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教会工人是如何选立出来的 文/格鲁登 Stephen 译

在教会历史中,存在着两类选立教会工人(church officers)的方式:由更高一级的权威选立,或者由地方上的教会会众选立。罗马天主教就是由更高一级的权威指定其职分:教皇任命大主教和主教,而主教们再指定地方教会的神父。这样一种“等级结构”或者由其圣职构成的治理体系与教会中的平信徒形成了明显的距离。这个体系认定它有一个来自基督和使徒的不间断的统绪,认定现存的圣职人员在教会中乃是作为基督的代表而存在。
尽管英国国教(或者美国的主教制教会)在治理方面与教皇或大主教没有什么关系,但它还是具有某种与罗马天主教的等级体系相类似的结构,因为它也是由主教或大主教所治理,有其圣职人员;同时也主张其有着来自使徒的统绪,其主教和圣职是由地方教会外的更高一级的权威所任命。
与这种由更高一级权威任命的方式不同,多数新教教会的工人是由该地方教会选举出来的,尽管这些教会的治理模式可能有着显著的不同。因为在这个领域中,没有决定性的圣经经文,所以我们应当容忍某些福音派教会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看法。不过,教会工人之所以应当被选举出来,或至少应当以某种方式得到会众的印证,还是存在着几个方面的原因的。
一、在新约圣经中,可以看到好几个事例,其中教会工人明显是被所有会众选举出来的。
在《使徒行传》6章3节,使徒们并没有自己指定七个执事(如果我们称他们为执事的话),而是对全会众说:“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这七个人显然是被所有会众选举出来的。
当使徒们决定要从他们当中选一个人来代替犹大时,整个教会约一百二十人(见徒1:15)聚在一起,他们首先选出了两个人,然后求主在其中决定哪个是他要指定的:“于是选举两个人,就是那叫作巴撒巴,又称呼犹士都的约瑟,和马提亚。众人就祷告说:‘主啊,你知道万人的心。求你从这两个人中,指明你所拣选的是谁,叫他得这使徒的位分。’”(徒1:23—25)
当耶路撒冷会议结束时,整个教会与使徒及长老们一同决定,选派代表把会议的决议传达到其他的教会。这里要注意的是,选择与差派哪几个人的决定并不是仅由使徒与长老们作出的,而是同时由“全教会”作出:“那时,使徒和长老并全教会定意从他们中间拣选人,差他们和保罗、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徒15:22)
当某些教会要把他们的捐献托与保罗送往耶路撒冷时,这些教会也选派了一位代表陪同保罗一起去。根据圣经记载,这个代表是被这些教会选出来的:“他也被众教会挑选和我们同行,把所托与我们的这捐资送到了。”(林后8:19)
可能有人会反对说,保罗与巴拿巴“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徒14:23),另外,保罗也吩咐提多“在各城设立长老”(多1:5),这不更接近罗马天主教或英国教会的体系,而非会众的选择吗?但就是这些经文也并不能说明是使徒自己作出了选择,在决定或按立之前,肯定包括了与会众的商议甚至是争论(按立过程可以参考徒6:3—6)。这里“设立”可以理解为“按立”。
二、会众参与教会工人选举的另一个理由是,就新约圣经的一般原则来说,教会治理的最终权柄既没有落在教会外,也没有落在教会内某群人的身上,而是落在了教会的所有人身上。
执行教会纪律的最后一步,即将当事者逐出教会前,“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太18:17)逐出教会,或者使教会不再与某人有交通,这个惩戒的作出是在“你们聚会的时候,我的心也同在。奉我们主耶稣的名,并用我们主耶稣的权能,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林前5:4—5)因此是在所有会众的面前公开地处理。
另一个看法认为(不是得出结论),保罗书信是写给整个教会的,不是写给教会内的长老们或其他团队的。由于是写给所有会众的,所以它们应该向所有会众宣读,使每个人都了解这些书信(罗1:7;林前1:2;林后1:1;参见林后1:13;西4:16;提前4:13)。这意味着,使徒保罗在直接面对整个教会,而不是通过教会工人去面对会众。
还有一些实践方面的原因可以在这里提一下。
三、如果是整个教会选举了其教会的工人,这意味着教会的责任变大了。当保罗提出这样一种方式,即只要有“两三个见证”,就可以控告有问题的长老时(提前5:19),保罗假定了某种程度的监督责任。这种责任可以加强对来自罪的试探或权利的过度使用的防范。
四、从历史上看,错误的教义似乎通常首先是被教会的神学家接受,其次是被教会牧者,最后是被有训练的信徒,他们每日读经并跟随基督。因此,如果教会的领导层开始在实践或教义上有所偏离,而又没有会众的选举体制,那么教会作为一个整体就没有一个可行的途径从这种处境中出来或使之回转。但如果教会工人是由教会选举产生的,那么就存在着一种“监督与平衡”的体制,使教会治理的权柄在某种程度上赋予整个教会一定的责任。
五、治理工作只有在那些治理者取得一致时才是最好的(参见出4:29—31;撒上7:5—6,10:24;撒下2:4;王上1:30—40;注意罗波安所犯的错误,王上12:1,15)。
上述因素结合在一起说明,尽管圣经没有明确地要求某种选立教会工人的特别方式,但最为智慧的方式似乎是要有这样一个机制,使整个教会能够在选举或印证教会工人的过程中发挥特别的作用,例如通过投票或其他印证的方式,使教会工人在就任某种职分前,能够得到会众的确认。
关于选举教会工人的过程还有什么可说的吗?为了防止权柄的滥用,在选举过程中可以加入一定的会众监督机制。尽管这方面可以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下面的一些规定还是可能会提供一些加强会众责任的措施,且并不妨碍长老被选举出来后对教会所拥有的治理权柄。例如:工人选举所得的职分是有限定的;对任期的要求(特别是对那些全职牧养的长老);对选举结果每隔几年的信任投票;会众的提名权(尽管主要提名权还是来自于长老们)等。
这些措施提供了某些理由来反对那些自我确认的长老(牧师)群体,他们不受制于会众的选举或者阶段性信任投票。不过,我们要再一次说明,在这个方面圣经并没有特别的批示,因此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1  本文译自作者的《系统神学》(1994年出版)第四十七章“教会治理”中的第二节。作者韦恩•格鲁登曾任福音派神学协会会长,以及伊利诺伊州鹿场的三一神学院圣经及系统神学系主任,现任亚利桑那州斯科斯代尔的菲尼克斯神学院圣经与神学研究教授。本刊选译此文是将其视为某种传统福音派教会的有代表性的观点。

