和服侍(输出),培养门徒型的成熟同工,并以老带新。当我们定对了目标,上帝的能力必要在小组这个群体中彰显。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恩,我特备感谢神赐下这群人在我的身边,她们是一个个预备好的器皿,随时准备承载神的祝福,并成为别人的祝福。而我也只是神使用的器皿,是神手中那根点燃她们爱火的火柴。

部分组员参与服侍的一点体会:

燕姊妹:

这些年我经历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关怀的生命历程,并在参与服侍的过程中生命不断得到更新。刚信主时 “舍己”的概念很抽象,服侍中它渐渐成为真实。感谢主!在关怀和陪伴的操练中,我学习用心灵的眼睛看到肢体的需要,并愿意更多付代价,这不仅指金钱的奉献,还包括时间和精力,我学会了“不是方便时才会做”,而是把我自己的事先放下,去满足肢体的需要。更感恩的是,我学会了去做这些事时不是为得人的称赞,而是为得神的喜悦,是为荣耀神而行。

珏姊妹:

感谢主!在参与服侍的过程中我的生命才真正成长。
1)、学会走出小我而敏感于他人的需要;
2 )、有勇气主动去承担一些较难的服侍、并能够长期的付出;
3 )、服侍癌症病人时有过软弱,但慢慢懂得了一切的经历(顺境或遭遇)神都使用,也更能体恤他人,并且更加感恩自己所拥有的平安生活;
4)、服侍让我们一家更加同心。

莉姊妹:

咏莲在小组推动的服侍,我都尽可能参与。陪伴,探访,奉献,对身体软弱肢体的关怀。信主多年来我最大的得着是——信仰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去操练。而她的推动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亲自带着我们操练,身体力行,做了很好的榜样。通过她推动的服侍,圣经中所学的真理就有了实践的土壤,我们就会在服侍中亲自经历到神对我们的改变,跟神的关系就会很真实。感谢神兴起这样有感染力的使女来做他的工,这些年我在她身上的确看到神明显的作为。一切荣耀归于主。

感恩的颂赞
   
 神啊!我感谢你!
为着你亲自兴起的这一群同心服侍的团体感谢你!
为着过去我们一起服侍的年日感谢你!
为着将来我们还要一起服侍感谢你!(我的内心充满欢喜)。
祈求你将属天的怜悯、爱及祝福倾倒下来,
藉着一个个你预备好的器皿流淌到需要的人身上。
神啊!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不但如此,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体,我们看为不体面的,越发给它加上体面;不俊美的,越发得著俊美。我们俊美的肢体,自然用不著装饰;但神配搭这身子,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林前12:22-27]

上帝为什么不医治我?

文/琼妮•厄尔克森


一、

我是如此地快乐,因为我从没有设想过有人会爱上我这样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女人。我猜想,这就是当它真的发生时,我如此欣喜和激动的原因。

就在那年的圣诞节之前,我和唐纳德发生了第一次争执。我们已经在一起相处了很长时间。于是,我开始对他产生一种占有欲,有时甚至当他不得不去工作时,也使我感到很不开心,我要他每时每刻都陪伴着我,我要他的生活以我为中心。

当来自教堂或者青年组织的一些漂亮姑娘来访时,他总是谈笑风生地与她们交谈,这使我很妒嫉。我妒嫉自己不能站起来去和她们竞争,去吸引他的注意力。

对于我来说,事情似乎变得越来越麻烦,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圣经》和祷告。在为了一些诸如“为什么昨天晚上没来看我”之类的事情争吵以后,我们都很难再静下心来讨论信仰方面的问题。结果,我每天的祈祷几乎是形同虚设。

我对他的感情变得很自私,唐纳德对此作出了强烈的反应他提醒我,说我的行为很愚蠢——就像一个占有欲极强的高中女孩子。我告诉他,很抱歉,我不该对他的时间和爱要求得这多。但不知什么原因,我还是无法清除那些不合乎情理的恐惧。

唐纳德决定我们暂时分开一段时间。所以,他计划在1972年1月去欧洲旅行。我坚持把他的计划看成是一种非难,好像他是因为某种原因要离开我。

“我只是觉得我们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琼妮,这次旅行我已经期待了好久。那些家伙和我以后可能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迪克、戴夫•菲力伯特和唐纳德一起去了欧洲。在我的心里,充满了各种不合情理的恐惧。我第一次开始为我们之间的关系而感到担心,要是他离开我怎么办?要是他应付不了我们的婚姻该怎么办?他们的欧洲之行大约持续了三个星期。在这段时间里,我不断地收至到他从瑞士、德国、法国和其他一些地方寄来的信件和明信片,内容都是一样的—他想念我、爱我,并希望我能跟他在一起。

从欧洲回来,他一下就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太想念你了,我简直巴不得早些回来。”他大声喊着。他果然回来了——而且比以前更爱我,更体贴我。

唐纳德和我开始谈起关于我能治愈的可能性。到了现在,我已经接受了自己的状态。但是,我想成为一个完整女人的愿望驱使我开始在《圣经》中寻找承诺。我思考着,为了教导我,上帝让我经历了这么多痛苦和磨难,我已经通过这次事故学到很多东西,他应该让我痊愈的。

当然,从生理学意义上讲,我是无法治愈的—一一我的损伤是水久性的。然而,对于上帝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难道不是他通过基督治好了各种瘫痪和病情严重的病人?他甚至让死人复活了!

即使是今天,仍然有很多医治的奇迹发生。我听到了许多“永久性的”、“不可治愈性的”或者“致命性的”疾病被治好的消息。

“我们绝对相信上帝会让我得到医治!”我告诉黛安娜。

“琼妮,事情有些失去控制了。你们在强迫上帝听从你们对此,你们太不现实了。”她回答道。

“黛安娜,你这么说使我很惊讶。我以为你有更大的信心。你必须有信心,上帝真的要使我得到治愈。”我以责备的口气说。

唐纳德和我祷告,相信他一定能够医治我。我开始通知我的朋友们,上帝很快会把我治好。每次和唐纳德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祈祷这一天快点到来。

“主啊!我们有信心。我们相信你的话语。你让我们身体健康,这样才能更好地服侍你。”唐纳德这样祷告着。

“主啊!我要感谢你。通过我的苦难,你让我学到了忍耐和信心。谢谢你的计划,通过治愈我来大大地荣耀你。”我补充道。

我们继续为此祈祷的同时,还计划去教堂参加祈祷会。几个朋友开车把我送到教堂,请教会的长老来,把手放在我的胸上并为我涂了油。他们读着《圣经》上的应许并为我祝福。

我并没有期望能迅速得到治愈,但是盼望能够得到慢慢的恢复。既然仅做康复就用了我两年的时间,想到上帝会把我逐渐治愈也是符合逻辑的。

可是,经过了多次努力和教堂为我举行的医治祷告,很明显地看到我不会得到治愈了。我虽然可以接受这个现实,但仍然感到很受挫折——唐纳德受到的打击可能比我更大。唐纳德表现得平静,但却有些偏激。他似乎怀疑任何事情,对所有发生的事情都要做重新的估价。让人感到非常沮丧的是,我们长时间满怀信心的祷告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特别对唐纳德更是如此。他开始反省了,跟我在一起的时间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少。对此,我很生气,又开始忌妒起他的时间了。史蒂夫放假回家时,黛安娜和我们几个人又讨论起上帝没有对我们祈祷做出回应的原因。

“为什么你不假设他并没有想让你得到治愈?”黛安娜问我。

“我不知道。”

“知道吗,我最近在读《希伯来书》十一章的时候,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你知道那段经文吗?”史蒂夫插了进来。

