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福音见证与生命光景 文/孙明义

在我刚归信基督的时候,当我第一次听带我成长的老弟兄说,传福音或向他人作见证,是一个基督的门徒所过正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基督徒生命或生活光景的一个重要方面时,我并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甚至当时有些不以为然。心想如果有时间或者机会合适,当然会向他人传福音;如果真的在生活中的某些特别事情上经历到基督的恩典,特别是那些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带有传奇结局的事情,自己当然会向他人去分享。但是,这样的机会或者特别的事件,在当时的我看来,并不时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有没有这些并不影响我通过读经祷告亲近主。另外,当时我也非常认同一种在教会中普遍流行的看法:传福音是一个恩赐或者一个事工;我不能够肯定自己有这个恩赐,还是让有这方面恩赐的人多做一点这方面的事工吧。
但传福音单纯是一个恩赐或者机会的问题吗?随着生命的成长,后来更多理解了圣经中所赋予教会大使命的含义,意识到这是对教会以及教会中每位基督的门徒所言的。因此,传福音也是我们每个基督门徒的责任。正如保罗所说,如果他不传福音,他就有祸了。但把它当作是一个从神而来的责任去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里面并不真的有能力去做;而心里有催促,自己又没有去做的时候,心中就会开始有不安。不少的时候,想起那些曾在身边相处很近的人,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不再可能有机会见面时,想到在过去的时光中,没有主动地给他们传福音,或者通过自己生命的见证特别地影响过他们时,心里有越来越多的亏欠积累起来。
现在意识到,传福音,向他人做生命的见证,其实既不单纯是恩赐或技巧,也不单纯是责任,它就是我们里面基督生命的自然表现,见证或反映着我们里面生命的实际光景。就像是一个晴雨表,测试出我们是否真的有来自基督的对他人、特别是周围还不认识主的那些人的爱,试出了我们是否真的有一个常作预备的心,“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如果我们的生命没有这种表现,里面没有见证基督的愿望或动力时,我们确实当警醒,当问自己说,在我的生命中真有来自于基督的爱吗?如果没有,这意味着什么呢?当然,在这个方面,还可以更加详细地分析一下传福音与我们里面生命光景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有感恩的心,福音才借着我们传递出来。如果在当下我们里面没有感恩,福音是很难从我们的口中说出来的。因此在当下能够向他人讲说福音或有生命见证,反映出我们里面的光景:我们的生命中是否有感恩从其中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是否有一种生命的满足、喜乐从其中流溢出来;特别是在那些艰难的处境下,在其他人(尤其是不信主的人)面前很难感到有满足的情况之下,这种挑战显得特别大。这正如耶稣所说,心里充满的,口中就流溢出来。而正是这种从生命中自然流溢出来的,才是能够感动人的;从生命感动中出来的,才会是感动生命的。
当我们有这种大满足,以致我们能够带着感恩的心传讲福音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其实处在这样的光景中:我们的里面自然地指向我们的主,意识到这是他在我们身上工作的结果,是他的手对我们有所保守的结果,而不是自然地对自己感到满足,对自己的成就有所满足。在那个时候,基督对你是那样的真实,以致你在见证他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疑惑或迟疑。在那个时候,你不是出于想要证明你真有传福音的恩赐,不是为了尽你要传福音的责任,而是你与基督的关系是那样的真实,向他人传讲他的信息就像是在讲你最好的朋友一样。
我反省自己,发现自己在信主一段时间后,在与主的关系过了最初的蜜月期之后,多数时候,我里面没有这种感恩,或者说里面没有那种感恩的自然流溢,没有那种生命中出来的大满足。虽然在个人的祷告中也常常在主的面前有感恩,但这还没有大到我可以逢人就说的地步。这反映出我里面的生命在多数时间中的光景。
这样,当我们把传福音与某种机会联系在一起时,我们发现这种机会何其难寻。其实不是因为环境中没有这种机会,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生命的光景没有给我们这种机会。当我们处在艰难之中的时候,我们里面更多的是不满足。不满足自然就难以传讲福音;而我们身处顺境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是处在自我的满足之中。虽然我们在神的面前也承认这种自我满足是他恩典的看顾,但又怎能够想起去见证他呢?在这种生命的光景里,我们的生命自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其次,能够随时在当下的处境中传福音、见证基督,表明我们的生命处在不受处境限制的光景中。可能我们会说,如果从我们的里面看,我们是常常有感恩的心的;个人独处的时候,里面的默想与思念也常常不是缠绕在自己身上,而是定睛在主基督身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会随时传讲福音或见证基督。这就涉及到我们生命光景的另一个方面:生命是否成长到不受处境及事务的限制。正是这个方面的操练,使传讲福音及见证基督与我们生命的成长关联到一起。
