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由终点展望生命——读《认识苦难的奥秘》

苦难,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绝不陌生的字眼。从屈辱的近代史,到20 世纪上半叶烽火连天的战事,再到进入和平时期之后的“ 革”、“ 反”、“ 斗”,人们对于苦难尚保持着相当鲜活的记忆。不论是从历史层面,还是从个人经验层面,国人都经历了太多来自异族、来自自然界,以及来自“ 人民内部” 的伤害。由此给个体生命造成的苦难,见诸于回忆录,闻诸于口述历史。而这些叙事,给80 年代后出生的一代人造成了一种幻觉,以为苦难再深,毕竟随着旧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以为苦难再多,毕竟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这也是50、60 年代生人的父母所持的观点。我们常常听见诸如“ 我们那时候怎样怎样,你们这时候怎样怎样” 的说辞,那往往不是为了客观地交流时代之变迁,而是为紧随其后的批判作铺垫。

的确,今日中学校园里打架、堕胎已司空见惯,大学校园里深陷于网游、性、暴力电影不能自拔的比比皆是。甚至有十四五岁的孩子说:“ 最痛快的一刻,就是刀片在手腕上慢慢地陷下去,然后看着血滴一点一点渗出来”,也有大学生在跳楼前的遗书里写道:“ 原来死亡也可以这么快乐。” 据统计,80 后已婚夫妻已经离了1/4……诸如此类的事实,不一而足。这背后的黑暗我们无法想象,这些“ 恶” 也绝不仅是一代人在自编自演。一个孩子最初的困惑和痛苦,在“ 妈妈,你为什么不理爸爸” 或“ 爸爸,你为什么不要我们了” 这样的问题中表露无遗。

上述一段看似跟我们通常所说的“ 苦难”联系不大,但事实上,我们不难预见二三十年后,植根于支离破碎、孤独绝望、在泛滥的物质中不知所措、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生命,将会开出怎样的“ 恶之花”,又会使自己、使周围的人,陷在怎样的——姑且称为“ 具有后现代性” 的——苦难之中。

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来读一读卡森博士所著的《认识苦难的奥秘》,因为如作者所言,这是一本“ 预防性” 的书。它不是给正处在苦难之中的人提供安慰的“ 速效救心丸”,而是为扭转我们信仰根基上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以使我们在苦难来临时,属灵生命能更坚强的“ 维生素”。

   “ 为什么? ”

当苦难初袭来的时候,不管你之前听过多少别人的故事,都不能减轻你一丝一毫切身的痛感。别人或许可以陪伴安慰,甚至可以与你一起痛哭,但最终还是只能留下你一人独自去面对。这无异于一场心灵的地震。已经建立起的人生信念,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在这一刻全部被颠覆。不论是义人如约伯,还是君子如屈原,在不能承受的那一刻,都做了同样的事情,那就是发问——“ 为什么? ”

没有人会在一帆风顺、前途似锦的人生境遇里问这个问题。这暴露出我们根深蒂固的想法,即“ 人生理当如此”、“ 我得到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当然,约伯和屈原的境界要远远高于常人,一般人恐怕早在他们所经历的事情刚一临到时就崩溃了。但如果最终连他们也不能免俗,则恰恰印证了这一人所共有之心理。前者在无辜受难之后,仍坚定不移地持守信仰,最终却不免质问神的公平来为自己辩护;后者终其一生追求君子理想,结果郁郁不得志,最后人格及信念全盘崩溃。

我想《认识苦难的奥秘》一书的一大贡献,就是作者为我们拼起了一幅“ 苦难人生” 的三维全景,来回答我们每个人“ 为什么” 的问题。书中较为详细地探讨了贫穷、疾病、战争、自然灾害、死亡等人生最主要的一些苦难。其中,至少死亡是人人都要面对的。作者不仅从圣经出发,帮助我们理解苦难,更试着引入神的视角来看待这一切,从而使我们更加认识神,也更加看清自己。

   罪的代价

“ 这是一本由基督徒所写的书,为要帮助其他基督徒思想罪恶与苦难的问题。”(P6)作者在前言里,就将焦点锁定在了“ 罪”上面,全书的基调也定于此,立论“ 罪恶是苦难的主要因由,叛逆是痛苦的根本,罪恶是死亡的来源”(P38),以及“ 恶事的根源乃在我们自己”(P39)。作者一边引用圣经里的故事情节,一边以严肃、郑重的口气告诉我们一个甚至比现实还要严酷的事实——“ 我们实在没有什么基本权利去期望一个圆满舒适的人生。因着神的恩慈,我们才不致被消灭。”(P44)“ 尽管我们活在一个人人关心自我‘ 权利’ 的世界,但是我们在神面前的‘ 权利’ 因我们的罪而被牺牲了。”(P43)