“是的,它讲的是人们的信心。”我回答道。

“对,它也讲到了有两类人一有的人因信得到了他们所盼望的,但有的人虽有信但未能得到他们所盼望的。各种美妙的恩典可能会降临到一些人身上;另一些人却去看不见神的应许,或者没有得到眼睛所能看得见的奖赏。”

“你认为我属于后一种人吗?”我问道。

史蒂夫向我身边靠近一点,进一步强调说:“啊,我想是这样。但这只表明现在,而不代表水远。我们现在只是生活在‘临时的住所’里。但是,有一天我们会生活在圣殿里。那才是我们完美的、永恒的身体。”

“可是,你如何解释我们读过的那些关于信心的章节?”我表示反对。

史蒂夫的双手抓住我的膝盖,来强调他的观点一一就好像我可以感觉到似的:“那就是我想要说的!记住那些被医治者所说的话,是上帝的旨意使你得到医治。”

“是的。”

“我也相信是这样。上帝要医治所有的人,只不过有他自己的时间表罢了。我相信这是他的意愿,但是看起来,这并不是他首先想要做的。你将会得到治愈,但可能要等到你得到了复活的身体以后。”

“但是,上帝确实医治了那些人!”我争论着。

“是的,我知道!我并不质疑上帝对此有绝对的权柄。”他回答道。

黛安娜补充道:“但是,如果上帝以超自然的力量治愈一些人的疾病,他一定有他的原因。比如,在海外传教士们工作的许多文化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更多上帝行医治的神迹。在人们还没有机会能读到《圣经》的情况下,他们可能需要看到一些明显的确据,就像《圣经》上说的‘神迹奇事’。这样,才能吸引他们来到耶稣的面前。”

“是的,可能是这样。”我说道。

史蒂夫接着说下去,“在我们的文化中,这种方法并不合适,或者说不必要。那些追寻奇闻趣事的新闻媒体,往往会把事情搞糟,因而扭曲了事实的本质。上帝也因此得不到荣耀,整个事情的意义也就丧失了。”

“我想,事情有可能就是那样。”我评论道。

“有一种对《圣经》很危险的误解,认为上帝的意愿是要每个人都好。很明显,事实是并非每个人都好。”黛安娜点了点头。

“是的。我们试图完美,但我们都还没有做到。我们还在犯罪;我们还会得感冒;我们还会摔断脖子和腿。”我补充着,“我越想这些,越觉得上帝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好。他要借着我们所存在的问题来荣耀他,并且是为了我们的益处。”说到这里,我记起几个我所熟悉的非常敬虔的家庭,他们都饱受着疾病和痛苦折磨。许多爱主的人经常遭受的苦难最多,他们是属于后一类人。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唐纳德和我经常谈起一些事情,但是,我们都避免谈到我们的未来。终于有一天,唐纳德来了。我感到了一种令人尴尬和紧张的沉默。最后,他低声对我说:“琼妮,这个夏天我要去纽约,在’青年生活’夏令营里做顾问。我明天就动身,我只是想过来跟你说再见。”

我想这样很好。我们之间的关系最近有些紧张,我们都需要轻松一下—就像上次他去欧洲旅行那样。可是,我对唐纳德有些迷感不解。

“你说’再见’是什么意思?你不过是要离开几个星期面已。”

“不,琼妮!是这样,我很抱歉,我们本不应该允许以这种发展我们的关系,我不应该吻你。我们不该分享我们曾分享的事情,我们不该谈论并梦想着结婚。这是一个错误!”

“错误!你这是什么意思?是你一直在鼓励我!我本来不想,是你先吻了我,并拥抱了我。我能从恐惧中看到希望,是因为你告诉我你爱我,并要和我一起生活!唐纳德……我跟你分享了这么多我的情感——甚至超过了我的家人,而你却要这样离开,现在你却说这是个错误。”我的声音颤抖着,一时间绝望得语无伦次。

愤怒的眼泪和挫折感,使我真想向他扑去,用双拳使劲地打他。然而,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坐在那里哭泣。

“我不想欺骗你,我发誓!”唐纳德坚定地说,“我真心想过我可以做到,但是我错了,那是不可能的,这是个错误。”

噢,天哪,这是怎么啦?究竟发生了什么?想到唐纳德就站在屋里对我说再见,恐惧笼罩着我的全身。究竟发生了什么?他融入了我的生活,使我觉得自己很有吸引力—像个女人。我不认为还有人会像他那样爱我,我也不认为自己再有可能像爱他那样去爱别人。

我试图止住哭泣。“可能你需要时间去重新考虑一下……”“不,琼妮,我已经非常认真地想过我在做什么,没人可以样去爱别人。改变我,一切都结束了,对不起!“唐纳德,不要离开我!唐纳德,等一下!“再见,琼妮!”他平静地说道,然后关上门离去了。“不!噢,我的上帝啊……你怎么会让它发生?为什么你这样伤害我?”

   二、

上帝,这是为什么呢?我实在不懂为什么。我的反应包括对唐纳德的愤怒,对自己的自怜和对仍然与他保持密切关系的朋友们的嫉妒。有一天,一个高中女孩来我家。她是一位我和唐纳德曾经一起辅导过的年轻信徒。她给我读了一封唐纳德给她的信。唐纳德在信中告诉她,上帝是如何以一种令人振奋的方式在他的生活中发挥着作用。当然,这个女孩并不知道我们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她只不过是来和我一起分享唐纳德带给她的鼓励。我妒嫉的感觉越发强烈,热泪开始顺着我的眼角流淌下来。

当她离去只剩下我一个人时,我开始为自己的态度感到耻辱。我没能以一种正确的态度来面对这个“愤怒”。

通过用“贪欲”代替“爱”,我看到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在哪里出了问题。我对唐纳德有着强烈的占有欲望——他的时间、他的注意力、他的存在——因为我觉得我有权力这样做。我看到了贪欲是一种多么危险的情绪。我渴望不否定自我,结果却失去了自己自私地想控制的一切。

真正的爱应该是无私的、有约束的、方向明确的、可以自我控制的、耐心的和友善的。

我开始为自己的困惑和所受到的伤害而抽泣。然而,这次所受到的伤害是把我引到主的身边,而不是沉湎于自怜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省中。

我下决心不再去听鸟儿的歌唱。它们会使我想起和唐纳德在林中灵修时那些美妙的时刻,而这也是我有意识地从记忆中把他抹去的唯一方法。要把所有的这些回忆都拒之门外确实很难,让我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呢?在过去的整整一年里,我一直不断地设想何时才能梦想成真——和唐纳德结婚。我坚信我们的计划是上帝完美的旨意的一部分。然而,在短暂的一天时间里,我的梦想就在我的眼前彻底破灭了,而且没有留下丝毫可以再生的希望。

我回想起史蒂夫曾经对我说过:“琼妮,上帝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承受一定的压力,对他会很有益处,可能在以后的几年中,你的生活将会变得很有意义,因为你现在正经历着这种压力。”

我强迫自己回到《圣经》中来,那里没有无体止的自怨自艾,没有流不尽的泪水。那里有的只是上帝给我的另外一个考验——让我认识他的目的、真理和大爱。

从他写给我们两人共同朋友的信中,唐纳德见证了上帝是他生命中的主宰。在数月的通信中,他兴奋地谈到自己在精神方面的成长。在漫长的夏天过后,他写信告诉朋友在夏令营里,他遇到了一位非常可爱的女士。

听到唐纳德和别的女人双双坠人爱河的消息,我的心又是一阵刺痛。这时候,我好像听到上帝在和我说话:“琼妮,那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我给史蒂夫写信,向他倾诉心中的郁闷。那个时候,他正在圣经学院读书。他给我回信,表达了他对我的关心,并表示会不断地为我祷告。主就是支撑我度过了那段艰难时光的力量。