 

2009年冬季号——教会建造 >>

  • 希律杀婴
  • 对“他是点着的明灯”的一点说明 文/新恩
  • 爱神亦爱家——对“他是点着的明灯”的一点回应1 文/袁弟兄
  • 夜航——纪念耶稣 文/新盐
  • 爱感、死感与歌声 文/刘丽萍
  • 诗人之死 文/小雪
  • 蜗居、栖居与寄居——电视剧《蜗居》观后 文/察世俗
  • 纳妾与自杀的“两头蛇”们 文/刘阳
  • 另一位德鲁克?1 文/许宏
  • “我信文字的力量!” 文/游冠辉
  • 爱拆毁天敌 文/好好爸爸
  • 赐生命的主 文/海波
  • 未成型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 文/光启
  • 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我的教会观形成的过程和经历 文/Joy
  • 连摇带按,上尖下流 文/阳春白雪
  • 关于洁癖 文/陈艳
  • 和灵命有关的那些事——毕德生在《今日基督教》上的访谈
  • 默想等候神应当注意的问题 文/杨安溪
  • 蒙头与服权柄的记号1 文/天明
  • 基督徒女性价值的找寻 文/双燕
  • 教会工人选立的神学反思 文/孙明义
  • 访谈:北京守望教会在教会体制建设方面的探索
  • 教会建制的讨论——“中国家庭教会的属灵传承”神学研讨会发言记录(2) 文/本刊编辑部
  • 2009冬季号卷首语
  • 北京守望教会章程(2010年修订版)
  • 全部 2009年冬季号——教会建造 >>