这让我想起,当耶稣在迦百农的会堂里教训人们“ 吃我肉喝我血” 的道理时,门徒所作出的回应:“ 这话甚难,谁能听呢? ”(约翰福音6:60)是的,卡森博士在这里也毫无粉饰之意,甚至不惜得罪很多基督徒。罪就好比是癌症患者身体里的恶性肿瘤,如果为了让患者免遭疼痛而不直接对付它,那无异于用鸦片麻醉身体,对挽救生命毫无帮助。作者要提请我们注意的就是,认识罪,是认识苦难的必经之路。

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的罪可能带来许多痛苦的后果。“ 我宁愿死而不愿最后对我妻子不忠,我宁愿死而不愿活出违背我书中所述的生命,我宁愿死而不愿拒绝或否认福音……所以说,人生会有比死亡更糟糕的事。”(P120)作者对罪所能带给人的痛苦的体认,可见一斑。

在罪恶与苦难的问题上,作者也一再强调了一个误区,认为“ 人若遭受苦难,一定是因为犯了某种特定的罪”(P44),即苦难一定是对罪恶的惩罚。对此,作者特别举了约翰福音第九章生来瞎眼的人的例子,也在第九章“ 约伯:奥秘与信心” 中,具体探讨了约伯的三个朋友所犯的错误。“ 战争、自然灾害、生老病死,和许多其他痛苦都一样,并不区分对象。犯罪的人和没有犯罪的人一同受苦……我们应该将这些苦难视为堕落世界的自然结果。”(P45)

“ 我是谁? ” 和“ 你是谁? ”

现在回到之前所提“ 为什么” 的问题,来省察一下我们自己的内心。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可以为所欲为的社会环境中。因此,生活跟自己的意愿唱反调,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让人无法容忍的事。一旦预期没有实现,那肯定是神跟我过不去,是他欠了我的。人的一切痛苦,若是追问到底,总是可以归结到“ 我为什么不是神” 这个问题上。人的罪性,在这一刻暴露无遗。“ 神因此把死亡的限制加在人身上。我们从死亡这件事上学到,我们不过是人。”(P109)

但约伯似乎不是这样,他总该有权质问神吧。义人无端受苦,难道不该问吗?他问了。但神没有回答约伯在苦难中问的“ 为什么”,而是反问他“ 我是谁” 和“ 你是谁”。神责备约伯,是因为他为了给自己辩护,而怀疑神的公平性,由此就显出他的骄傲了。(P175)“ 有些事你无法明白,因为你不是神……约伯教会我们,至少在这个世界上,苦难总是有些奥秘之处。”(P176-177)

那么,神又是谁?罪恶与苦难总是让人直接质疑神的存在。即或存在,那也不可能是全能又全善的。针对这个问题,卡森博士在第十章“ 受苦的神” 里面,围绕着十字架,探讨了神的公义与慈爱。“ 当基督徒严肃地思考罪恶与苦难时,我们确定神值得信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差遣儿子代替我们承受最严酷的苦难。”(P182)“ 正是这一历史上最‘ 不公平’ 的举动,满足了神圣的公义,使得我们这些悖逆的人经历神的赦免,尝到我们原不配得的永恒祝福及应许。”(P183)“ 神借着差他的爱子上十字架,就对付了所有的罪,也因而显明了他的公义……所以,十字架是神的公义与慈爱的交汇处。他守住了他的公义正直,又倾注了完全的爱……神想到我的罪时,他爱子的死便成了唯一合适的尺度。”(P186-187)

我想全书最能带给人安慰的,就是这一章。只有当基督带着钉痕的手抚摸我们的伤口,当他的宝血洗净我们的罪污时,我们才能看见神有形有体的大爱,才有得救的确据。如果神为我们所做的仅止于此,那也早已超出我们所配得的;但神不仅救了我们,还认我们作他的儿女,并差他儿子的灵进入我们的心,使我们可以呼叫:“ 阿爸,父! ”(加拉太书4:6)因此神非但不欠我们,而且给了我们的已经让我们无以为报。虽然堕落已经发生,罪恶与苦难仍然存在,但是“ 这位神曾承受苦难,与邪恶争战并且得胜”。(P253)“ 神爱我们,且有永不退减的信实和良善。”(P245)