还有一个很难让我接受的事实是:唐纳德不是上帝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但是,神啊!如果不是唐纳德,你一定为我准备了另一个更好的人或事情。我相信你会把他(它)带到我的生命中来。”我记起了一位传道人曾经说过:上帝在没有打开另一扇门之前,绝对不会关上你眼前的门——当他从我们这里拿走了什么东西,他一定为我们预备了更好的。

我只是片面地理解了这个应许。回头想想,上帝对一切事情都是最清楚不过的。在那种环境中,我读了《圣经》和其他许多资料。所有这些都似乎在告诉我,唐纳德应该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很容易会说,上帝要我们快乐,不是这样吗?然后,把《圣经》上的话语按照我们的意愿去解释。在那个过程中,我总是使自己相信:我清楚正在发生的一切。上帝已经把唐纳德安排到我的生活中了。

在事故发生以后,我先是依赖迪克,然后是贾依、黛安娜最后是唐纳德。我需要他们的爱和支持来满足我情感上的需要。然而到了现在,我感到自由了。好像通过把自己完全交托给上帝,我已经在情感方面获得了独立。一天,我把轮椅开到了屋外的草坪上。我坐在那里,静静地思考着所发生的一切。我在心中默默地祷告着:主啊!我真希望自己能早一些看清这一切。我多么希望能够早一点记住“你的恩典是足够我用的”。在我静静地坐在那里的时候,《圣经》中的章节一段段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抚慰着我的心灵。

此时,内在的平安和心灵的喜乐充满了我。我环顾四周,仿佛是上帝爱与信实的一个象征,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从高处的树丛中,舞动着美丽的双翼径直飞到我的眼前。我被陶醉了。


“主啊,谢谢你的爱!你在这个时候把这只美丽的蝴蝶送到我的眼前,让我更进一步感受到你的存在。这是多么奇妙啊! ”我在心里暗暗承诺:以后每次再看到蝴蝶,我都要纪念上帝的恩典和慈爱。

在长时间的户外灵修中,我一直思考着这个最不同寻常、最困难的夏天。为了摆脱烦恼,我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我的绘画上。我发现自己对画画又有了新的兴趣,而且看上去水平也比以前有所提高。我的画表现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风格,我并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别人也注意到了这个不同。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渡,但并不像我原先想象得那么困难。现在,我可以用一个新的角度、新的认识去看唐纳德,尽管他同时伤害了我们两个人,但他的做法是正确的,而且干净利落。因为我知道,他所受到的伤害和我一样重。

那时,我们对这样一种关系的严重后果意味着什么都很盲目。在我们热恋时,我们的爱立刻表现在行动上。而在实际中,当我们发现此路不通时,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幻觉会使我们相信“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人们曾多次告诫过我们,但我们却置之不理。

很多年轻人往往都会忽视现实。他们知道有一些事情是错的,或者某种关系行不通,但仍然不顾一切地走下去,就像我们做过的一样。

回顾那段恋情,我为自己和唐纳德的那段关系而感谢上帝。如果唐纳德从来没有进入到我的生活并离开了我,很多东西我水远都不会学到。我为这段经历而感谢上帝。我特别感谢上上帝帮助我面对分离之苦,使我没有更多地沉沦于痛苦和绝望中。

在1972年的下半年里,我的生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种改变在之前五年里我在轮椅上的生活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在唐纳德走出我的生活以后,除了上帝,再也没有一个我可以完全信赖和依靠的人。


(本文摘自《上帝在哪里?》文/琼妮•厄尔克森,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1)

“最后的一天”

文/杨牧谷

一、“最后今天”
我想用最后的时刻
和最后的经验作见证:
不要害怕,更犯不着因为
害怕死亡而一生做它的奴隶。
乃要挺起胸膛做人,也要敢于去爱人和爱神,
这样的生命一定是丰盛的。

我们常说“人生如戏”,这调子虽然有点玩世及颓废,但在好些方面倒与实情相符。

戏有开幕的一天,也必有落幕的一天,前一日就是它的“最后今天”。人生岂不一样?有诞生的一天,就必有最后的一天,正如来到的也必会离去一样。存在主义者抗议生命的理由之一乃是:“它没有咨询过我的意见便来到,又违反我的意愿要离开。”存在的荒谬乃是:连这个抗议都是没有意义的。

真实的人生其实并不荒谬,它可以是蛮有意义的,甚至活在“最后今天”也是如此——我一直是这样相信。但在接近死亡的日子中,我问自己,假如今天就是我的最后一天,我会怎样生活?

据说有一天奥古斯丁正在栽种苹果树,有路人经过问他:“假如明天你就要离世,今天你会做什么?”

“栽种苹果树。”奥古斯丁答。

二人的对话是不是这样已经不重要,甚至奥古斯丁是否真有这个对话也不重要(一说是马丁•路德),反正有一个时期教会人士想要让他人留意他的话,他就会说:“奥古斯丁如此说……”重要的是,假如明天我就要离世,我会像任何一日那样度过吗?用那最后的24小时做着平日的事情?

也许我不会像一个死囚在服刑的前夕,要求享受一顿大餐才肯离去,我从不后悔没尝过什么美食。我也不会赶紧把握最后机会,要得偿某个夙愿才肯离开,因为我似乎没有非要得偿不可的夙愿。但同样地,继续种那棵未种好的苹果树,就如写好那篇未完成的文章,或织好那件毛衣,我想我也不会如此做,因为我不需要这样证明自己是视死如归,或视死亡如儿戏。我从不轻视死亡,但也不想渲染它。若我仅有24小时,有一些事我是不会做的,有些则是希望做得到的,好给死亡一个适当的位置。

我不会做的

对人,我不会告别,正如戏院落幕不需告别一样。一出戏无论有多精彩,都有一定的上映期,要求它无限期地放映下去是不可能的。不错,一出戏无论多精彩,也不需要弄到它成为一切的中心,好像人是为它而生、戏院是为它而建那样,这是荒谬的。同样地没有人是为了另一人而生,正如世界不是为了某一人而被造的一样,一出更卖座的电影要落幕了,并不表示戏院就要关门,这戏还是会继续下去,另一部电影有另一种精彩,观众会面对另一种悲欢离合。人的生命何尝不是如此?不辞而别是我腾出空间的方法,是我尝试表明中心并不在我的途径。戏还是要放映下去的,只不过是换了故事与人物而已。

对己,我不再害怕。害怕落空、害怕失败、害怕痛苦,一生就是好多的害怕。但在最后一天,我会找时间独处,告诉自己是放手的时候了,不再需要因着一连串的害怕而紧抓着自我,保护自我。面对死亡就是可以放手和可以接纳自我的时候,都不再需要挣扎,是时候满足的日子了。

也许其中最叫我释然的,就是不再害怕痛苦。自从严肃地面对信仰之日起,我立了志向要对主至死忠心。这个立志只有一个隐忧:倘若至死忠心就等于殉道,我不害怕为主摆上生命,但我害怕痛苦,害怕严刑。

不知怎的,我一直觉得这个癌症就是一场酷刑。由开始详细检查,到第一阶段35次的体外放射治疗,之后医生用内窥镜检查,在没麻醉的情况下钳取肿瘤做活组织化验。然后宣布要做第二阶段的体内放射治疗,前后经过了半年时间,每一天都是在极度不适或痛苦的情况下度过的。但是都经过了,现在来到最后一天,意思就是说,痛苦再没有新花样来威吓我、折磨我,我却守住了昔日立志要坚守的道,没有向死亡妥协或低头。只不过还有一步,我就要越过死亡而走向主,这个思想叫我振奋又感激。

对主,我不再闪躲逃避。能坦然无惧地向主敞开,既是一种恩典,也是人间最宁静和深邃的幸福,我羡慕了一生,现在就要进入了。因此在最后一天,我必会用时间与主相对,不再逃避。

