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作门徒与背十字架

2011年6月20日(周一)

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路9:23)

何为舍己?舍己就是否定自己,从生命的根基处认识到,现在我已经被分别出来,属于神,而不再属于自己,“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林前6:19)。正因此,我生命的主权已经不在我的手中,或者更具体地说,已经不在我的理智与意志的支配之下。这对于今天生活在一个崇尚理性主义及个人意志之时代的人来说,一个常把哲学家的智慧当作是最高智慧之时代的人来说,无论是在理解和实践上都是那么的不容易。因此加尔文下面所说对今天的人仍然非常有意义。

“我们不属自己,我们的理智或意志都不可决定自己的计划和行为;我们不属自己,我们因此不当寻求出于肉体的私欲的目标;我们不属自己,我们当尽量忘记自己和自己的一切。

相反地,我们属神,我们因此要为他而活并为他而死;我们属神,我们当让神的智慧和旨意决定和管理我们一切的行为;我们属神,我们的一生都当将神当作我们唯一的目标并向这目标迈进(罗14:8)。人在被教导他不属自己之后,若将管理与支配的权柄从自己的理智中夺去并将之交给神,这是多么大的长进!既然照自己的喜好而活会最为有效地把我们带向毁灭,那么,走向得救之最安全的办法是完全不靠自己聪明的理智和意志,而只顺从神的带领。

因此,作基督徒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人要离弃自己,为了使自己能用一切的才能服事神。我所说的‘服事’不单是人对神真道的顺服,也是人心灵的转向,在倒空肉体的欲念之后,完全听从神的灵。虽然这是使人进入永生的开端,但所有的哲学家对这种变化完全无知。保罗称这变化为“心意更新”(弗4:23)。哲学家们完全将人的理智当作管理人唯一的原则,且认为人不应当听别的声音,总之,人应当完全照自己的理智行事为人。然而,基督教的哲学却吩咐人的理智降服于圣灵的引领,使人不再是自己活,乃是基督在他里面活,并在他里面统治他(加2:20)。”(《基督教要义》三卷七章1节)

2011年6月21日(周二)

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9:23)

为什么必须要背十字架,才能成为耶稣基督的门徒?难道我们信他,就是要让我们的生活过的更加艰难,天天让自己生活在痛苦与挣扎之中吗?过去在罪的捆绑压制下的生活我们还没有受够吗?好容易借着基督的恩典从生活的压抑或抑郁中解脱出来,可以享受几天平安喜乐的日子,为什么又要经历背负十架的痛苦与挣扎呢?在过基督门徒的生活中,我们必须要背十字架才能作他的门徒吗?

加尔文给我的第一个理由是,我们若没有经历过背负十架的考验,就不会看到自己本相中的软弱,因为按人的本性,人会不由自主地过分看重或依靠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没有不能作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十字架是为了治死我们的肉体。

“其实就连最敬虔的人,不管他多承认自己是靠神的恩典而非自己的力量站稳,还是免不了过于相信自己的勇气和坚定,除非神借十字架的考验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神。连大卫自己也有过这自信:‘至于我,我凡事平顺,便说:“我永不动摇。”耶和华啊,你曾施恩,叫我的江山稳固;你掩了面我就惊惶。’(诗30:6—7)大卫承认在顺境中,他的心已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了,甚至忽略他所应当依靠之神的恩典,而依赖自己,向自己保证他永不跌倒。既然这事发生在这伟大的先知身上,难道我们不应当因此更谨慎自己吗?

我们对自己的肉体有如此愚昧和虚妄的自信;而且我们一旦靠自己的肉体,就使我们在神面前心里傲慢,仿佛自己的才能和力量在神的恩典之外足够我们用似的。最能勒住我们心里傲慢的方式,就是神使我们亲自经历到,我们不但毫无能力,而且非常软弱。” (《基督教要义》三卷八章2节)

另外,我们的肉体依自己的本性的倾向,一有机会就会不由自主地要丢掉神加给我们的轭或负担,其实那也是我们在被圣灵打动的时候所甘愿在神面前领受的,只是本性上不愿受约束的肉体在还没有被驯服的情况下常会放纵自己。