生命的成长不只是在我们里面的事情,同时也是在这个现实的处境或人际关系之中的事情。这个世界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耶稣到他自己的地方来,这个世界却不接受他。换言之,就是在我们的生活处境中,有一种不接受或敌对基督的力量,是我们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时常面对的。再加上我们所受到的这个时代的一种观念的影响:即信仰只是我个人内心的事情,与现实生活或活动没有关系。所以,面对这样一些势力,当我们里面生命的力量不够时,很难让里面的感动流溢出来。尽管我们自己认为,我并没有以福音为耻,我的意愿中是想传讲福音,见证基督,但我们却发现,在一些处境之下就是没有力量将其传讲出来。
在这个方面,我们旧人的另一个自然倾向就是,让自己被工作或生活中的许多事务所缠绕,以为这样算是一种充实的生活,以致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所有交往的时间都被各种事务所占据。在这个时代,忙碌于各种事务之中,成为一种压制,使我们的心不能够自由地传讲福音、见证基督。因此,我们可以说,能够随时在某种处境下传福音或见证基督,说明我们的生命没有受到日常事务的限制,相对这些事务是自由的。只有在我们里面的生命超过了日常的事务、相对其活出了自由时,福音传讲及见证基督才是有力量的。
从上面所说的两点来看,福音传讲及见证基督乃与我们里面生命的光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这种紧密关系,使得传讲福音或见证基督成为操练我们内里生命的不可少的部分,改变着我们生命或生活的光景。把见证基督当作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的首要意义,会时时激励我们在每种处境下学习感恩,并常常回到基督的面前。如果我们时常提醒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除了与对方有工作或事务上的关系,还有着传递福音及见证基督的关系,那么这种提醒一旦进入到我们的里面,很快就会改变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同样,把传讲福音看作我们作为基督门徒之生命的一部分,就是在提醒我们作为“基督使者”的身份,让我们从淹没自己的众多事务中脱身出来,有机会知道什么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
但愿传讲福音与见证基督成为我们生命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2010年春季号——福音与大使命 >>

  • 春 意——致基督 文/新盐
  • 端阳寄故人(并序) 文/朝鹿
  • 我的第一首情诗 文/Linda
  • 幸福就在你身边——致Nancy 文/午炎
  • 盛宴诗人的嚎叫与十字古寺的凝望——远行记忆之四 文/姜原来
  • 《阿凡达》影评两篇 文/侯军 等
  • 谁是传奇——萨林娜专访 文/察世俗 布拉 采访
  • 何其深厚 主的智慧 ——读《和平之子》 文/小雪
  • 什么地方是我们的天堂?——读《蚁族》 文/武昕
  • 进入迦南地——读《圣经里的故事》 文/杜彩霞
  • 耶稣说:“你跟从我”是什么意思? 文/约翰·麦卡瑟
  • 今日的福音: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读《耶稣宣告的福音》 文/闻则信
  • 明天在哪里? 文/路加
  • 浪漫之旅 文/书拉密
  • 我信主的路 文/喜乐
  • 圣诞奇迹 文/企鹅
  • 从传福音中得力量 文/卫珍
  • 用平安的福音当鞋 文/曾淼
  • 风吹竹动 竹语风听 文/安然
  • 上帝,你在那里吗?——对马太·伍德里的采访1 文/赵杰 译
  • 对神话语的默想 文/乔治·缪勒 汪咏梅 译
  • 何为禁果? 文/袁大同
  • 福音之火,熊熊燃起吧 文/新恩
  • 爱惜光阴 智慧交往 文/张晓峰
  • 福音使命与个人生命成长 文/诗恩
  • 福音使命与个人生命成长 文/诗恩
  • 农村教会和城市教会——“中国家庭教会的属灵传承”神学研讨会发言记录(3)
  • 大使命的本质 文/唐崇荣
  • 2010春季号卷首语
  • 全部 2010年春季号——福音与大使命 >>

    2010年 >>

  • 归家的鸟——我的天空阴转晴
  • 主的恩典够我用!
  • 双倍的赏赐,无尽的恩典
  • 信仰点滴
  • 福音特刊——理财or理命?