不错,逃避了一生的,不会立刻就可以释然相对。而我又不愿与主相遇之时有任何尷尬不安,因此渡过死河之前必须有个彻底的交代,不是犯人向法官的交代——像一般人对审判的了解,只是回归的浪子向倚闾的父亲交代——像耶稣所说的。父子之间的恩怨不是法律上能算得清的,它只是一种恩情,这种恩情能承载一生的愚昧与痛苦。我常对自己说:使我可以不断从失败中爬起来的是这份恩情,现今鼓励我坦然走入金色黎明的也是这份恩情,为此我有无限的感激。我相信最后一天必然是很兴奋的,像新娘子等待新郎来迎娶那样兴奋。

但我从来不恋慕死亡,就是在最痛苦的时刻,也从来没有想过死亡可以是一种解脱。很早我就认定了,死亡素来都不能解决生命的问题,它只会制造更多的问题,生命却要不断设法解决它们。或起码说来,就算不能破解死亡的谜团,也要敢于面对它,不受它的蛊惑,也永不受它控制。

我会做的

对世界,我如常地四时多起床,写最后一篇文章。不是告别,不为留名,当然也不为稿费(名与利在此刻会显得何等浅薄)!只是想说最后一次:死亡永远都是引人进入一道新时代的门槛,因此不需要为它感到害怕。我想用最后的时刻和最后的经验作见证:不要害怕,更犯不着因为害怕死亡而一生做它的奴隶。乃要挺起胸膛做人,也要敢于去爱人和爱神,这样的生命一定是丰盛的。

不错,我们的世界实在有太多的不义与痛苦,在治疗期间,我见过许多人被病魔折磨得不似人形,内心燃起一股怒火。我痛恨那恶者欺人太甚,并且不止一次地对它怒斥说:疾病与痛苦原不属于神所造和所爱的众生,我们的确因犯罪而身陷苦境,但我们也是蒙救赎的一群,正股切等待救赎完全成就的一天。那一天是万物终局的日子,我们称之为新创造。看哪!那也是恶者被死亡征服的时候。

世界的终局或新创造,不再是神学最后的一章,此时此刻它变成了唯一的一章,我知道是如此,因为我正站在它的门槛。

也许这最后一篇文章就叫作“死河渡口”吧。

对亲人,我会用“最后今天”的大部分时间与他们在一起,用笑容叮咛,用希望祝福,然后在秀娴的怀中离去。

我知道,死只是对在生者的残酷,但最后一天不是说对不起的时刻。纵有更多的亏欠,我也只想对他们说:“我爱你,素来都如此。”不舍之情是难免的,但最后一天也不适宜用来懊悔,我希望珍惜每一刻,与他们在爱中度过,并且告诉他们,我们还有盼望——个金色的黎明。

对神,那是我真正可以透一口大气,说“愿你的旨意成就”的时刻。可以透一口大气,不是因为现在最有能力成就他的旨意,只因为一生没有比现在更明白,自我其实不是那么有价值,它不过尔尔,不值得因它而拦阻神的旨意。

但至终说来,“愿你的旨意成就”一语离开了主耶稣,就变得不可能和不可解。昔日为什么耶稣能这样祷告?当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伟大无私的宗教领袖,我相信原因必然比这个19世纪已然褪色的理由更深邃。那么是因为作为人子的耶稣了悟父神那伟大的国度已踏进了历史吗?是因为他知道天下万物都无法阻挡他的国度,唯独他所爱的人因着自私而可以叫它暂时受挫?耶稣的顺服不可能是被动的、委屈的,那必然是主动的配合,我一直学习这个主动配合的功课。但客西马尼的奥秘实在不容易参透,也许利用最后一天来默想它是最适合不过的吧。

“最后今天”并不是一种太独特的经验,耶稣曾以贼的来到比喻他再来的不可测,因此每一天都可以是“最后今天”,我们本来就活在“最后今天”的张力之内。为什么不是呢,他根本就是那“最后者”( Eschatos),我们每天以及至终要面对的就是他,因此不需等到最后大审判才要交账。每一天上床脱下的拖鞋,其实都无法保证第二天可以再穿上。为此,每个晚上最好都跟他交代清楚才睡觉,然后翌日重头来过。

正如艾略特说的,“结局不过是另一个起点”,我们若是活在最后者的面光中,“最后今天”是可以变成一个盛大的首映礼,只不过这次上映的,是一套永不再换片的电影了。

二、亲人的煎熬——学习合作

I’m here for you

以前我说过,家里一个人病了,就有两个人受苦。现在要补充一句,家里有一个人旧病复发,两个人都会受双倍的煎熬——特别是癌症复发病人的亲人。

病人与亲人初闻疆耗,难免会惊慌失措,这是可容许也是有需要的。但不要纵容这种感觉,让它发泄出来后就要重新部署,双方都要如此。意思是说,病人不要恃病行凶,家属不需溺爱迁就,双方必须全方位合作才成。要成功地对付癌魔,我们的时间与爱心都不能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

一起制定医疗计划

还记得我们说过病人在医院被摆布的无奈与羞辱吗?不要让病人回到家里也有这种感觉。比如私下搜集食疗与药疗的秘方,然后未经病人同意就秘密炼制,突然端出来,硬要他服下,结果一定引起争吵。我辅谈过这类个案。记住了,病人若抗拒某种疗法,无论这疗法在临床上有多大的成功率,在他身上都会事倍功半的,因此必须一起制定医疗计划和起居模式,好获得他主动的合作。

病人家属若认为在西医传统疗法之外,应该加上中药的调节,会使病人好过一点,那就要仔细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如化疗药物好些是加了草药成分来降低毒性)。在他精神较好的时候向他解释,能说服他就能得到他通力合作。有些食疗真的有效吗?先向他解释有什么功效、成分是什么、味道如何、食用的频率是怎样的食用后应注意什么反应等。这些资料若得到他认同,他就会存着信心与盼望服用,效果便产生了。但你这时拿一碗汤给他,下一刻又拿一碗药来,他一定发脾气。他若有分参与决定,到要服药时还会主动向你要求呢。

充足的营养

再发病人比初发病人更有饮食的困难,除了因治疗而引起吞咽困难外,病人的心理障碍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其中包括厌弃和抗拒(拒食似乎成为他唯一能表示反抗的活动)。饮食的第三个困难与初发时是同样的,就是民间的执信,如相信牛肉燥、鸡鹅肉毒等。中国人很可能是天生的美食家,但美食家绝不等于是营养学家,病人急需的是充分的营养,却不是能满足口腹欲的美食。患大病如癌症的人,听取西方营养学家的意见绝对是有益和必需的。

说到西方营养学,自然没有独步单方,事实上什么叫健康餐单,也是言人人殊的。从专门研究的书到女妇女杂志,都有它们的理论与建议,我却认为癌症病人不需有一份太严格的餐单,只要守着两个原则便成。首先是高蛋白;其次是容易吃,又可以吃得够,叫身体不会一直消瘦下去。

治疗程序完毕,采用适当的食疗法就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成为与治疗同样重要的方法。美国癌症研究所为癌症病人整理出四项饮食指引,是很多人都认同的,你可考虑去遵守。

(1)减少脂肪:包括饱和与不饱和的,尽量不吃油炸食物、牛油、沙拉酱。

(2)多吃鲜蔬果:里面含有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硒及纤维,它们对抗癌及养生有积极作用。

(3)尽量少吃腌制食品。(不仅是中国的咸鱼、梅菜,西方的火腿、烟肉亦不宜多吃。)