“因此,为了避免我们在富足中变得放荡,在人的尊荣下变得骄傲,在其它极大的祝福下(不管是灵魂还是身体上的)变得傲慢,神照他自己的美意以十字架的苦难管理我们和勒住我们不受约束的肉体。他也用各种方式照各人的需要操练各人。因我们不都患同样的疾病,因此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同样艰难的治疗方式。由此可见,神使用某种十字架试炼这人,而用另一种十字架试炼那人。我们天上的医生用比较温和的方式治疗一些人,而用较严厉的方式治疗另一些人。他喜悦所有信徒都得医治。”(《基督教要义》三卷八章5节)

2011年6月22日(周三)

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27)

为什么不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他就不能作基督的门徒?加尔文给我的第二个理由是,十字架让我们彻底经历到自己的无能,并且在这种完全无能为力的经历中,人还不至于在焦虑中崩溃,而是学习在对主的盼望中去依靠他。原来,舍己不是在理智中完成的;交出生命的主权不是在一夜之间完成的。主权的交替如同世上政权的交替,也不是在肉体的自愿中完成的。人的肉体必须要先经历到自己的死,也就是完全的无能为力,否则它就不会自愿地交出自己的主权,不会停止对自己的依靠,而转向另一个更可靠的力量。

“由此可见,背十字架使我们大大地获益。十字架既然毁坏我们对自己力量毫无根据的自信,以及揭露我们所喜爱的假冒为善,这十字架就帮助我们不再依靠自己的肉体。十字架借使我们虚己,教导我们唯独依靠神,而使我们不至于丧胆或跌倒。我们每一次的胜利都使自己的盼望得以刚强,因神借成就他的应许,使我们确信他以后也会一样信实。即使我们以上所提的是唯一的理由,这已足以证明背十字架实在使我们获益。

而且神若除去我们一切盲目的自爱,好使我们更确信自己的无能为力,这对我们是极大的帮助。在发现自己的无能为力之后就不再依靠自己,不依靠自己是要我们完全依靠神,神要我们全心信赖他自己,好让我们在依靠他的帮助时坚忍到底;神要我们仰赖他的恩典,使我们确信他的应许是真实的,而确信他的应许使我们的盼望得以坚固。”(《基督教要义》三卷八章3节)

2011年6月23日(周四)

于是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可8:34)

为什么必须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才能够跟从我们的主?加尔文让我看到的第三个理由是,神要借着十字架来操练我们作为他仆人所当有的忍耐与顺服。这种生命中的忍耐与顺服不是我们本性中现成就有的,而是在十字架上经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的同时,因着对神的应许及其信实而生的盼望,在信心的行为之中操练得来的。其实,就是我们的主耶稣,也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来5:8)更况是我们?而这种操练的要诀在于,在十字架的考验中,靠着信心用神所赐的机会,公开地表现出这种忍耐与顺服的行为。当我们这样公开地将其表现出来的时候,这种忍耐与顺服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当神借他仆人公开表现他所赏赐的忍耐和坚定时,圣经称之为操练他们的耐心。因此,亚伯拉罕没有拒绝将他的独生子献为燔祭(创22:1,12),这是神对亚伯拉罕的考验,也证明亚伯拉罕的敬虔。彼得同样也教导:就如精金在火炉里被炼净,我们的信心也照样受试炼(彼前1:7)。谁会否认神赏赐忍耐这美好的恩赐,是要信徒运用在生活上,并使之公开地表现出来?而信徒若没有运用这恩赐,就不会看重这恩赐。

但若神这样赏赐圣徒发挥他赐给他们的恩赐的机会,免得这些恩赐仍被隐藏在心内(事实上是会逐渐消失的),这就充分证明神使圣徒遭受患难是公义的,是为了操练他们的忍耐。他们所背的十字架也教导他们顺服,因十字架训练他们行事为人不再照自己的意思,乃照神的旨意。显然,若在他们身上万事皆如意,他们就无法明白何谓跟随神。”(《基督教要义》三卷八章4节)

2011年6月24日(周五)

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太10:38)

为什么不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他就不配作基督的门徒?加尔文让我思想到的第四个方面的理由是,若不是神借着十字架的苦炼来提醒或管教我们,我们就是陷到了罪中甚至已经远离了他,我们愚拙的心可能还不知道。在这个意义上,十字架的苦炼不只是要治死我们的肉体,也是为了挽救我们的灵魂或生命,免得我们与世人一样。就如神的儿子在为我们背负十架中显明了神对我们的爱,同样,我们在十字架的苦难中,也经历到神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爱。