    2009年 >>

  • 希律杀婴
  • 对“他是点着的明灯”的一点说明 文/新恩
  • 爱神亦爱家——对“他是点着的明灯”的一点回应1 文/袁弟兄
  • 夜航——纪念耶稣 文/新盐
  • 爱感、死感与歌声 文/刘丽萍
  • 诗人之死 文/小雪
  • 蜗居、栖居与寄居——电视剧《蜗居》观后 文/察世俗
  • 纳妾与自杀的“两头蛇”们 文/刘阳
  • 另一位德鲁克?1 文/许宏
  • “我信文字的力量!” 文/游冠辉
  • 爱拆毁天敌 文/好好爸爸
  • 赐生命的主 文/海波
  • 未成型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 文/光启
  • 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我的教会观形成的过程和经历 文/Joy
  • 连摇带按,上尖下流 文/阳春白雪
  • 关于洁癖 文/陈艳
  • 和灵命有关的那些事——毕德生在《今日基督教》上的访谈
  • 默想等候神应当注意的问题 文/杨安溪
  • 蒙头与服权柄的记号1 文/天明
  • 基督徒女性价值的找寻 文/双燕
  • 教会工人选立的神学反思 文/孙明义
  • 访谈:北京守望教会在教会体制建设方面的探索
  • 教会建制的讨论——“中国家庭教会的属灵传承”神学研讨会发言记录(2) 文/本刊编辑部
  • 2009冬季号卷首语
  • 2009秋季号——中国家庭教会的属灵传承
  • 火炼 文 / 张谷泉
  • 求你使我知道你爱我 文 / 刘丽萍
  • 6岁 文 / 书拉密
  • 驼鹿的瑰丽草原与树林——远行记忆之三 文/ 姜原来
  • 文革期间文人告密“荒唐之恶”的反思 文/ 可君
  • 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谁把聂绀弩送进了监狱”的争论看中国社会的转型正义
  • 作时代的光与盐——读《光与盐——探索近代中国改革的十位历史名人》 文/ 阿信
  • 人生需要交账——读《五十年来》 文/ 察世俗
  • 忘恩•蒙恩•感恩——奔走窄路六十年的生命见证 文 / 韩姊妹
  • 记忆中的守望 文 / 光宇
  • 蒙难流泪谷 文/ 李道生
  • 许春草——他用膝盖亲近主 文/ 何其微
  • 客西马尼园与十字架1 文 / 栾非力
  • 约翰作品中的世界观念 文/ 孙明义
  • 家庭教会的神学传统是什么 文 / 陆昆
  • 他是点着的明灯——宋尚节的属灵传统浅论 文/ 新恩
  • 中国家庭教会属灵的传统与基本精神特征 文 / 基立
  • 探讨中国家庭教会的属灵传承 文 / 天明
  • 家庭教会:待书写的传统与待传承的生命 文 / 江登兴
  • 十字架与世界——“中国家庭教会的属灵传承”神学研讨会发言记录 文 / 本刊编辑部
  • 十字架工作的法则 文 / 李天恩
  • 2009秋季号卷首语
  • 2009年夏季号——加尔文诞辰500周年特刊
  • 什么是预定论?
  • 北村的凄凉故事 文/ 殷实
  • 原野,和原野上的树—–远行记忆之二
  • 书话三则 文/ 刘阳
  • 苦难在神,却是恩典—一个艾滋病孩子的见证侧记 文 / 沈颖
  • 浅论今日中国青少年的情感缺失 文 / 天灵
  • 真平安,他今赐给我 文/ 小花
  • 80后,青春即将落幕 文/ 布拉
  • 一个被误解的改教家和文明塑造者——读《加尔文传》 文 /Stephen
  •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简介 文/ 许国永
  • 司布真与极端加尔文主义 文/ 游冠辉
  • 大学时期的争战 文 / 杨安溪
  • 最初的梦想 文 / 程楠
  • 死荫幽谷里的陪灵会
  • 看见死亡~看见永生——手记二则 文 / 陈艳
  • 清教徒的默想实践 文/ Joel R. Beeke 文 郭晶译
  • 加尔文的属灵观及其影响 文/ 侯士庭
  • 加尔文思想的历史承继 文 / 新恩
  • 加尔文教会观引发的思考 文 / 孙明义
  • 论律法的教导功用 文/ Joel R. Beeke 冀诚译
  • 加尔文:救恩中神的恩典与人的责任之关系 文/ 方镇明
  • 盘点加尔文的精神遗产 文/ 小约翰
  • 加尔文的双城记—–写在其五百周年的省思 文/ 陈佐人
  • 加尔文的双城记—–写在其五百周年的省思
  • 访谈:关于教会纪律的执行 文/ 本刊编辑部
  • 论教会纪律 文/ 加尔文
  • 2009夏季号卷首语
  • 2009年春季号——小组牧养
  • 为什么要祷告
  • 遥望春天 文/书密拉
  • 圣经里有记者的工作吗? 文/许宏
  • 走过呼兰河——远行记忆之一 文/姜原来
  • 中国人的节日焦虑因何而来 文 /薛涌
  • 谁点燃了央视大火? 文 /查常平
  • 刺猬们的合一之旅—-读《褥子团契》
  • 如何建立一个健康的小组——读《带出健康的小组》 文/祖鸿
  • 弟兄和睦同居之美善——-读《团契生活》 文/冬青树
  • 疏离与结——-电影小组随感 文/ 窗子
  • 我的小组成长之路 文/竟榕
  • 附:主的恩典续
  • 主的恩典够我用! 文/兴梅
  • 与小组一起成长蒙恩 文 / 好智 艳青
  • 北苑腓立比小组的点滴回忆 文/Michelle L
  • 晨祷感言 文/ 曾淼
  • 在晨祷中与主亲密 文/ 孟绯
  • 知道.不知道 文/ 陈艳
  • 神的爱每早晨都是新的 文/ 真言
  • 何以教会是信徒的母亲 文/孙明义
  • 堂会转型与小组牧养 文 /天明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养小组事工理念
  • 牧养小组事工访谈 文/本刊编辑部
  • 全部 20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