(4)含酒精的饮料只能少量饮用,完全不喝更佳。

有人会遵守更严格的饮食规矩,如戒绝盐和香料,但若引起反感就难以持久。请记住,食疗是被视为与药疗同样有效的方法,要谨守。

定时运动

最好能与老伴一起做,一方面较容易持之以恒,另一方面可谈心,真是身心皆宜。

运动的目的不在乎电视广告中的那种汗流满面,而是定时定量给身体和四肢有舒筋活络的机会。很多病人沉疴不起,非因癌肿肆虐,而是病人的心情积郁消沉,深受压力,又加上四肢不动,身体就一定会衰弱下去。因此我不断鼓励病友离开家门,在晨曦或黄昏时分(那时阳光没杀伤力),牵着老伴的手,步行半小时,回家时一定比出门时身心舒畅。

步行时二人能坦诚相交,互说感受。病人一定要关心老伴,看着老伴照顾病人所付出的心力与精神是否透支了,怎样可以给她或他一个喘气的空间。同样地,病人亦要让老伴知道自己的爱与怕,以便能分担的重担只剩一半的重量。

病者家属千万别因情况恶化而自责,我们不是任何的专家,更不是神,只是一个爱病者的亲人。能真诚地关心及照顾病人,就是我们能做到的至善。其余的,尝试学习、交托、放开怀抱。

本文摘要《再生情缘》,杨牧谷 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

杨牧谷(1945年——2002年)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1987年起全时间从事文字工作。曾担任更新资源(香港)有限公司的执行顾问,透过富创建性及策略性的工作服务社会。1992年冬,他发现患上鼻咽癌,其后女儿患红斑狼疮症,一连串痛苦的治疗令他对信仰及生命做出更深邃的反省。从此,他开始了对癌症病人的关怀服侍,稍后将有关经历写成《再生情缘》、《相系深深〉等作品,这些书成了许多人的激励和安慰。杨牧谷一生著作甚丰,出版书籍数量逾百,亦曾翻译过不少外语著作,题材涉及范围甚广,包括圣经注释、神学研究、社会时事、疾病关怀等。

打着伞的姑娘

文/小梅

  

(一)
第一次见到她
心里砰砰直跳
深色的眼镜下
一双不大的眼睛
似乎直看到我的灵魂
一个长长的马尾辫
在脑后飘来飘去
一口一句姑娘我
让我怀疑她的年纪
并不是年近六旬

第二次见到她
头发已经剪短
随意地散落在肩上
一脸笑容望着大家
轻松地讲述着
家里的老人孩子
和一个牧师的见证
羞涩地提起自己的教龄
我们说你与上次判若两人
她愣了一下解释曾经的挣扎

第一次,我记住她一句话
生命的焦点 要对准神
信心的锚 要扣住神
第二次,又记了一句话
即便今天是我的末日
也不是神的末日


(二)
她的眼睛好小
看上去,她似乎是
从微微露出的缝隙中
努力往外看
可是那一束光出来
穿透人心
她轻轻地祷告
轻轻地呼求圣灵
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
轻轻地告诉我们
她也一直单身

(三)
干旱的京城 终于下雨了
一个姑娘 撑着油纸伞
从西城走到东城
雨越下越大
她就要到了
却不想停下
穿越时空的江南油纸伞
可以带她去远方吗


(四)
另一个姑娘 手中握着刚坏的伞
挤在公交车里
脸几乎要贴着车窗
她看着车窗上拍下雨珠点点
她想起小时候
在下雨天在山里
差一点被山洪冲走
她的生命怎么从山里
来到了京城
又要去向何方

她们想走向远方
她们从远方而来

《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精彩书摘

21章 上帝的圣洁

荣耀归于天上的上帝!我们赞美你,我们称颂你,我们敬拜你,因为你伟大的荣耀。主啊,我所说的我不明白;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能明白的。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我亲眼看见了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主啊,我要用手捂口;我说了一次,再不回答,说了两次,就不再说。

然而当我默想的时候,火就烧起。我要起来讲论你,免得我在沉默中冒犯了你在这一时代的儿女们。看哪,你已经拣选了世上愚拙的,要叫那聪明的羞愧;你拣选了世上软弱的,要叫那强壮的羞愧。主啊,不要丢弃我,让我向这个世代述说你的能力,向将来的世代展示你的大能。在你的教会中兴起先知和先见,让他们彰显你的荣耀,通过你圣灵的大能,恢复你的圣民对你至圣者的认识。阿们。

因着我们与天上的至高旨意之间的巨大决裂,我们遭受到一个道德的震荡,这一震荡留给我们一个永久的创伤,它影响到我们本性的方方面面。我们里面和我们外面的环境都生病了。

当先知以赛亚在异象中看到上帝的圣洁的时候,那是他生活中的一次革命性的经历。他突然意识到他个人的败坏,好像从天上有一下重击,闪电般地正中他颤抖的心灵。他充满痛苦地呼喊:“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赛6:5)当我们的伪装被揭穿,在上帝圣洁雪白的光照中看见自己的污秽,我们所感受到的震动便是如此。这样的经历一定会伴随着激烈的情感。

除非我们像上帝看我们一样看自己,我们是不会为自己的状况烦恼不安的,只要它们没有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不会影响我们安逸舒适的生活方式。我们已经习惯于和不圣洁水乳交融,把不圣洁的东西当作是自然的,是预期之中的。当我们发现教师们并不知道所有的真理,政治家们不守诺言,商人们不完全诚实,朋友们不完全值得信任时,也不会失望。我们要活下去,于是把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当作是必要的生活法则,来护自己免受周围人的伤害——管它呢,让它就这样去吧。

写这些话和读这些话的人,都不配欣赏上帝的圣洁。在我们心灵的沙漠中,实在是需要开出一条新的江河来,让真理的甜水流进来,好医治我们重大的疾病。通过思想某个非常纯洁的人或者某些非常纯洁的事,然后把这个观念提高到我们能够把握的极限高度,这并不能使我们掌握上帝圣洁的真实意义。上帝的圣洁并不是我们所知的最好的东西,乃是无限地更好。对于神圣的圣洁我们一无所知。上帝的圣洁是分别的,独特的,不可接近的,不可理解的,不可获得的。属肉体的人对它是瞎眼的。这样的人可能会害怕上帝的能力,敬拜他的智慧,但是上帝的圣洁是他做梦都想象不到的。

只有至圣者的灵才能向人的灵传授圣洁的知识。然而就像电流只有通过导体来流通,圣灵也只能通过真理来流通,他必须在人心里发现一定量度的真理,然后才可能照亮那颗心。信心是听见真理的声音以后被唤醒的,不是对任何其他的声音之反应。“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上帝的话来的。”神学知识是圣灵流进人心的媒介,然而在真理产生信心之前,人的心必须有谦卑的悔改。上帝的圣灵是真理的灵。一个人有可能有神学知识,却没有圣灵;但是他不可能没有知识,却有圣灵。

鲁道夫•鄂图关于神圣者的研究深刻且非常有力,证明在人类心灵中,存在着他称之为“超自然”(numinous)的事物。很显然,他用这个词,说的是一种感觉,觉得这世上有一种模糊的、不可理解的事物,一种可怕的奥秘,环绕着宇宙,包裹着宇宙。这是一个事物,一个他者,一个可怕的事物,永远不可能被理智所设想,只能在人内心深处有所感觉。这是人所保留的永远存在的宗教本能,是对不可名状、不可寻索的临在的一个感知。这个临在像水银一样流过受造物的每一根血管,有时候会以其超自然、超理性的显现使心灵震惊莫名。一个人被这样碰撞之后,总是会被夺去了一切的骄傲,被完全压倒,只能够恐怕战栗,沉默不语。

这种非理性的恐惧,这种感觉到在世上有一种非受造的神秘,是所有宗教信仰的基础。以圣经为本的纯正信仰,以及那些最野蛮的赤身露体的原始部落民卑下的万物有灵论信仰,之所以能够存在,都是因为在人的本性里面有这种最基本的本能。当然,一个以赛亚或保罗的信仰,与那些万物有灵论的原始信仰的区别在于,一个有真理,一个没有真理,原始人有的只是那种“超自然的”神秘本能。他们感觉到有一位他们所不认识的上帝,但是以赛亚和保罗却通过上帝所启示的圣经,发现一位自我启示的真正的上帝。