“因此,每当我们受难,就应当立刻想到以前的过犯,这样我们必能想到我们以前犯过某种值得被苦炼的罪。然而,神劝我们忍耐的主要原因不只是要我们知罪,圣经明确教导我们,神劝我们忍耐的主要目的:神以患难惩治我们,‘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林前11:32)。

所以,就连在患难的困苦之中,我们都必须相信父神对我们的慈爱和慷慨,因神甚至使用这样的苦难,不断地使我们成圣。因神以患难待我们,并不是要叫我们灭亡,而是要救我们脱离在世人身上的咒诅。这样的想法就会引领我们相信圣经的另一处教导:‘我儿,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因为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箴3:11—12)当我们被父神杖打时,难道不应当证明自己儿女般的顺服和受教导的心,而非傲慢地效法刚硬犯罪之人对受难的反应吗?当人离弃神时,神若不是以管教使这人归回真道,就是任凭他沉沦。如此,神说:不受管教的人是私子,不是儿子(来12:8)。

如此,当神借管教宣告他对我们的慈爱和救恩的关怀时,若我们无法忍受,就充分证明我们的悖逆。圣经教导我们,这就是非信徒和信徒的差别:前者就如刚硬、恶贯满盈的奴隶在受难中变得越来越刚硬;后者就如神的自由之子,已悔改归向父神。”(《基督教要义》三卷八章6节)

2011年6月27日(周一)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哈3:17-18)

当我们所期待的没有被神成就,甚至让我们长时间处在患难之中时,我们很容易向神抱怨,甚至怀疑神对我们的慈爱与引导。真正的敬虔是,尽管患难带给我们损失与伤痛,也让我们里面有时与神较力,但我们心中从来没有停止对他的盼望与感恩。由此在我们生命中生发出来的真正的忍耐,不是无奈地忍受或淹没在患难带给我们的伤痛中,而是在对神的盼望与感恩中喜乐地去面对眼前的逆境。其实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我们是否真的在神的面前完全否定了自己,如加尔文所说的。

“唯有那将自己完全交给神,甚至让神管理他生命的各部分的人,才是真正否定自己的人。拥有这样心态的人,不管遭遇何事,必不视自己为可悲之人或心不敢当不满地向神埋怨他的景况。我们只要想到我们可能遭遇的许多不幸之事,就会发现拥有这样的心态是何等的必要。各种不同的逆境不断地威胁我们,有时遭瘟疫,有时遇战争,有时冰雹损害我们的五谷,破坏一整年的所有希望,使我们落入贫困的景况中;我们的妻子、父母、儿女、邻舍被死亡夺去;我们的房子失火。一般世人因这类的光景就咒诅自己的生命,憎恶自己的出生,责怪天、咒骂神,并亵渎地指控神不公平和残忍。然而,在这一切的逆境中,信徒必须仍然仰望神的慈爱和他父亲般的宽容。如此,当他的亲人一个一个地被夺去,使他落入孤单,甚至在这样的光景下,他也不会停止颂赞神,反而会这样思考:无论如何,那祝福我家庭之神的恩典不会离弃我。或者他的五谷被寒天、冰雹或饥荒摧毁,他也不至于绝望或埋怨神,反而仍旧坚定地信靠他:“这样,你的民,你草场的羊,要称谢你。”(诗79:13)因此,即使在贫困中,神必供应我们一切所需要的饮食。信徒若患病,就连在这时候他也不会被这极大的痛苦击垮到不耐烦和埋怨神的地步,他反而因思想神在管教中的公义和温柔而提醒自己当忍耐到底。总之,不管他遭遇何事,因他确信这是神所预定的,就仍抱着平安和感恩的心,免得悖逆地违背他从前一次就全心全意所信靠之神的吩咐。”(《基督教要义》三卷七章10节)

2011年6月28日(周二)

我们既借着我主耶稣基督得与神和好,也就借着他以神为乐。(罗5:11)

现代人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往往以目标是否达到来判断自己得到的祝福或取得的成就。对信徒来说也基本如此,我们在生活中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与世人的相差不多;甚至,由于我们相信借着主基督的宝血得与神和好,既成为神的儿女,在生活中就当比世人更多地得到祝福。但这并不是神在《圣经》中对我们的应许。相对这些世上的祝福来说,其实神给他儿女最大的祝福就是他要与我们同在,让我们无论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以他为乐,而不是以世上的祝福为乐。换句话说,向着目标的进程无论顺利还是不顺利,相对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到的神的慈爱来说,目标的达到本身并不是最为重要的。