 终点的光照

于是,我们愿意承认,在这个善与恶交织的世界,“ 神以不等的方式位居善与恶的背后”(P218),即“ 恶事不能归咎于神,而善功总要归于神”(P229-230)。“ 罪恶的发生,在神的主权范围内,但并非出于神”;“ 神子民的受苦,是神所允许的,但并非神所愿。因为神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唯有在不情愿之下,才让他的子民受苦。”(P229)这被卡森博士称为“ 相容性”。

作者在把我们现世可以摆脱苦难的一切可能性都堵死之后,提醒基督徒“ 我们最终的盼望是新天新地”。(P128)“ 事实上,我们不禁揣测,这一生在神照管中的一些痛苦与悲伤,是否为了让我们渴望天国,与世俗隔离,预备我们天堂的路,让我们定睛于他,而不是只在乎世界上物质的东西?简言之,我们开始要从‘ 终点’ 回望我们的生命,或福或祸,生命中所有的经验。”(P130)透过十字架,我们看到的是神的公义和慈爱;透过苦难,我们看到的是,唯有神是我们的盼望、我们的拯救。“ 基督徒乃是在终点的光照下生活。”(P132)因此,作者鼓励基督徒“ 培养一种对天国的乡愁”、“ 坚决拒绝倚赖地上的一切希望”(P151)。

如果死亡让我们知道自己不过是人,那么死亡之前的一切苦难让我们知道,自己是需要依靠神的人;如果死亡是我们通向永生所必经的入口,那么苦难是引领我们到达正确入口的必经之路。关于这一点,耶稣基督已经用他的生命,给我们作了最好的诠释。如果没有苦难,我们刚硬、悖逆的心,怎能被破碎?如果没有苦难,我们紧紧注视着世界的目光,怎能转而投向日光之上?如果没有苦难,我们那根深蒂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怎能被塑造得越来越像基督?

卡森博士这本《认识苦难的奥秘》,字里行间都在强调我们跟神的关系。作者指出,“ 圣经本身的重心在于神如何采取行动,转化那些可怕的结果,也转化造成恶果的根本原因:罪恶本身。而信徒的希望则在于新天新地,在那里人们不再会经验到悲伤与罪恶。”(P43)其中你不难感受到,神以慈父的心肠,时刻向我们发出呼唤的微声,而苦难无异于我们这些耳聋之人的助听器。在作者所列举的苦难的若干意义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 随时转向神”——“ 如果我们受了伤害,就快快向神寻求安慰,这不是不成熟的表现,而是一种归属的象征。”(P126)最后作者给我们的劝勉是,“ 我们需要培养的就是个人对神的体认,使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他的爱,享受他的同在,从他的关怀与智慧中得到安慰……因此我们要操练热切祷告,长时间默想神的话,因为神就显现在他的话中,并且经历复活主的同在,和他借着圣灵在我们里面动工的大能,‘ 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P127-128,参以弗所书3:17)

   回望与展望

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本文开篇所提到的那些令人悲观的历史。我们是否能够体认到,虽然很多西方传教士是随着尖船利炮进来,但是神却使用这些不完全的人,将福音的种子遍撒在华夏大地上——一如约瑟的哥哥恶意将他卖到埃及,却保全了全家的性命?我们是否能够体认到,神用这近两百年的屈辱,瓦解了中国人两千多年不断巩固的以人为本的信仰体系、破碎了我们骨子里的自大和自义,为今天这个世代,预备了福音的沃土——一如雅各家为奴四百三十年之后,始呼求神,被神带领出埃及、过红海,在西奈山下与神立约,成为神所拣选的以色列民?我们又是否能够体认到,在这一系列的苦难之后,神使这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繁荣富强起来,又亲手预备了属他的民,是为了让自己的国度在地上扩展——一如以色列人被掳归回后,重建耶路撒冷城墙并振兴信仰?

神不仅是对以色列人说,也是对我们说——“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书2:9)历史之所以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于我们从不改变的神,永远是“ 他的故事” 中真正的主角;而苦难之相似,在于每一件背后,都刻着“ 拯救”。

(《认识苦难的奥秘》,卡森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