感受到神秘,甚至是那极大的神秘,是人本性中最基本的东西,它对宗教信仰是不可缺少的,但并不足够。因着这种神秘感,人们会轻轻地说“那可怕的东西”。但是他们不会呼喊“我的圣者啊”(哈1:12)。在希伯来人和基督徒的圣经中,上帝给出了他的自我启示,表明他是有位格、有道德的。这一可畏的临在展现出来,不是作为一个什么东西,而是一个道德的存在,具有真实位格的一切温暖个性。更进一步,他是完美道德的典范,他在公义、纯洁、正直和不可理解的圣洁上,都是无限完美的。在所有这一切当中,他是非受造的,自足的,超越人类思想所能想象的,不是人类语言所能表达的。

通过上帝在圣经中的自我启示和圣灵的光照,基督徒得着了一切,而没有失去任何东西。在他原有的上帝观念之上,加上了两个概念,就是位格和道德特性。但是,那种原来就有的、在充满整个世界的极大的奥秘面前惊奇和敬畏的感觉,却仍然保留着。今天他的心可以欢乐地跳跃并且呼叫:“阿爸父,我的主。我的上帝!”明天他会带着欢乐的颤抖,在那住在永恒之处的至高至上者面前屈膝敬拜。

圣洁是上帝存在的方式。他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标准而圣洁。他就是标准。他就是绝对的圣洁,具有无限的、奇妙难测的纯洁,根本不可能成为另外一个样式。因为他是圣洁的,所以他所有的属性都是圣洁的,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想到任何属于上帝的事,我们都要想到他是圣洁的。

上帝是圣洁的,他使圣洁成为他所造的宇宙健康存在的必要道德条件。暂时有罪的存在,正好验证了这一点。凡是圣洁的,都是健康的;邪恶是一种道德上的疾病,最终必会以死亡为终结。语言的构成本身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英语单词圣洁“holy”是从盎格鲁—撒克森语的halig衍生出来的,而hal的意思是“好的、健全的”。因为上帝首要关心他的宇宙的道德健全,也就是宇宙的圣洁,所以,凡是与圣洁相反的东西就必定是在他永恒的不悦之下。为了保存他所造的宇宙,他就必须消灭一切会毁掉宇宙的东西。当他起来消灭罪恶,把世界从不可挽回的道德堕落中拯救出来的时候,人们说他是发怒的上帝。世界历史上所有愤怒的审判都是保存世界的圣洁行为。上帝的圣洁,上帝的愤怒,与受造界的健康是密不可分的。上帝的愤怒是他绝对的不容忍,他厌恶任何一个会导致堕落与毁灭的东西。他痛恨罪恶,就像一位妈妈痛恨夺去她孩子生命的小儿麻痹症一样。

上帝是圣洁的,他的圣洁是绝对的,不分任何级别的,他不能够传递给他的受造之物这样的圣洁。但是有一种相对的、依赖性的圣洁,他可以与天上的天使和撒拉弗分享,也可以与地上被救赎出来的人分享,以预备他们将来进天堂。这种圣洁能够,也已经分赐给上帝的儿女了。他通过归算来赐予并分享他的圣洁。因为他通过他儿子的血,让人可以得到他的圣洁他就要求他们圣洁。先是对以色列,后是对教会,上帝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前1:16)他没有说,“你们要与我一样圣洁。”因为那就是要求我们绝对圣洁,而绝对圣洁是单单属于上帝的。在上帝非受造的圣洁面前,就是天使也要蒙着脸。是的,在他眼中,就是天也不洁净,星星也不纯洁。没有一个诚实的人会说:“我是圣洁的”,但是也没有一个诚实的人会有意忽略圣经作者严肃的话:“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12:14)

基督徒夹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中,我们当如何行呢?我们必须像摩西一样,以信心和谦卑遮盖自己,躲藏在这样的遮盖之下,偷偷地窥视上帝一眼,因为人见上帝的面不能存活。忧伤痛悔的心他必不轻看。我们要把我们的不圣洁藏在耶稣的伤口里,就像当初摩西在上帝的荣耀经过的时候,躲藏在磐石穴里。我们要躲藏在上帝里面去逃避上帝。在这一切之上,我们要相信上帝在他的儿子里面看我们是完全的,并且他会通过管教和磨炼洁净我们,使我们与他的圣洁有份。

在信心与顺服中,通过不断地默想上帝的圣洁,通过爱公义、恨罪恶,通过与圣洁的灵日渐熟悉,我们会渐渐适应与地上的圣徒为伍,并预备在天上与上帝和众圣徒永远同在。因此,就如人们所说的,当谦卑的圣徒相遇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个在地如天的团契,作为我们进入天上的天堂的预习。
永远的主啊,
你永远的年岁何其可畏!
天上的众灵日夜不停,
在你面前俯伏敬拜!
何等美丽,
你的显现将何等美丽!
你有无尽的智慧,无穷的大能,
和可畏的纯洁!
哦,我何等的敬畏你,永活的上帝!
我献上对你深深的、最温柔的敬畏,
并以颤抖的希望,
和痛悔的眼泪来敬拜你。
——法柏

书名:《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The Knowledge of the Holy

作者 : 陶恕(A. W. Tozer)

译者:姜廷华

ISBN :     978-7-5426-5793-0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月 : 2017年2月

主同在的恩典——2017年3月5日主日讲章

文/天明 牧师

经文:创世记26章

26:1 在亚伯拉罕的日子,那地有一次饥荒;这时又有饥荒,以撒就往基拉耳去,到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那里。
26:2 耶和华向以撒显现,说:「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
26:3 你寄居在这地,我必与你同在,赐福给你,因为我要将这些地都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我必坚定我向你父亚伯拉罕所起的誓。
26:4 我要加增你的后裔,像天上的星那样多,又要将这些地都赐给你的后裔。并且地上万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
26:5 都因亚伯拉罕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
26:6 以撒就住在基拉耳。
26:7 那地方的人问到他的妻子,他便说:「那是我的妹子。」原来他怕说:「是我的妻子」;他心里想:「恐怕这地方的人为利百加的缘故杀我」,因为她容貌俊美。
26:8 他在那里住了许久。有一天,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从窗户里往外观看,见以撒和他的妻子利百加戏玩。
26:9 亚比米勒召了以撒来,对他说:「她实在是你的妻子,你怎么说她是你的妹子?」以撒说:「我心里想,恐怕我因她而死。」
26:10 亚比米勒说:「你向我们做的是甚么事呢?民中险些有人和你的妻同寝,把我们陷在罪里。」
26:11 于是亚比米勒晓谕众民说:「凡沾着这个人,或是他妻子的,定要把他治死。」
26:12 以撒在那地耕种,那一年有百倍的收成。耶和华赐福给他,
26:13 他就昌大,日增月盛,成了大富户。
26:14 他有羊群牛群,又有许多仆人,非利士人就嫉妒他。
26:15 当他父亲亚伯拉罕在世的日子,他父亲的仆人所挖的井,非利士人全都塞住,填满了土。
26:16 亚比米勒对以撒说:「你离开我们去吧。因为你比我们强盛得多。」
26:17 以撒就离开那里,在基拉耳谷支搭帐棚,住在那里。
26:18 当他父亲亚伯拉罕在世之日所挖的水井因非利士人在亚伯拉罕死后塞住了,以撒就重新挖出来,仍照他父亲所叫的叫那些井的名字。
26:19 以撒的仆人在谷中挖井,便得了一口活水井。
26:20 基拉耳的牧人与以撒的牧人争竞,说:「这水是我们的。」以撒就给那井起名叫埃色(就是相争的意思),因为他们和他相争。
26:21 以撒的仆人又挖了一口井,他们又为这井争竞,因此以撒给这井起名叫西提拿(就是为敌的意思)。
26:22 以撒离开那里,又挖了一口井,他们不为这井争竞了,他就给那井起名叫利河伯(就是宽阔的意思)。他说:「耶和华现在给我们宽阔之地,我们必在这地昌盛。」
26:23 以撒从那里上别是巴去。
26:24 当夜耶和华向他显现,说:「我是你父亲亚伯拉罕的 神,不要惧怕!因为我与你同在,要赐福给你,并要为我仆人亚伯拉罕的缘故,使你的后裔繁多。」
26:25 以撒就在那里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并且支搭帐棚;他的仆人便在那里挖了一口井。
26:26 亚比米勒,同他的朋友亚户撒和他的军长非各,从基拉耳来见以撒。
26:27 以撒对他们说:「你们既然恨我,打发我走了,为甚么到我这里来呢?」
26:28 他们说:「我们明明地看见耶和华与你同在,便说,不如我们两下彼此起誓,彼此立约,
26:29 使你不害我们,正如我们未曾害你,一味地厚待你,并且打发你平平安安地走。你是蒙耶和华赐福的了。」
26:30 以撒就为他们设摆筵席,他们便吃了喝了。
26:31 他们清早起来彼此起誓。以撒打发他们走,他们就平平安安地离开他走了。
26:32 那一天,以撒的仆人来,将挖井的事告诉他说:「我们得了水了。」
26:33 他就给那井起名叫示巴;因此那城叫做别是巴,直到今日。
26:34 以扫四十岁的时候娶了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为妻。
26:35 她们常使以撒和利百加心里愁烦。