“信心并不相信长寿、尊荣或财富,因神并没有预定每一位信徒在今生都领受这一切的福分。信心反而满足于这应许:不管我们今生的遭遇有多艰难,神必不撇弃我们。信心主要的确据反而在乎神的话所应许我们来世的盼望。然而,不管神所爱的人在世上遭受怎样的痛苦和患难,这一切都无法拦阻他的慈爱成为他们最大的喜乐。”

“简言之,即使万事都如我们的心意成就,但若我们不知道神是爱还是恨我们,那我们的快乐也是悲惨和被咒诅的。但若神以父亲般的爱仰脸光照我们,那连我们的痛苦也是祝福,因神将使它们成为我们得救恩的帮助。因此保罗列举各式各样的逆境,却夸耀这一切都无法使我们与神的爱隔绝(罗8:35-39),并总是以神的恩典作为他祷告的起头,因一切的兴旺从此而来。”(《基督教要义》三卷二章28节)

2011年6月29日(周三)

我的年日,如日影偏斜,我也如草枯干。(诗102:11)

我们这些生活在当下时代的人,被各种忙碌的事务所缠绕,心思意念之中只知有工作或今世的事情,而不知有死后的生活。毕竟死后的生活对我们显得是如此的遥远,似乎和我们当下的生活扯不上。然而,加尔文一针见血的话语对我们是一个棒喝:“我们若不如禽兽是极为可耻的,但我们若没有死后永生的盼望,那么我们的光景与禽兽没有两样。然而,你若检视人的计划、努力和一切行为,你会发现都是属世的。”永生的盼望似乎我们都有,但问题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多么时间去思想今世外的事情呢?

为此,神让我们在今世经历一些患难是有益处的,为的是让我们对今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它不是我们永远的家,而是通往天国必经的一段旅程。我们对今世福分的祈求和使用,都是为了帮助我们继续前进而不是让我们停下来原因。一旦我们停下来追求今世的福分,今世对我们来说就不过是悲惨。为此,我们当学会轻看(虽然不是恨恶)这个世界。

“那么,当信徒判断自己必死的生命时,既知道今世所带来的不过是悲惨,就当更热烈地默想永世。当我们将今世与永世相比时,我们不但可以忽略这必死的生命,甚至应当轻看和厌恶它。因若天堂是我们的家乡,难道地上不就是我们被掳掠之处吗?若离开世界等于进入永生,这世界难道不就是坟墓吗?而且人在今世的生活难道不就是某种死亡吗?若离开身体等于获得释放和得到完全的自由,难道这身体不就是监牢吗?若享受神的同在是快乐无比,难道缺乏这快乐不就是忧伤本身吗?因此,我们若将地上的生命与天上的做比较,无疑地,我们会立刻藐视地上的生命并将之践踏在我们脚下。当然,我们是因这生命使我们常常犯罪而厌恶它,虽然我们对这光景的厌恶不能说是恨恶这生命本身。无论如何,我们对待今世的态度应该是:我们既因对今世的厌倦和厌恶而期待它的结束,同时也照神的旨意珍惜他所给我们的每一个新的日子,好让我们的疲倦至终不至于成为埋怨和不耐烦。因今世就如哨岗,神差派我们在那里站岗直到他呼召我们离开。使徒保罗感觉到长久受身体的捆锁,为这光景悲伤并迫切地叹息渴慕救赎(罗7:24)。然而,为了顺服神的吩咐,保罗宣告:或离世与基督同在,或继续在肉身活着,他都愿意接受(腓1:23—24)。(《基督教要义》三卷九章1,4节)

2011年6月30日(周四)

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林后5:4)

其实拦阻我们思想永世事情的主要原因是,尽管我们在理智中知道我们地上的生命有限,但我们永远会不由自主地以为死亡离我们还十分遥远。从生命经历的角度说,我们中的多数人并未与死亡相遇。“一旦我们看到尸体被埋葬,或我们在坟地中行走,因直接面对死亡,就会出色地论说今世的虚空。然而,我们在这事上是前后不一致的,因为这一切的事经常对我们毫无影响。当我们谈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我们的哲学如烟转眼消散,之后,就如在戏院里的掌声,这些言谈很快就消失了。我们不但忘记死亡,甚至也忘记自己必死的事实。”而我们愿意忘记死亡随时会来到这个事实,乃是因为我们总想逃避死亡,害怕死亡。问题是,如果我们不敢直面死亡,不只是在思想中同时在生命中去经历自己的死亡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真正有对永生的默想,以及盼望。