  • 他是改变人心的神
  • 认识主真好
  • 主是我患难中的力量
  • 福音特刊——影响我的一个人
  • 回家的路
  • 一个不可知论者的信主见证
  • 个人见证
  • 有福的确据
  • 福音特刊——信仰见证
  • 福音信息
  • 2010年圣诞福音特刊卷首语
  • 2010年冬季号——洛桑事件
  • 洛桑会议与政府宗教政策分析
  • 读者反馈
  • 寻找溪水边书屋 文/章以诺
  • 如此“能不忆江南”——远行记忆之六 文/姜原来
  • 不自由的公司 文/文峰
  • 这是新互联网革命的前夜? 文/许宏
  • 苦难是尊贵的——读《全备关怀的牧养之道》 文/小雪
  • 浅评《多元社会中的基督教》 文/临风
  • 耶稣政治学? 文/许宏
  • 上帝的儿女何等有福——记“访民”老康
  • 你清理自己了吗? 文/孙毅
  • 参与书写中国基督徒的身份想像 文/宋军
  • 洛桑事件后守望教会与政府关系走向1 文/曹志
  • 普世教会传扬整全的福音直到地极 文/洛桑神学工作小组
  • 附2–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应邀代表的代祷信
  • 附1–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应邀代表的公开信
  • 被看护日记选 文/明义
  • 在通往洛桑会议的路上 文/魏洪
  • 我们为什么是家庭教会1 文/王怡
  • 洛桑中国参会者通信选录
  • 洛桑会议札记 文/王东
  • 洛桑会议日志 文/Maria
  • 洛桑事件访谈录 文/本刊编辑部
  • 致洛桑会议的信1 文/天明执笔
  • 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筹备大事记 文/李继 整理
  • 神的全球城市宣教 文/蒂莫西·凯勒
  • 《洛桑信约》讲解节选1 文/约翰·斯托得 孙毅 译
  • 2010年冬季号卷首语
  • 2010年秋季号——建堂专刊
  • 主爱在中国(简谱)
  • 读者反馈
  • 庞德《诗章十三》
  • 加略山的爱 文/老海
  • 2010 年第三届洛桑会议简介
  • 我是谁? 文/朋霍费尔
  • 今天白天有雪 文/书拉密
  • 七泉湖教会建堂工作的见证 文/李道生
  • 北京基督徒会堂建堂始末 文/王明道
  • 安全的道路上没有平安——读《力阻狂轮——朋霍费尔传》 文/小雪
  • 让主的心喜乐满足 文/沈颖
  • 建堂日记摘抄 文/snow
  • 在神没有难成的事 文/连枫
  • 咫尺天涯 文/曾淼
  • 山上的城 文/李红
  • 看见建堂的世界 文/ 许宏
  • 红色殉道与白色殉道 文/游冠辉
  • 建堂:怎能忘记弟兄姊妹——从社会学等角度看守望教会建堂 文/Jerry
  • 圣殿 文/新恩
  • 对“基督徒的自由”一文的回应 文/孙毅
  • 挣扎在上帝与凯撒之间——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基督教会 文/宋军
  • 我们为何不加入“三自”爱国会? 文/孙毅
  • 看得见的山上之城:会堂之于国度的意义 文/王怡
  • 唐崇荣牧师建堂访谈录 文/本刊编辑部
  • 这是一场属灵的争战 文/双燕
  • 守望教会2009建堂纪事 文/刘官
  • 我们渡到那边去吧! 文/天明
  • 守望教会牧师建堂访谈 文/本刊编辑部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代祷书
  • 守望教会建堂奉献原则
  • 对建堂的主要疑问及回应1
  • 产权代表人声明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动员报告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大事记
  • 米该雅惹着谁了?/宋军
  • 第一诫释义1 文/汤姆·华森 汪咏梅 译
  • 2010年秋季号卷首语
  • 2010年夏季号——职场与服侍
  • 上班之前的祈祷
  • The Elixir 化石成金
  • 人,你怎能怎能保持自己真正的面目——《培尔·金特》的百年追问 文/察世俗
  • 深山古树的叹息和守殿弟兄的祈祷——远行记忆之五 文/姜原来
  • 爱心在行动——简记“中国爱心行动义工协会” 文/Rita
  • 把灯放在灯台上 文/活水
  • 洛克菲勒是谁?
  • 那颗施予的果子——美国慈善基金制度的信仰源流 文/Snow
  • 史蒂文斯“全民神学”赏析1 文/顾乐翔
  • 书摘:还原真实的清教徒工作观1 文/勒兰·赖肯文 杨征宇译
  • 理财or理命? 文/明明
  • 文字事工三年整 文/慕义
  • 我所经历的三堂课 文/易禾
  • 办公室里的祈祷 文/书拉密
  • 谈基督徒在职场中的顺服与忠心 文/老曼
  • 全部 20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