各位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1、
我们接着上一周分享《创世记》的26章。《创世记》26章的一开头(第一节)就说:“在亚伯拉罕的日子,那地有一次饥荒;这时又有饥荒,以撒就往基拉耳去,到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那里。”上一周我们已经分享完亚伯拉罕的生平,进入到他的儿子以撒的生平里面。差不多一百年前,亚伯拉罕曾在这地经历过一次饥荒,这次以撒也在此经历饥荒。因着饥荒,他带着全家,以及牲畜,到了基拉耳——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那里。
但到那里以后,以撒发现,那地也不尽人意。因此,心里可能起了下埃及的念头。过去他的父亲遭遇饥荒时也曾下过埃及。埃及是中东的粮仓,因有尼罗河,埃及很少饥荒,即便迦南遭遇饥荒,那地还是有充足的粮食。所以饥荒的时候,迦南地的人经常下到埃及。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以撒心里起了下埃及的念头呢?因为“耶和华向以撒显现,说:‘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可见,到基拉耳之后,以撒曾考虑下埃及。
    
这里说,“耶和华向以撒显现”,这是神第一次向以撒显现。神向他显现,不仅指示他不要下埃及,而且要他继续住在祂所指示的地。——“你寄居在这地,我必与你同在,赐福给你,因为我要将这些地都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我必坚定我向你父亚伯拉罕所起的誓。”可以这样讲,神第一次向以撒显现,是要与他立约,严格地说,是与他坚定神向他父亲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因此,这不是新的约,而是坚定之约。既是坚定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神在亚伯拉罕漫长的人生中向亚伯拉罕所显明的所有应许,就一下子都向以撒应许了。神用了短短的几句话,按今天我们的话来说是短短的几节经文,将这些应许全给以撒了,以撒真正成为了应许之子。神的应许包括:

1)我必与你同在,赐福给你;2)要将这些地都赐给你和你的后裔;3)我要加增你的后裔,像天上的星那样多,又要将这些地都赐给你的后裔;4)并且地上万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

因着神向着以撒的这坚定之约(我必坚定我向你父亚伯拉罕所起的誓),神不但只是亚伯拉罕的神,现在也成了以撒的神!

神应许“我必与你同在,赐福给你”,我们应该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里理解以撒的生平,尤其是今天所读到的记载以撒事迹的经文。

神宝贵的应许是,以撒因饥荒到基拉耳寄居的艰难时期,也是在考虑是否为此下埃及的抉择时刻。

因着神的应许,以撒寄居或者说住在了基拉耳,这是今天的经文告诉我们的。

紧接着在非利士人的地发生了几件事情。

2

第一件事情,可以说是以撒重复了他父亲亚伯拉罕的失败。“那地方的人问到他的妻子,他便说:‘那是我的妹子。’原来他怕说:‘是我的妻子’;他心里想:‘恐怕这地方的人为利百加的缘故杀我’,因为她容貌俊美。”

“我以为这地方的人总不惧怕神,必为我妻子的缘故杀我。”(创20:11)以撒就像他父亲亚伯拉罕一样,心里有恐惧,恐惧来自于这地方很邪恶,这地方的人不敬畏神,加上他的妻子利百加容貌俊美,这地方的人会杀他,并占有他的妻子。从属灵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亚伯拉罕还是以撒,看环境中的邪恶过于神自己和祂的同在。神明明地应许,必与他同在,而且赐福给他,他看环境中的邪恶过于神自己的同在。没有信心的心灵,所表现出的,自然是人性的软弱——内心的恐惧或极度的不安全感,他作为丈夫不是去担当,而是以牺牲妻子来要保护自己,这和亚当犯罪之后的表现本质上没有区别。因此这种软弱的人性里面,或者说藏在更深层的,是我们的罪性,这需要被神的恩典来触摸,用今天的话来讲,这样的罪性需要基督的十字架的触碰。这也需要我们迫切的祷告,因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多分享这些。我想在这里特别分享的是,他软弱,他失败,他不诚实,失去了见证,但神还是保守了他,是因为神与亚伯拉罕所立之约的缘故,祂应许过以撒:“我必与你同在。”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发现以撒和利百加不是兄妹而是夫妻,就下了王令:“凡沾着这个人,或是他妻子的,定要把他治死。”神借着王令来保守了以撒和利百加。
    
从这一段,我们也当思想,我们时常得蒙神的保守、眷顾和恩助,并不是我们比别人更刚强、更诚实或更得胜,若是这样的话,我们在神面前就有可夸的了。其实我们时常是软弱的,失败的,我们时常看环境中的难处或邪恶,过于神自己同在之应许。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蒙神的怜悯、保守和恩待,这是因为基督耶稣的缘故,就是因基督借自己的血所立之约的缘故,因这约,神是我们的神,我们是属祂的,就像《诗篇》二十三篇所见证的:“祂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因此,我们当时常将荣耀归给神!这也是我们在软弱、惧怕、失败,甚至跌倒中,当仰望主的原因。因着神同在的应许,神保守了以撒,同样,因基督的缘故,也保守我们每一个人。这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一点。
    
3

我要分享的第二点是,神对以撒的赐福,而且是特别的赐福。神应许说:“你寄居在这地,我必与你同在,赐福给你。”神赐福以撒的应许,在以撒寄居在基拉耳时明显地显明。26:12-13说:“以撒在那地耕种,那一年有百倍的收成。耶和华赐福给他,他就昌大,日增月盛,成了大富户。”我们从这里看到以撒从事起农业来了。以撒的父亲亚伯拉罕是放牧的,以前以撒也是放牧的,现在却开始从事起农业来,就是在那地耕种。也许因为饥荒的缘故,实在需要粮食,所以可能跟着当地人耕种了。但那一年就有了百倍的收成。我们知道,以撒家族是没有耕种的经验,他自己也没有种过地,但耕种的第一年,而且是饥荒的年日,有了百倍的收成,这是何等的赐福。所以圣经也说,耶和华赐福给他。因此可以这样说,“我必与你同在,赐福给你”的应许在以撒第一年的耕种中应验和成就了。在这样的赐福里面,以撒真的没有什么可夸的,只能将荣耀归给神!神因着所立之约的缘故赐福给他,圣经里面说,“他就昌大,日增月盛,成了大富户。”如果我们参考解经书、查考原文的话,神的赐福更为形象,“他就昌大,日增月盛,成了大富户”,其原文是:“那人就昌大,越来越大,成为极大。”“那人就昌大,越来越大,成为极大。”他耕种的第一年开始,神就大大地赐福给他,过不多久,他就比原住民的非利士人还强盛,正如非利士王亚比米勒所见证的——“你比我们强盛得多”。