“然而,可怕的是许多自称为基督徒的人不但没有渴慕死亡,反而惧怕它,甚至每当听到死亡时就战兢,好像它是极大的灾难。显然,我们与生俱来的情感在思想到身体的死亡时感到惧怕是自然的。然而,不能接受的是,在基督徒的心里没有任何敬虔的光能以比这惧怕更大的安慰克服以及压抑这恐惧。因我们若相信这不稳固、有瑕疵、必朽坏的、转瞬即逝的、衰残的、腐烂的身体之帐蓬即将被拆毁,并立刻要受更新成为稳固、完全、不朽坏的身体,及披上天上的荣耀,难道这信心不会驱使我们迫切地寻求肉体所惧怕的吗?我们若相信死亡呼召我们从掳掠中归回本国,就是天国,难道这事实不会成为我们极大的慰借吗?

我们要坚定地相信:那不喜乐地等候死亡和复活之日的人,对基督教的了解非常有限。保罗也描述信徒都有等候死亡的特征(多2:13;参阅提后4:8),而且每当圣经向我们证明完美的喜乐时,经常提醒我们这盼望。基督说:‘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路21:28 p.)难道神喜悦用来激励我们使我们欢喜、快乐的事,反而只令我们感到忧伤和惧怕,是合理的吗?若是这样,我们为何仍夸耀他是我们的主呢?因此,我们要持守更正确的立场。虽然我们的肉体盲目,且愚昧的私欲反对,我们仍要毫无疑惑地等候主的再来,不但要渴望他的降临,也应当将之视为最令我们快乐的事而叹息渴慕之。”(《基督教要义》三卷九章2,5节)

2011年7月1日(周五)

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馀,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腓4:12)

当我们与这个世界有了合适的关系,轻看却非厌弃它,身在其中却又与之有分别,尽心尽力地在神呼召我们的岗位上服侍,却又将其只看作是人生旅程中将要过去的部分,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今世的事务所缠身,更能够以一个释放的心去处我们所遇到的每一种处境。

如果我们身处贫乏的话,我们就当“学习如何忍耐平和地处这贫乏,免得婪贪物质。若他们保持这样的节制,他们将会在敬虔上大大地长进。在这方面没有长进的人几乎没有证据能证明自己是基督的门徒。因为除了婪贪物质的人会经常落入其它的罪中之外,那不甘心于贫穷的人,即便日后富有也要犯放纵的罪。我触及的重点是,以破旧的衣服为耻的人,也会以豪华的衣服为傲;那对简单的饮食不满,渴望更豪华餐宴的人,若获得他所期待的东西也会不节制地使用之;不耐烦、忧虑地忍受卑贱景况的人,若之后地位被高举,将无可避免地傲慢。因此,一切全心全意寻求敬虔的人都应当效法使徒保罗的榜样,学习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都能知足(腓4:12)。”

如果神在今世的生活中祝福我们,让我们生活丰富有余,那么我们当把这看作是神给我们的托付,目的不只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生活,也是为了他所交托的事情:“神出于自己的爱把万物赐给我们,不仅这一切都是为了使我们得益处,神将这一切交托给我们,我们总有一天也要为此交账。所以,我们要常常思想主给我们的这吩咐:‘把你所经管的交待明白。’(路16:2)同时我们也当牢记最后要我们交账的是谁,就是那吩咐我们要节制、自守、节俭,也同时禁止我们放荡、骄傲、炫耀和虚荣的那位神;他唯一所认可的施舍的动机是就是出于爱,他也亲口禁止一切引诱我们离弃圣洁,或迷惑我们的娱乐。”(《基督教要义》三卷十章5节)

2011年7月4日(周一)

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罗6:6)

这句话虽然非常熟悉,但仔细想来,如何让“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呢?其实,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知道”,即在接受基督为我钉十字架的信心中“知道”。这个意义上,使我们旧人死去、罪身灭绝完全是神自己的工作。但问题是,在我这里,在我的经历中,我们领受神这恩典的信心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今天意识到,原来在我这里,“知道我们的旧人已经与他同钉十字架”,是借着我们在他面前的痛悔表现出来的;痛悔让我们离弃老我。当然,按加尔文,这种痛悔不是自然发生的。

“保罗称‘依着神的意思忧愁’为悔改的起因(林后7:10)。当我们不但恨恶受惩罚也憎恶罪恶本身,因知道罪恶不讨神喜悦时,保罗称此为‘依着神的意思忧愁’,这并不奇怪!除非我们深深地被刺痛,否则我们必不会离弃肉体的懒惰。事实上,这样的刺痛并不足以治服我们的迟钝和愚昧,除非神用他的杖更沉重地击打我们,因人心顽梗必须用大锤击打。我们与生俱来的败坏迫使神严厉地威吓我们,因神若温和地吸引那些沉睡之人是徒然的。” (《基督教要义》三卷三章7节)

2011年7月5日(周二)

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罗6:14)

虽然由于基督的恩典,我们的旧人已经和他同钉十字架,使我们如今是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因此,“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时时感受到肉体之中罪的试探的力量是如此之大。我们的旧人真的死去了吗?一个已死的肉体还会有如此的力量吗?其实,虽然在客观地位上说,旧人已死,但肉体的欲望还在;由它而来的试探还在;其试图恢复其辖制势力的企图还在。因此,如何不随从肉体,不被来自肉体的欲望所辖制,就成为作门徒要面对的主要功课。按加尔文,就是要我们“不要容它作王”。

“我们说,旧人和基督同钉十字架(罗6:6),而且罪的律(参阅罗8:2)在神儿女们身上被废去了,却仍有一些残迹,这罪的残迹不再统治他们,而是要使他们因意识到自己的软弱而谦卑。我们也承认,罪的残迹并非算是在他们中,仿佛罪不存在,而是神出于他的怜悯如此行。如此,圣徒虽然仍是罪人并服在神的审判之下,神却救他们脱离这罪责。”

“他并没有说:‘不要容它存在’,乃说‘不要容它作王’。只要你活着,罪就必活在你的肢体内,但你至少可夺去它的王权,不再听从它的驱使。”(《基督教要义》三卷三章11,13节)

2011年7月6日(周三)

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2:3)

在加尔文看来,在我们作基督门徒的功课中,肉体中大概最难对付的就是我们人的骄傲,具体表现为我们总是认为,至少在某些方面吧,自己比别人强。正是因为心中隐藏着这种东西,所以我们在被别人冒犯,或与别人发生冲突时,它就会不由自主地冒出来。其实,对付它有点难,主要是因为它冒出来的时候常以其他理由出现,什么别人这不对或那不好呀,等等,使我们自己看不清它本来的面目。

“当圣经吩咐我们要看别人比自己强(腓2:3),并诚实、全心全意地善待他人时(参阅罗12:10),除非我们与生俱来的情感先被倒空,否则我们就无法遵守。因为我们盲目、不由自主地爱自己,甚至我们每一个人都以为有极好的理由以自己为傲并轻看别人。若神赏赐我们任何的恩赐,我们很容易就会依靠这恩赐并视之为自己的,因此骄傲到极点。我们在他人面前掩饰那些最缠扰我们的罪,而在心里奉承自己,假装这些恶行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有时将它们当作美德。若别人也拥有我们自己所自夸的美德,或有比我们所自夸更好的美德,我们就藐视这些恩赐,免得承认别人比我们强。若别人有缺点,我们不会只满足于刻薄地指责他,我们甚至可恶地使之显得更严重。我们悖逆到每一个人都自认自己与众不同,深盼能高过万人,并傲慢、野蛮地对待每一个人,或至少看不起他们。穷人降服于富有的人;村夫俗子降服于贵族;仆人降服于主人;没有学问的降服于有学问的,但没有一个人在自己的心里不是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

这样,每个人因如此奉承自己,所以在心中怀着一个自己的王国。他既然将自己的优点视为出于自己,就斥责别人的人格和道德。若与别人发生冲突,他心里的恶毒就爆发出来。许多人,只要一切过得很顺利,表面上还是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温和。然而,究竟有多少人在被烦扰或刺激时还能保持这样的节制呢?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将这爱争辩和爱自己的致命毒害从心里根除,而且唯有神的真道才能将之根除。”(《基督教要义》三卷七章4节)

2011年7月7日(周四)

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林前12:3)