因着神的赐福,“他有羊群牛群,又有许多仆人”,非利士人就嫉妒他。神的赐福,时常成为见证,但有的时候,神的赐福也招致嫉妒、敌意,甚至驱逐。以撒在基拉耳非利士地所经历的,就是因着神的赐福。非利士人嫉妒以撒,开始采取行动赶走这因神的赐福成为大富户的“外乡人”。他们并没有采取武力,非利士人把以撒的井,就是“当他父亲亚伯拉罕在世的日子,他父亲的仆人所挖的井,全都塞住,填满了土。”我们知道,在中东地方井的宝贵价值。没有井,就没有人可喝的水,牲畜也没有了可喝的水,人无法在没有井的那地生存。把他们的井,一个一个地全都塞住,填满土,就是赶他们走,离开非利士地。这时王也出面说话了:“你离开我们去吧。因为你比我们强盛得多。”王说出了非利士人的真正顾虑——“你比我们强盛得多”,这是那地不容以撒的原因。就像刚才所说,神的赐福带来的,不是在当地的安居乐业,而是被嫉妒而驱逐。为此,“以撒就离开那里,在基拉耳谷支搭帐棚,住在那里。”以撒离开那里支搭帐篷的既是基拉耳谷,就离基拉耳亚比米勒王所住的地方有一段距离了,但并没有完全离开基拉耳地区,我想那是因为神说“你寄居在这地”的缘故。

“你寄居在这地,我必与你同在,赐福给你。”神的应许并没有改变,尽管以撒离开了非利士王亚比米勒所住之地到了基拉耳谷中,神的赐福照祂所应许的,不断地成就在以撒的身上。到基拉耳谷,以撒不得不自己挖井。以撒的仆人在谷中挖井,便得了一口活水井。活水井是自然流出水的井,是最好的井。当地的井不都是活水井,很多都是一个蓄水池,并不能够自然涌出水来。得知以撒得了活水井,基拉耳的牧人就赶到那里,与以撒的牧人争竞,说:“这水是我们的。”他们不敢说井是他们的,因为井不是他们挖的,因此只能说‘这水是我们的。’因为他们和他相争,以撒就给那井起名叫埃色(就是相争的意思)。不得已,以撒的仆人又挖了一口井,他们又为这井争竞,因此以撒给这井起名叫西提拿(就是为敌的意思)。可以说,非利士人与以撒的关系从不容到相争,相争到为敌的地步。为了和平,以撒退让,离开了那里,就是离开了基拉耳谷,可以说,离基拉耳更远了。以撒离开那里,又挖了一口井,他们不为这井争竞了,他就给那井起名叫利河伯(就是宽阔的意思)。他说:“耶和华现在给我们宽阔之地,我们必在这地昌盛。”在此,我们终于听到了以撒信心的告白,就是与神的应许相称的信心——“耶和华现在给我们宽阔之地,我们必在这地昌盛。”

他既然相信耶和华神给他宽阔之地,并相信他们必在这应许之地昌盛,就无需把自己限制在利河伯了,这就是“以撒从那里上别是巴去”的原因。尽管他离开利河伯难免有担心非利士人继续跟过来搅扰他们,使他不得安居乐业之原因,就像神所说“不要惧怕”,但归根结底,到这时他的信心被建立起来了。为此,他回到的是别是巴,就是亚伯拉罕曾经与非利士的王亚比米勒立约的地方,他相信这是他理当在神面前所当站立的地方。这样的信心的建立,或者说信心的回归,有神立即的回应——“当夜耶和华向他显现,说:‘我是你父亲亚伯拉罕的 神,不要惧怕!因为我与你同在,要赐福给你,并要为我仆人亚伯拉罕的缘故,使你的后裔繁多。’”以撒就在那里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这是以撒平生所筑的第一个坛,这意味着:带着对神的真实的信心回到别是巴,使以撒的人生真正成了敬拜神的人生。敬拜神,不只是唱诗,不只是祷告,不只是读经,真正的敬拜,乃是将自己的人生彻底降服在神的引导和统治之中。这样,以撒在别是巴敬拜神,并且支搭帐棚;他的仆人便在那里挖了一口井(当然,井是他与亚比米勒立约的那天出水)。

很多解经家们说,以撒蒙神祝福是因为他的追求和平的退让,但蒙福的前提还是神同在和赐福的应许。因着神同在和赐福的应许,亚伯拉罕勇敢地向亚比米勒王所要自己挖的井(送七只羊羔为证,这事就是别是巴地名的来历),他并没有退让,甚至在与四王的争战中勇敢杀敌经历了神带给他的得胜;因着神同在和赐福的应许,以撒的儿子雅各,在不懈的奋斗中经历神的同在和赐福。同样地,因着神同在和赐福的应许,以撒是在不断的谦让或者是追求和平的退让中经历神的赐福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神并没有定规我们人生的样板模式。但愿因基督的缘故,神赐福我们在主里面的各样的追求、祷告、努力、交托、谦让,以及争战;在此,我们时常提醒自己:我们当在神面前持守的是,出于信心的真实敬拜。

4

在上面我已经分享过,神的同在和赐福带来的一个结果——招致嫉妒、敌意和驱逐,这一次带来的结果却是“和平条约”。26节告诉我们,“亚比米勒,同他的朋友亚户撒和他的军长非各,从基拉耳来见以撒。”这和上一代(就是他父亚伯拉罕)经历的是一样的见证。亚比米勒是非利士王的统称,就像埃及王——法老,非各也是非利士军队的军长之统称,因此,与以撒立约的亚比米勒可能不是与亚伯拉罕立约的那一位(因为已经过了很多年)。亚比米勒主动找以撒立约的原因,就是神的同在——“我们明明地看见耶和华与你同在,便说,不如我们两下彼此起誓,彼此立约,使你不害我们,正如我们未曾害你,一味地厚待你,并且打发你平平安安地走。你是蒙耶和华赐福的了。”以撒并没有计较非利士人过去与他的相争,为他们摆设筵席,彼此起誓,还送他们一程。立约的那一天,以撒的仆人来,将挖井的事告诉他说:“我们得了水了。”这实在是神的赐福!以撒就给那井起名叫示巴;因此那城叫做别是巴,直到今日。就像以撒没有重新起名,仍用他父亲亚伯拉罕多年前所起的名字一样,他继承的是亚伯拉罕的信仰,所走的也是他父亚伯拉罕所走的信心之路,就是敬拜神的天路历程。

5

26章还有一小段(就是两节圣经)的描述:“以扫四十岁的时候娶了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为妻。她们常使以撒和利百加心里愁烦。”

我觉得这真是我们在主里面的真实人生。神从来没有应许说,属神的人生是完美或者是没有瑕疵的人生。以撒经历了神的同在和赐福,但不知不觉间孩子们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大儿子的婚姻带给以撒和利百加这对年迈夫妇的不是天伦之乐,而是心里的愁烦。属神的人,他的人生不只是经历恩典,也经历愁烦,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依然在主里面,并且在信心中敬拜神。

愿神因基督的缘故常与我们同在,并赐福与我们,不但是现在,也在我们人生不同的阶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