能够让我们多少有点骄傲资本的,或许确实是我们在某些方面显得比别人强。但作为基督的门徒,如果我没有认识到这是来自于圣灵的恩赐,那么按加尔文的话说,就是对神忘恩负义;如果我真意识到了这是圣灵的恩赐,那么这句话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因为圣灵将不同的恩赐加在不同人的身上,是为了叫大家(这里的“人”是众肢体)都得到益处,是为了公共的益处,而不为了个人的益处。为了共同的益处,恩赐可能会更加突出,叫有的还要加给他;而为了个人的益处,恩赐可能有一天会消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好使我们的骄傲失出其资本。因此,加给个人的恩赐是有条件的。

“圣经告诉我们,神赐给我们的一切福分并将其托付我们都伴随着这个条件:我们要用这一切的福分使整个教会获益。神要求我们慷慨、仁慈地将一切的福分与别人分享。最好的准则和对此准则的劝勉就是,神教导我们他赐给我们一切恩赐并将其托付我们所附带的条件是,他要我们用这些恩赐使邻舍获益(参阅彼前4:10)。”

“圣经也进一步地教导说,这些恩赐就如身体的能力(林前12:12)。没有任何身上肢体的力量是为了自己单独的使用,各肢体的力量都是为了众肢体的使用。并且这肢体的力量能使整个身体获益,也唯有这时肢体才能获益。同样地,敬虔的人也应当尽他所能帮助他的弟兄,并将教会的造就视为自己的益处。这应当作我们慷慨和善待别人的原则:神赐给我们一切,我们负责用这一切来帮助邻舍,神也将在审判之日要求我们向他交账。此外,好的管家是必须是满有爱心的管家。我们这样做不但使我们对别人热心的帮助与自己的利益联合,也是更看重别人的利益超过自己的利益。”(《基督教要义》三卷七章5节)

2011年7月8日(周五)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不计算人的恶。(林前13:4-5)

记得有一次听人解释“恩慈”,就是在可能给自己造成不便、甚至付出代价的情况下,仍然尽己所有给他人提供方便,或留下生存空间。或许这种恩慈对于我们熟悉的人来说是容易的,但对陌生人就不那么容易;对于观点相近意气相投的人比较容易,对于意见相佐不太对付的人就不那么容易;对于善待或爱我们的人来说比较容易,而对冒犯或得罪过我们的人就不太容易。如果是这样,这表明我们爱的表达还是由对象来决定的,而不是神圣的生命中流淌出来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因为在多数情况下对象决定了我们爱的表达,造成我们很少有这种表达的机会,特别是对不善外露的中国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值得人这样向他们行善呢?

“若以人有多少功德来评判,大多数人都不值得人向他们行善。圣经对此的教导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它教导我们不要考虑人本身所应得的,乃要思考神在众人身上的形象,因我们欠神一切的尊荣和爱。但神要我们特别留意神的形象在信徒一家的人身上(加6:10),因基督的灵在他们身上已经更新了这形象。因此,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的需要帮助的人,你都没有任何的理由拒绝帮助他。你或许会说:‘他是陌生人’,但神已在他身上刻上你应当很熟悉的记号,因同样的缘故,神也禁止你恨恶自己的骨肉(赛58:7)。你不能说:‘他是可恶、无用的人。’因为神喜悦这人带着他光荣的形象。你若说你没有因他曾经对你怎样而欠他什么,但神却将他摆在你眼前,好让你在他身上因神赐给你的一切福分还清你所欠他的债。你若说他本身不值得你任何帮助,然而你当留意在他身上之神的形象,却值得你付出你自己和一切的财产。他若不但不值得你任何的帮助,甚至以不公义的行为和咒诅激怒你,这也不是你拒绝用行为爱他的正当理由(太6:14;18:35;路17:3)。你或许会说:‘他所应得的与爱他截然不同。’然而,神所应得的是什么呢?神吩咐你原谅这人对你一切的冒犯,也要你视这些冒犯的代价为神自己已经付出的。显然,我们若想成就这困难、甚至与我们的本性相反的事,即爱那些恨恶我们的人,以善报恶、以祝福报辱骂(太5:44),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要留意神不要我们考虑人对我们的恶意,而是要在他们身上看到神的形象,这样的考虑将使我们不再记念他们的过犯,而且这形象的光荣和威严将会吸引我们爱并拥抱他们。”(《基督教要义》三卷七章6节)